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種似乎也并沒有使生活水準有多大改善。一個普通狩獵—采集者吃的食物花樣更多,消耗的蛋白質和熱量也比定居的人要多。他們攝取的維生素C是今天普通人的5倍。我們現(xiàn)在知道,即使在冰河時期最寒冷的時候,游牧的人也吃得特別好,因此也吃得特別健康。而定居的人要依賴品種少得多的食物,因此幾乎可以肯定營養(yǎng)不足。史前3種主要的馴化作物是稻谷、小麥和玉米,但作為主食都有嚴重不足的地方。約翰·蘭徹斯特解釋說:“稻谷抑制維生素A的作用;小麥里有一種化學物質,會妨礙鋅的作用,會導致生長不良;玉米里缺少基本的氨基酸,還含有肌醇六磷酸,會阻礙鐵的吸收。”在農耕時代的初期,中東人的平均身高要矮差不多6英寸。即使在史前生活也許已經(jīng)很好的奧克尼群島,一項對340副古人骨骼的分析報告顯示,幾乎沒有人活過20多歲。
置奧克尼人于死地的不是營養(yǎng)不足,而是疾病。人們在一起生活更容易把疾病從一家傳播到另一家。在馴化過程中要跟動物緊密接觸,這意味著豬或家禽身上的流感,牛羊身上的天花和麻疹,馬和山羊等身上的炭疽病,也可能成為人類疾病的組成部分。就我們所知,實際上,只是在人們開始一起生活以后,所有的傳染病才得以流行。定居下來也使“人類的共棲體”——包括老鼠以及和我們生活在一起或生活在我們附近的動物——數(shù)量猛增,它們往往也都成為傳播疾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