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信(6)

中國的修養(yǎng) 作者:曹勝高


降得下意氣忿怒,也是需要我們警醒的。不要輕易地去忿怒,要約束自己,理性地解決問題,絕不能像《水滸傳》中的草莽英雄李逵似的,有難平之氣就拿起大板斧一路殺將過去。而要用聰明才智,用智慧和理性解決問題。在意氣憤怒上,在斗狠上一定要慎之又慎。再有就是,降得下忿怒有利于健康。中醫(yī)上講,凡是大病多源于氣血不通,起于氣淤、血滯。人如果經常收不住性子,或是忿怒,或是憋悶,久而久之,氣血淤滯,淤滯則不通,不通則阻塞,最終釀成大病。從利于身心的角度上講,一定要有自我約束的能力,時時自律。

儒家學說講“三綱八目”,八條目中,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在的事功;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在的修為;修身,則正是內外雙修的關節(jié)點。勉志,更多的是面向外求,而能不能實現(xiàn)志向,還需要內求,即正心、誠意、修身。

“志向”有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想法,中間層面是目標,最高層面是理想。立志外求的是目標、是理想,所有的目標理想終究是內求來生發(fā),良田生嘉禾,樸石出美玉?!罢摹闭且ㄟ^修養(yǎng)心性,來讓自己博大起來、寬容起來、高曠起來,為自己的事業(yè)做好基礎性的準備。歐陽修說:

君子之修身也,內正其心,外正其容。(《辨左氏》)

把正心作為修身的基礎,作為內求的關鍵。曾國藩也說:

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養(yǎng)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曾國藩家書?家教》)

都把“正心”作為修身立志的首要之務。歐陽修認為,要成就謙謙君子,靠的是內外雙修的努力。曾國藩則更強調了“正心”是自修,是慎獨,是讓自己的心靈無論在繁華處、還是在孤寂處都能夠守正如一。

人的一切行事都是由心來決定的,要想自強自立,要想為人行事中于規(guī)矩、合乎道理,就要從“端正己心”做起,正所謂“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唐?王勃《上劉右相書》)?!罢摹庇质且粋€艱難的過程,正如唐太宗所言:“玉雖有美質,在于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不別。”(《貞觀政要?政體》)人最難克服的困難在于自己的內心,“正心”就是一個琢磨砥礪的長期過程。如果不能夠約束自己的內心,發(fā)蒙內心的善良與純真,心靈很快就會荒蕪起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