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斷想數則 3

感時憂世 作者:資中筠


四 過敏體

有一個常見詞“敏感”,其廣泛的用途為我國所特有。話題、詞語、人名,乃至日期,都可以冠以“敏感”,這個詞的含義本身也屬于“敏感”,可意會而不可言傳。話題一列入“敏感”,就說不得。每年到敏感日期如臨大敵,似乎隨時會有洪水滔天。敏感人物有死人也有活人,堅決在一切可能出現的地方予以屏蔽,竭力裝作不存在,以至于照片搞換頭術,歷史被歪曲、改寫或干脆留白。活著的敏感人物,輕則封殺其言論空間,重則“上手段”,總之是部分或全部剝奪其公民自由權。至于“敏感”話題,多得不勝枚舉,而且無標準、無邊緣,無理可喻。多數敏感話題恰好是民眾所關心的熱點事件。大家越關心,越說不得。有關部門不定期“內部”通告,列出一份話題目錄單,在“涉言”單位(此詞是我杜撰,套用“涉外”單位)層層傳達,但仍然是“內部”,公開是不承認的。

在此情況下,“涉言”從業(yè)者有兩種反應:或練就一副更加過敏的神經,不待指令,體會上意,主動自律,確保安全,其結果肌體日益萎縮,所耕耘的園地日益荒蕪;或逐漸產生抗過敏原,雖時或有被病魔擊倒之痛,但前仆后繼,在風不調、雨不順的氣候中開辟一片抗過敏植物園,自成風景。前一種如成為主流,則不僅是“涉言”領域,更將使我泱泱大國成為一個“過敏體”,民族精神日益萎靡。后一種對應之策才是希望所在。

過敏是一種病,我認識一個孩子,天生對雞蛋、牛奶、花生等營養(yǎng)豐富之物都過敏,令人發(fā)愁,醫(yī)生提出的方案是不完全回避,而是反其道而行,把過敏的食物一點點加入飯食,最初極小劑量,讓他承受一下,然后慢慢加大。當然有時過量一點也發(fā)病,但不會致命,過了這個階段承受力加強,果然此兒不再過敏,能夠正常吸收營養(yǎng),健康成長。我想對于所謂“敏感”話題,也可照此辦理,像那位醫(yī)生一樣,逐步推進。當然,這個分寸和劑量應該怎么掌握,有待“涉言”從業(yè)者在夾縫中求生存的高度藝術。不過如果一味回避而不推進,最后整個民族就將營養(yǎng)不良而弱不禁風,不堪一擊。

(2010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