正文

時間壓力帶來的危險

我愿意改變 作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馬蒂厄·里卡爾 皮埃爾·哈比 (美國)喬


當今的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時間壓力,這可能是一個更令人煩心的話題。周末、假期、閑暇時間都有各種計劃,要做的事情太多,幾乎讓人透不過氣來。

有時候,我在周日早晨醒來便琢磨:“就一天時間,怎么可能見完所有想見的人,打完所有要打的電話,干完所有該干的雜活兒?”今天星期天,一切都好,可是有時候感覺壓力真大。真荒唐!

有個很早期的試驗性研究證明,一個小細節(jié)——比如時間緊迫的感覺——就能打破我們的價值觀并且改變我們的行為。這項結(jié)論來自于對神學院學生的研究。這些學生背景情況相同,研究人員要求他們準備用《仁慈的撒瑪利亞人》(Le Bon Samaritain)寓言來講道。這則寓言選自《新約》,說的是一個旅行者在穿越某個危險地帶時被匪徒襲擊打傷,財物遭劫,被拋在路邊奄奄一息。一個又一個旅行者路過,都沒有停下來救他,可能是因為害怕。

對學生們的要求是:“你仔細研讀這段文字,準備講道,然后去附近街區(qū)的錄影棚錄影?!睂W生讀完寓言,體會了利他主義和幫助陌生人的精神之后,被派到附近的一間錄影棚拍攝講道內(nèi)容。

一半人被告知:“時間充裕,別在路上磨蹭,不用著急……”而另一半人被告知:“趕快動身,要遲到了,趕緊過去,不然錯過約定時間就錄不成了!”在他們必經(jīng)的路上有人故意躺在路邊呻吟,就像寓言故事里那個被匪徒襲擊的旅人。研究人員想知道這些學生的性格、個性和他們所研讀的寓言故事的性質(zhì)對幫助他人有沒有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時間壓力是影響最大的因素。沒有受到時間壓力的學生中,2/3的人停下腳步救助路邊的“傷者”,余下1/3沒有停下來(大概是因為要錄影所以感覺緊張)。相反,另一半被告知時間緊迫的學生中,僅有1/10的人停下來!只有1/10!這些神學院學生可是剛剛研習過關于利他主義的寓言呢!

《仁慈的撒瑪利亞人》寓言

馬丁·路德·金在遇刺前的最后一次演講中提到這則寓言,解釋說:“你們知道嗎,教士和利未人可能都看見了路邊躺著的那個人,心里想著匪徒是不是還埋伏在附近。也許他們以為那人在假裝,裝成被搶劫后受傷倒下,其實是設計騙他們,等他們靠近就輕而易舉地進行突然襲擊。利未人問的第一句話是:‘假如我停下來幫這個人,我會發(fā)生什么事情?’而當仁慈的撒瑪利亞人經(jīng)過時,他問的第一句話是反過來的:‘假如我不停下來幫這個人,他會發(fā)生什么事情?’”馬丁·路德·金很聰明地指出,那兩個沒有停下來的人可能有著相同的原因:恐懼。第三個路過的撒瑪利亞人停下了,救了受傷的旅人,把他帶到一家旅店,給旅店老板錢請他照顧傷者。

這個結(jié)果應該讓我們更謙遜一些。我們的善心和價值觀居然被虛假的緊迫感輕易地毀掉,讓人既困惑又惱火,既羞愧又郁悶,但這是真的!我們的天性和價值觀總是受到此類小事的阻礙,必須不懈努力,不讓時間壓力和一大堆要做的事毀掉我們做好人的能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