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進劇院時絲毫沒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一邊憑興趣看戲,遇到合適的題材,不跟別人商量,一機靈自己就把提綱“打”過,隨即就“寫”了出來。我真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啊。于是兩年中就私自炮制出六本大戲與名為《孔雀裘》的這個中型戲。有時覺得某一點上有心得甚至有突破,就拿到藝術(shù)室去展示一下,最后贏得大家一個“不錯,有點意思”的評語,這話說完,我也就把本子塞到抽屜之中。因為除了幾位元老之外,其他編劇基本都沒有“上本子”的可能。
讓我料想不到的,是與我差不多同時到劇院的,還有一位大名家:李世濟。她本是北京京劇團青年主演當中的“第一位”,“文革”后想換個地方,于是由文化部部長黃鎮(zhèn)介紹,正式調(diào)入我院,分在二團當主演。她是程硯秋的學(xué)生,過去陪馬、譚、裘唱過許多老戲,也創(chuàng)作過若干新戲。如今,她進入一個新的環(huán)境,她觀察著新環(huán)境,新環(huán)境也在觀察她。等這個過程大抵進行完畢,她正式“出手”,邀請范為她的改本《文姬歸漢》補充一個小唱段,還聲明是“黑活兒”。范欣然接受任務(wù),把小唱段完成得特別好。隨后世濟再三感謝,并表達了希望長期合作的愿望。范這時主動提出一個“條件”,“希望同時帶一個青年,名字叫徐城北?!狈短岢鰲l件,事先并沒有與我講,足見古道熱腸。因為這樣做,還存在一個李世濟愿不愿意的問題。對方哪能不愿意呢?世濟一口答應(yīng),還說:“我早知道他,他的唱詞像汪曾祺,還善于飛快地寫小文章……我正需要這樣的一個人。”隨后范老帶我到世濟家吃了次飯,這種合作就正式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