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華初期的學生生活 (3)

民國大學 作者:陳平原 謝泳


但我們所以終于能夠體會到剛才所說的那一點,如今飲水思源,還應當感謝清華最初幾年的英文語文訓練,也就得想到當時通用英語的另一部分師資了。他們是中國人,有英美回國的留學生,有教會大學的畢業(yè)生,也有清華高等科卒業(yè)而暫時因事未能出國的青年教師,也有個別的在外交界工作過的人。就語文程度講,我覺得他們一般都不壞,教學也認真負責,辦法也多。當時同學們學習英文,一般興趣很高,從沒有感覺到太多太大的困難。留洋的“遠大”目標吸引著,大家全神貫注,固然是個主要原因;時間比較從容,一搞搞上四、五年,也是原因之一,終究和這一部分教師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但這是單單就英語文的訓練而言。至于這些教師的生活理想、專門學識,可說的就不多了,可能本來貧乏,也可能蘊蓄得不少而無緣發(fā)揮,只須把英文教好,也就盡了他們的能事。有一點是清楚的,他們對祖國的歷史文化,幾千年來豐富多彩的積蓄,一般很少理解,乃至瞧不大起。對漢文的修養(yǎng)一般也是單薄得可憐,個別的根本不會寫漢文,有的寫來別字連篇。但在當年清華這樣一個環(huán)境里,能說洋話寫洋文就吃得開,這也就算不上個大缺點,說它是缺點的是當時個別的人和后來的人。

由于同樣的一個理由,當年最吃虧的是不懂英語而擔任非用漢語教學不可的國文、中國歷史、中國地理等極少數(shù)課程的教師。他們幾乎全都是老先生,多半來自長江以南,大教是科舉出身,少數(shù)幾個是舉人、進士,進士中還有一個是榜眼。上課一般很認真、修改作業(yè)也勤快,但教學方法很陳舊,加以方言的隔閡,有好幾個上海附近來的老師不是說原封未動的某一種吳語方言,就是把吳語極勉強用北京音調(diào)發(fā)出,連萊青官話都夠不上;因此,不但教學的效果很低,并且成為同學們奚落與噱談的對象。這在下面談課業(yè)時還要說到。

三種教師的社會地位不平等當然會在生活的許多方面表現(xiàn)出來。在同學們所最容易看到的是居住條件的不同。美國教師的屬最高級。學校開辦之前,特地建筑了幾十所洋式平房,自成區(qū)落,當年有“美國地”之稱,即后來的北院住宅區(qū)。每所有屋八九間,水、電、衛(wèi)生設備,一應俱全。無論帶不帶家眷,總是一個教師一所,都布置上紅木家具、地毯、沙發(fā)、乃至鋼琴,雇上了“廚子”、“聽差”;有孩子的,還有“阿媽”??傊@些教師們享受著一般美國教師在本國所望塵莫及的一種生活水平。這句話不是隨便說的,我們到美國后,第一次到教師家庭去訪問,就發(fā)見這比較了。用英語教學的中國教師所住的地方就差多了。清華以清華園為校址,清華園原是參與義和團反帝起義的端王的私人花園,起義失敗后被沒收下來,充辦理“留美預備學校”之用。園有一座中心建筑,前后兩個大四合院,房間不少,這一類教師一般就集中在這里,每人一小間,少數(shù)帶家眷的住四合房兩邊的幾個小院落。這座舊建筑也稱為“清華園”,當時一般又稱為“衙門”,一則因為當年的王爺主人在這里住過,而開辦學校之初,“監(jiān)督”、“協(xié)辦”們在這里辦過公。這里的生活條件更比“美國地”差得多。用漢語教學的中國教師住的地方最差,也是一所原有的老房子,叫“古月堂”,是個很狹隘的四合院,房間小,光線差。在當時一般的眼光里,老冬烘住“古月堂”,倒也名實相符,不太委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