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找到對的結(jié)婚對象?

風險與好的決策 作者:【德】格爾德·吉仁澤


本杰明·富蘭克林就如何在結(jié)婚這個問題上做出理性決策,給過他的侄子如下建議:如果你猶豫不決,就列出所有理由,把支持和反對的理由分別記錄在一頁紙的兩欄中。深思熟慮兩三天后,用一種類似代數(shù)的方法進行計算,看看每欄的理由或動機是否具有相等的權(quán)重,如果是,就把它們分別從兩欄中刪除。也就是說,如果兩欄中的某兩個理由勢均力敵,就把這兩項都刪除;如果一個支持的理由抵得上兩個反對的理由,就把這3條都刪除;如果兩個反對的理由抵得上3個贊成的理由,就把這5條都刪除。當你刪除了所有權(quán)重相等的理由時,就會看到哪一欄剩下的理由多……遇到重要的事情或拿不定主意時,我通常會使用這種方法,盡管它無法做到像數(shù)學般精確,但對我極為有用。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不使用這種方法,我認為你將永遠無法步入婚姻殿堂。

永遠愛你的叔叔

富蘭克林

1779年4月8日

富蘭克林是美國的開國元勛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發(fā)明家、作家、藝術(shù)家和政治家。他和妻子德博拉(Deborah)育有兩個孩子,他還有一個私生子。前文說過,富蘭克林的這種簿記法如今在全世界得到了廣泛應(yīng)用,我們稱之為“期望效用最大化法則”或理性選擇。富蘭克林信中的最后一句話表明他對結(jié)婚這件事的認真態(tài)度。你也是這樣選擇伴侶的嗎?我有些朋友就在教這種方法,但當我問他們自己是否會使用這種方法時,只有一位決策理論家回答“是”。

“選擇配偶時,你進行計算了嗎?”我問他。

“你覺得我會去舞廳喝得爛醉,然后隨便找一個女人結(jié)婚嗎?不,

我做了計算?!彼卮鸬?,語氣中透露出對我的問題的不滿。

“能解釋一下你是怎么計算的嗎?”我進一步問道。

“我坐下來,列出了所有的選項?!?/p>

如果問他有多少選項,我覺得不太禮貌。

“然后,我開始考慮所有重要的結(jié)果?!彼^續(xù)說。

“比如呢?”

“蜜月過后我們之間還會不會有愛意,結(jié)婚后她會不會聽我的。”

“還有呢?”

“她會不會讓我安靜地工作,會不會照顧孩子,等等。然后,我針對每個意中人計算這些結(jié)果發(fā)生的概率和效用?!?/p>

“嗯?”

“用概率乘以效用,我找出了期望效用值最高的那位女士,之后我就向她求婚了?!?/p>

“她有什么反應(yīng)?”

“她接受了!我們已經(jīng)結(jié)婚了?!?/p>

“她對計算出來的婚姻有什么反應(yīng)呢?”

“我從未告訴她我的方法?!?/p>

看到他的擇偶方法,我們會覺得很滑稽。但是,交友網(wǎng)站就是用這種算法進行配對的。雖然這種服務(wù)將數(shù)學在擇偶方面的能力捧上了天,但并沒有證據(jù)證明這種算法能勝過傳統(tǒng)的擇偶方法,讓你更輕松地找到對的人。最近,我又碰到了上述那位朋友,并且得知他已經(jīng)離婚了。

這則故事并不是要證明富蘭克林的簿記法沒有任何用處,而是想說明這種方法是為已知風險設(shè)計的,它對不確定性無能為力。因此,大多數(shù)專家并不會將自己所宣揚的方法付諸實踐。但問題是,他們在教授這種方法時,給人的感覺是它與現(xiàn)實生活中所有的決定都息息相關(guān)。實際上,人們選擇伴侶時大多會使用另外一種方法——直覺。有時候,這種直覺建立在一種無意識的經(jīng)驗法則之上,即:

努力找到一位你的同伴們也渴望找到的伴侶。

這種簡單的方法不需要分析利弊,當然,它也是社會模仿的一種形式。這種方法可能很管用,即使僅僅因為它可以產(chǎn)生一種社會多米諾效應(yīng),也或多或少可以保證你的朋友認同你找到了對的伴侶,并因此羨慕你。本杰明·富蘭克林年輕的時候,曾提出了一條選擇伴侶的經(jīng)驗法則,他稱之為“自相矛盾”的經(jīng)驗法則:

談戀愛時,你應(yīng)該選擇年長的而非年輕的女性。

富蘭克林的理由是,年長的女性閱歷更豐富,考慮事情更周全,話語更精煉,也更懂得感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