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數(shù)學詞典》。這本書里面包含了大量數(shù)學名詞、定理和公式。翻開一看,是各種奇怪的符號、數(shù)字,其中有微積分,有幾何學,應有盡有。這本書里的很多內(nèi)容,至今我都看不懂。但是,每當它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時,它就提醒我:一座奇妙的數(shù)學殿堂在等待著我,只要我奮進,就一定能到達。看不懂的書,居然照樣能起作用!這說明了什么?如果你學了辯證法,一定會明白,有些書是為了讓你看懂而買的,有些書是為了讓你看不懂而買的?;蛟S,這就是《道德經(jīng)》里講的“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道理吧。
說遠了。就這樣,日復一日地投入,幾個月后,在小學二年級的下半學期,我便獲得了數(shù)學競賽“全區(qū)三等獎”。三年級時,我獲得了數(shù)學競賽“全區(qū)一等獎”。
小學生獲獎固然不稀奇,但對于起點如此之低的我,這自然是一種殊榮。
從蒙昧得可怕,到開啟智慧之門,我只用了短短一年。這或許就是“物極必反”,或者“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前進”吧!
經(jīng)歷“3+4=8”后,我仿佛開竅了,對數(shù)學、作文、繪畫等都產(chǎn)生了興趣。照片中,9歲的我欣喜地托著自己的畫作,盡管那是角落里最小的一幅,展覽地點是當時的中國歷史博物館。
幾年后,回顧起“3+4=8”事件,媽媽對我說:“7也好,8也好,都是一個數(shù)字符號。作為初學者的你,把兩個符號弄混淆了,也是正常的事。媽媽一直非常相信你,從未懷疑過你。其實,很多所謂的嚴峻問題,都是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它們的性質(zhì)并不嚴重。它們需要被淡化、被消解,而不是被放大、被嚴肅處理。不用我?guī)闳メt(yī)院,你自己就有‘自愈能力’。這不,后來你的數(shù)學越學越好,證明了你的腦子絕對沒問題?!边@番話意味深長。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是否容易把一些問題“小題大做”,而恰恰忽略了自己的“自愈能力”呢?
從故事中,或許細心的你還發(fā)現(xiàn),在面對他人的嘲笑、奚落時,在“被放假”時,我是一個很遲鈍的人,甚至遲鈍到根本察覺不出這些負面的能量。沒錯,我把這種遲鈍叫做“鈍感力”。有時候,“鈍感力”就是我們面對非議時保護自我的武器,它會讓我們變得皮實、“耐摔”,它會保護我們的信心和銳氣。日后,我愈發(fā)感到,“鈍感力”對我們的成長太重要了。在成長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一顆敏銳的頭腦,有時還需要一顆“鈍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