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部分的人不只會被侵犯,還會去侵犯別人。似乎兩者都會發(fā)生。我發(fā)現(xiàn),尊重別人,并看出自己如何無意識地侵犯別人的界限,是我們最抗拒去看到的自我盲點。我想這是因為我們真的嚇壞了,太深的驚恐,生存的恐慌,讓我們覺得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去滿足自己的需求才行。如果去敏感察覺到他人的需求和空間,會對我們產(chǎn)生太大的威脅。
如果要正視自己的粗心大意,反彈又任性的內(nèi)在小孩就會回答說:“看哪!我得順著自己的能量走,我不能總是限制住自己吧?如果你生氣或受傷了,那是你的事。”或者,我們會來個完全的否認:“你說我對你心思不夠細膩是什么意思?我可不知道你到底在說什么。”或者,我們會覺得內(nèi)疚。
我想,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自私自利,會犧牲別人來滿足自己。這種狀況常會被否認和掩飾,但是我們會不時覺知到自己在這樣做。內(nèi)心深處,我們可能會對自己的自我中心和對人不體貼感到羞愧。然而,這卻不是輕易就可以有所改變。
在尊重別人這一點所做的工作,可以分為三個面向。
1.回到內(nèi)在根源
要探索自己在情感上的遲鈍、不夠敏銳,有一個很重要的面向,就是要探索它的根源。我發(fā)現(xiàn)有兩個基本的根源:第一個是恐懼,第二是被制約成壓抑自己的脆弱,并且學到為了生存就要不惜代價。
在受傷小孩的意識里,我們是基于恐懼行事的。當行為缺乏對別人的尊重時,我們事實上是被恐懼所左右的。除非好好處理它,即使我們愿意去尊重別人并變得敏感,所有的善意也都沒有意義,因為不是來自于根源。要讓我們的遲鈍得到療愈,必須了解這樣的不敏感從何而來,而非一直批判它或想改正它。我一直覺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很自私,更深刻地說,我從自己狹隘的想法和需求中,很難看到真實的外在世界,我把這點隱藏得很好,但其實我的內(nèi)心深處是非常內(nèi)疚的。
我被制約成要懂得付出并且關(guān)懷他人,然而我卻總是以某些方式抗拒這個設(shè)定。每當我想對別人好的時候,我的自私就會以某些方式告訴我:我不想只是個“好”人,我想先找到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