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啟程(5)

當尼克松遇上毛澤東 作者:【加】瑪格雷特·麥克米蘭


尼克松和許多保守派共和黨支持者不一樣,他不是一個孤立主義者。他認為美國在兩次大戰(zhàn)期間就應該加入國際聯(lián)盟(League of Nations,聯(lián)合國的前身),而美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加入聯(lián)合國是正確的決定。40年代,他曾支持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他傾向讓美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50年代,他期望看到美國加入世界各地的同盟,以圍堵共產(chǎn)主義。他確實擔憂越戰(zhàn)經(jīng)歷與國家精英對國內(nèi)問題的專注,會使美國變得內(nèi)向封閉。他相信美國曾經(jīng)是也應該是世界的一股道德力量。誠如他對基辛格所說:“國家一定要有偉大的想法,否則他們就不再偉大。”他的宏大愿景是率領(lǐng)美國打造整個世界的永久和平。在就職演說中(大部分由他親自撰寫),他同時呼吁美國同胞與全世界人民:“讓我們以此為目標:在和平不為人知的地方,使它受人歡迎;在和平脆弱不堪的地方,使它茁壯強大;在和平反復無常的地方,使它持之以恒?!?/p>

自此之后,抨擊尼克松的人經(jīng)常駁斥這不過是尼克松憤世嫉俗的遁詞,以掩飾他自己的道德空洞。這其實大謬不然。尼克松一生中確實做過許多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事,但他不乏一顆向善的心。尼克松在他喜愛的黃色橫條記事本上不時寫下注記,鞭策自己要成為道德的表率、國家的良心。尼克松的行為舉止雖然像他的父親,喜歡大聲嚷嚷,但他其實希望自己能更像圣人般的母親。尼克松的母親是個虔誠的貴格教派(Quaker)信徒,尼克松在濃濃的宗教氛圍中長大成人。幾十年來,尼克松的皮夾里一直放著1953年擔任副總統(tǒng)時,母親寫給他的一張短箋:“我知道你必定會如應當那樣,維持你和創(chuàng)造者上帝的關(guān)系,因為誠如你所知道的,這畢竟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事?!?/p>

就連對“精神史”不表茍同的歷史學家,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抗拒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解讀尼克松。這是因為他情緒易感且性格矛盾。尼克松的錄音帶顯示,這位獨樹一幟的政治人物,前一刻還滔滔不絕,言之有物地高談闊論美國應該扮演的世界角色,下一秒鐘則會痛斥他或真實或子虛烏有的政敵。(也多虧自始至終似乎被尼克松遺忘的這些錄音帶,我們才能一窺他諱莫如深、鮮為人知的深層內(nèi)心。)這個人渴望成就偉業(yè),自1970年起,他不斷勉勵自己“要成為這個國家,這個世界真正的第一等人”,但他同時也批評美國人的公共生活。他毫不留情地攻擊對手。在早年的一次競選期間,尼克松成功把道格拉斯女士(HelenGahagan Douglas)抹紅成共產(chǎn)黨的同路人。日后,尼克松告訴英國記者:“我對這段往事感到遺憾,當時我年輕氣盛?!笨墒?,這段懊悔當年的說辭一經(jīng)披露,尼克松旋即又暴跳如雷地否認。

尼克松出身于美國的一個小鎮(zhèn),他常常自比為霍雷肖·阿爾杰(Horatio Alger)筆下的人物,總是在逆境之中力爭上游。他提及年輕時的質(zhì)樸價值觀:鞠躬盡瘁、節(jié)儉自持、孝順、莊重、端正。然而,他的財務(wù)狀況,以及在佛羅里達州與加利福尼亞州積累的財富,卻令人側(cè)目。尼克松總愛與老百姓閑話家常,但有時也會說:“你必須略帶邪惡,才能了解外面的群眾。你必須清楚生活的黑暗面,才能了解他們。”尼克松心知肚明,一般美國中產(chǎn)階級并不在乎他所醉心的領(lǐng)域——外交政策?!八麄儾⒉涣私饽阏谶M行的‘限制戰(zhàn)略武器談判’(Strategic Arms Limitation Talks, SALT)等細節(jié),”尼克松發(fā)出此言,與其說是要表達心中的不快,毋寧說是一番自我解嘲,“他們只求事情冷卻下來,無聲無息。對他們來說,我們毫無建樹?!?/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