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皇帝們看中了孟子的哪一點(2)

思想門:先秦諸子思想解讀 作者:黃堅


皇帝們真正看中孟子的地方,緊緊抱在懷里不撒手的,在下面。

第一,道統(tǒng)在是,治統(tǒng)亦在是矣。這是尊孟原因的第一緊要處。

古往今來,古今中外,這世界上所有的政權,都先天性地深知政權正當性的重要——那些過于相信槍桿子(硬把子)的除外。就說這宋以后的五代皇朝,元、清是異族入主中原,政權正當性解釋首當其沖,是革命的首要問題。宋朝靠陳橋兵變起家,為了杜絕別人依葫蘆畫瓢的危險,肯定要特別說明,唯有俺老趙家,才有坐龍庭的福分。朱元璋從一個臭要飯的流民,搖身一變?yōu)槿f人之上的天子,要是天底下個個臭要飯的,都想一嘗黃袍馬褂的滋味,那還了得?所以,得跟天下人說清楚了,雖說孟夫子說人人可以為堯舜,但你可千萬別當真(也沒人當真),這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也不是隨便什么人都當?shù)闷鸬?。天早就為俺趙氏(孛兒只斤氏、朱氏、愛新覺羅氏)定好了座位,別人焉得染指?像孟子先前說的,“由堯、舜至于湯,五百有余歲……由湯至于文王,五百有余歲……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歲,”(《孟子·盡心下》)全都已經(jīng)預定好了,只等我們的屁股坐上去就是了?!端疂G》里的排座次,也早已在石碑上刻好。

第二,辟邪說。

孟子之所以能成名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孟子特別能說,有一條特別能戰(zhàn)斗的舌頭。孟子跟人說話,基本上就是一場小型的、緩激程度不等的戰(zhàn)斗。而在孟子一生,大小難以計數(shù)的戰(zhàn)斗中,最重要的一次戰(zhàn)役,是痛罵“楊朱、墨子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滕文公下》)。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我猜想,后世帝王,看到《孟子》書中的這八個字,一定有種六月飲冰、心花怒放的狂喜。一言能當十萬兵!“人莫大焉亡親戚君臣上下”(《孟子·盡心上》),只要是贊成君權合理,就算孟子曾經(jīng)對君王有過些過激、不敬之語,那都是過去的事;再說,他說的是他那時的君王,跟咱并不直接相干,反倒顯示出我朝的雅量與清明。

就憑這兩條(這兩條,是憨厚恭謹?shù)目鬃铀鶝]想到,至少是沒說得這么痛徹鮮明的),孟子還不成為皇帝們心肝尖上的蜜兒?中國那些主體、代表、核心、主流的文人士大夫,不是哭著喊著,要維護孟子的圣人地位,不惜肝腦涂地,以身相殉嗎?(明洪武年間,有個叫錢唐的,慷慨陳言:“臣為孟軻死,死有余榮!”)——沒那么嚴重,我不要你們死,我要你們死干什么?我喜歡還喜歡不過來呢。既然你們都說孟子好,俺也就樂得做個順水人情,一箭數(shù)雕,何樂而不為。當然,假如孟子看到皇帝們如此理解加厚愛,真的跨越千年,活生生地跑到眼目前來,并且舊習不改,依然自以為是,口出狂言,那就又另當別論。朱無璋就曾經(jīng)臉色很不好看地勃然大怒:“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乎!”(全祖望《鮚崎亭集》)意思是,這老東西要是活到今天,非把他剁了不可。

但這樣有失身份的話,五朝一千年的列位皇帝,只有朱元璋說過。而且,之后,朱皇帝很快就幡然醒悟,知道自己錯了。一切遂又全然恢復原狀。我想,在朱元璋猝然心動、猛然醒悟的剎那,那張看上去有點尖嘴猴腮的臉上,一定滑過一縷彤云。然后,他自顧自地笑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