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IBM個人計算機公司的威名和相當成熟的營銷網絡,產品一經上市便行銷全球。全球計算機生產廠商爭相為IBM計算機開發(fā)應用軟件,于是,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全世界80%以上的計算機使用的都是微軟公司生產的軟件。甚至,有的新出廠的個人計算機絕大部分已經提前安裝了微軟的軟件。微軟DOS也因此成為計算機行業(yè)的唯一標準。自此,由于IBMPC銷量日增,MS-DOS的影響也與日俱增,為其開發(fā)的應用軟件也越來越多,更加鞏固了其基礎地位。比爾·蓋茨最終成了最大的贏家?!蹲止?jié)》雜志評論說:“這是天上掉下來的最大的一塊兒餡餅,它落到了比爾·蓋茨嘴里。”
每個商機的到來都意味著財富的累計,當我們在對格里·基德爾的行為感到惋惜的同時,又不得不對比爾·蓋茨善于抓住商機而感慨。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比爾·蓋茨從不放棄任何可以創(chuàng)造財富的機會。
當大部分的計算機公司認為軟件是必需的,但又是十分煩人的附加品時,比爾·蓋茨卻認為這是一個潛在的巨大商機。盡管比爾·蓋茨在這個過程中所做的工作十分簡單,但他卻創(chuàng)造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杰作。
微軟的視窗操作系統(tǒng)和它的前身MS-DOS操作系統(tǒng)就像是高科技領域的T型汽車,比爾·蓋茨給大眾帶來了復雜的技術產品。他們生產的軟件或許不是最成熟、最標準的,然而,比爾·蓋茨卻有辦法使它們被廣泛使用,并成為整個行業(yè)的標準,他改變了整個IT產業(yè)。
在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建立微軟之前,并不存在單純生產軟件的公司,因為大多數計算機公司認為,雖然軟件是必需的附加品,但開發(fā)起來十分麻煩。然而,比爾·蓋茨卻不這么認為,他和他的微軟把所有應用軟件的優(yōu)點都集合起來,使之成為微軟所開發(fā)的操作系統(tǒng)和應用軟件的特點。于是,微軟成功了。同時,比爾·蓋茨在軟件市場中也站穩(wěn)了腳跟。之后,微軟的發(fā)展幾乎都是遵循著同一種思路,那就是微軟的產品和服務一直是以相互促進的方式向前推進發(fā)展的;微軟的產品和服務一直是以相互促進的方式向前推進的。在新產品上市之前,每一件產品都在為新的產品創(chuàng)造先機,在新產品上市以前,微軟就為其打通了道路。即使信息傳遞服務鼓勵用戶使用微軟的Hotmail電子郵件,登錄微軟MSN網站的用戶將被推薦使用微軟公司的接入服務,無處不在的Windows操作系統(tǒng)更是將用戶指引到微軟帝國的每一個角落。微軟公司是在把整個互聯(lián)網變成微軟城。
這就是微軟的戰(zhàn)略:抓準時機、創(chuàng)造時機。哪里有機會,哪里就有微軟。擇機而動是比爾·蓋茨成功的法寶。要做到擇機而動則需要科學的推理和準確的判斷。在美國MBA的畢業(yè)典禮上,老師們總不忘勸誡那些躊躇滿志的青年精英們:華爾街沒有免費的午餐!午餐需要付錢,機遇的把握、財富的積累也是如此。
比爾·蓋茨告誡所有的公司總裁,一定要清醒地認識所處的經營環(huán)境。企業(yè)的生存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營環(huán)境,取決于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對商機的把握。抓住機遇就是抓住了發(fā)展的脈搏,抓住機遇就是抓住生存的契機,抓住機遇就是抓住了競爭的制高點,抓住機遇就是抓住了財富。
心得:
善于捕捉機會者為俊杰,人生成功的秘訣是當機會來臨時,立刻抓住它。
牢牢把握每一次商機,為積累財富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