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們在1851年踏進教區(qū)長寓所的廚房,我們會馬上注意到有許多不同之處。首先,不會有水槽。19世紀中葉的廚房只供做飯用(至少在中產(chǎn)階級的家里是這樣);洗餐具在單獨的洗滌室里完成,我們接下來將會去參觀。這意味著,每個碟子和鍋都得拿到走廊對面的屋子里去洗刷、晾干、放好,然后等下一次需要時再搬回廚房里。這可能要走好多趟路,因為維多利亞時代的人要花好多工夫來做飯,使用大量碟子。有一位瑪麗亞·克拉特巴克夫人(她其實是查爾斯·狄更斯夫人)在1851年寫了一本很受歡迎的書,很好地記錄了當年進行的那種烹調(diào)活動。有一份推薦的菜單——供6個人的正餐使用——包括“胡蘿卜湯、蝦醬大菱鲆、龍蝦餡餅、燉腰花、烤羔羊脊肉、白燒火雞、火腿、土豆泥和烤土豆、燉洋蔥、面包布丁、牛奶凍和奶油,以及通心粉”。有人計算,吃這么一頓飯,要洗的東西可能會有450件。廚房通向洗滌室的雙開式彈簧門,肯定要來回擺動很多次。
假如你來的時候恰逢女管家沃姆小姐和她19歲的助手村里姑娘瑪莎·西利在烤東西或煮東西,你很可能會發(fā)現(xiàn)她們在做直到最近還根本不做的事——仔細稱各種原料的分量。直到幾乎該世紀中葉之前,烹調(diào)書上的操作說明總是非常簡單,只要求“一些面粉”或“足夠的牛奶”。改變這一切的是一本富有革命性的書。書的作者是肯特郡一位非常靦腆,而根據(jù)各種流傳的說法又討人喜歡的詩人,名叫伊萊扎·阿克頓。由于她的詩銷路不好,出版商很有禮貌地建議她不妨試著寫一點比較商業(yè)性的東西。1845年,阿克頓小姐寫出了《現(xiàn)代家庭烹飪法》。這是第一本提出要仔細計算分量和烹調(diào)時間的書。打那以后,幾乎總是無意識地,它成為差不多所有烹飪書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