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從乎?”乃降公??鬃勇劧浿唬骸肮ピ眯l(wèi)者,信也?!?/p>
寧肯放棄眼看到手的城池,也要守信,這種選擇與行為,到底合不合適,恐怕又是兩說的事。照韓非一路來的功利主義思路,人們也許認為他會否定文公的做法,但這次,韓非,毫無疑問,站在了重耳一邊(見后敘),也就頗為難得地,站在了孔子一邊。
文公問箕鄭曰:“救餓奈何?”對曰:“信?!惫唬骸鞍残牛俊痹唬骸靶琶?,信事,信義。信名,則群臣守職,善惡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則不失天時,百姓不逾;信義,則近親勸勉而遠者歸之矣?!?/p>
還是重耳的故事。文公(也就是重耳)問箕鄭,解決經(jīng)濟問題的良方何在?對曰:“信?!泵鞔_!直指問題關鍵!怎么信?在名令、政務、道義上,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一以貫之,毫不動搖,事情就順利了。
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吳子曰:“待公而食?!惫嗜酥聊翰粊?,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
這故事有點意思。吳起不愧是帶兵打仗的人,故事頗有點“將軍”的味道,也就很嚴正地突出了吳起的思想與性格,稍微了解點吳起的人,一眼能認出來,這正是吳起的作風。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明日,會天疾風,左右止文侯,不聽,曰:“不可。以風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遂自驅(qū)車往,犯風而罷虞人。
魏文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開國之君,一位容易讓人津津樂道的人物,一位個性國君,他雖然不姓劉,但我認為,他就是劉備的“前世今生”,簡直說得上是劉備的“活祖宗”。這個迎風而往的小故事,只是他留下的眾多故事中的一個。
楚厲王有警,與百姓為戒。飲酒醉,過而擊,民大驚。使人止之,曰:“吾醉而與左右戲而擊之也?!泵窠粤T。居數(shù)月,有警,擊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號而民信之。
跟上面的故事相比,這是一則“反面教材”,一則“狼來了”的同類版本。
李悝警其兩和,曰:“謹警敵人,旦暮且至擊汝。”如是者再三而敵不至。兩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數(shù)月,秦人來襲之,至幾奪其軍。此不信患也。
一曰:李悝與秦人戰(zhàn),謂左和曰:“速上!右和已上矣?!庇竹Y而至右和曰:“左和已上矣?!弊笥液驮唬骸吧弦印!庇谑墙誀幧?。其明年,與秦人戰(zhàn)。秦人襲之,至幾奪其軍。此不信之患。
上面那段故事,應了孔子說的“過猶不及也”。它告訴我們,對于信用的維護,要向女人保護臉部皮膚學習,給它加入少許、足夠的細致和用心;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一不小心,你的信用就會破損了。后面那個故事,說明一時的“權(quán)謀”得逞,終究要付出還債的代價?!€是要真心、細心地維護好你的信用。
在這八個同類故事之前,韓非有一段綱要式的案語:
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于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說在文公之攻原與箕鄭救餓也。是以吳起須故人而食,文侯會虞人而獵。故明主信,如曾子殺彘也?;荚谧饏柾鯎艟挠诶钽χ檭珊鸵?。(《外儲說左上》)
放在這里,案語成了總結(jié)語了:“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于信”信譽,是靠積累起來的。
在《安?!芬晃牡拈_頭,韓非告誡說:
安術有七,危道有六。安術:一曰,賞罰隨是非;二曰,禍福隨善惡;三曰,死生隨法度;四曰,有賢不肖而無愛惡;五曰,有愚智而無非譽;六曰,有尺寸而無意度;七曰,有信而無詐。
“有信而無詐”,是保障你(權(quán)位)安全無恙的一道閥閘。
說到這里,問題來了,韓非為什么主張、贊許守信?
俗話說,思想是社會的反映,這話一點沒錯,尤其像韓非這樣的思想,更是典型的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而社會的主體在于經(jīng)濟和政治,對于戰(zhàn)國中后期的經(jīng)濟、政治而言,信用,有什么樣的時代特點呢?
對此,楊寬先生的《戰(zhàn)國史》,有一些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