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請原諒,你說的話對我來說很費解。說“這是失序,我想要秩序”的心智之中,并不存在有意識的比較。
克:不,我只是問,你是怎么知道失序的?
普:我察覺到了一種困惑感:一個想法在對抗著另一個想法。但你可能又會說“困惑”這個詞同樣也是比較。
克:不,不是,它是矛盾。
普:我對其他的一無所知,但是我知道困惑的感覺。
克:你只知道矛盾,也就是困惑。緊扣這個問題。你說:“我的心智處于一種困惑狀態(tài)中,因為它一直都是自相矛盾的。”
普:是的。
克:很好,從這里繼續(xù)下去。
普:我說我觀察了自己的內心,然后我看到了失序。
克:是的,我吃得太飽了,然后就有了失序。
普:我看到了失序與不和諧。我們并沒有在談論和諧。
克:你看到了失序,你會怎么做?然后呢?從這里繼續(xù)下去。
普:然后我一定會詢問,詢問是心智的本性。
克:詢問。
普:我會說肯定有一種找到解脫之道的方式。
克:是的,然后呢?
普:然后我就觀察那個在提出問題的自己。
克:是的。
普:然后在那一刻,失序就止息了。
莫:這里面有什么錯誤嗎?
普:沒有錯誤。
克:到目前為止沒有錯誤,我馬上會說到這一點。
普:這就是我們一開始所提出的問題的實質。
克:是的,是的。
普:我們可以來討論這些步驟,然后得到一個結論。
克:不,不要這么做。
普:但是我認為最好一步步來?,F(xiàn)在,我說出現(xiàn)了一種止息,但也許那并非真正的止息,于是我問:“這種止息的本質是什么?它是寂靜嗎?”接著我又回到了自己的問題:在這種止息中,是否仍有某種暗流在運作呢?當我們談到寂靜各種不同的品質、本質和尺度的時候,指的就是這個意思。而傳統(tǒng)的觀點則認為兩個想法之間的間隔就是寂靜。
克:那并不是寂靜。
普:這正是我要說的。
克:兩個噪音之間的安靜并不是寂靜。請聽一下外面的噪音,噪音之間也會有停歇;但你會把它叫作“寂靜”嗎?我說這是胡扯。那只是暫時沒有了噪音而已。沒有噪音并非寂靜。
普:所以現(xiàn)在我們正在接近某些真相——覺察自己處在混亂的狀態(tài)……
克:普普爾,你還是沒搞清楚。
普:不,我很清楚,對于混亂的覺察就能夠終結混亂。
克:我質疑這一點,我完全不能確定你知道了失序是什么。你是這么稱呼它的。我吃得太飽了,這是失序。我過分沉溺于毫無意義的情緒化的事情當中,這也是失序。
普:我發(fā)現(xiàn)自己講話很大聲——這也是失序。
克:那也是失序??墒悄怯衷鯓幽??什么是失序?你怎么知道它就是失序?請聽好。我吃得太飽了,于是我感到胃痛。但我并不會把它稱為“失序”。我會說:“天哪,我吃得太多了,下次我一定不能再吃這么多了。”事情到此就結束了。
帕:我知道自己正常的健康狀態(tài)是什么,所以當我的身體受到了干擾時,我就把它稱之為“失序”。
克:不,不,我不會經歷所有這些過程,我吃多了,我胃痛,于是我對自己說:“天哪,下頓飯我必須要注意了。”
普:不,克里希那吉,我們從“寂靜”談到了“和諧”,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沒有對失序的探究,我們就不可能深入了解和諧的本質。
克:是的,所以緊扣這三點。
普:但是你問:“你為什么稱之為‘失序’?”
拉:當身體和心智之間有了沖突,沒有必要一定把這認定為失序。
克:所以你把沖突和失序聯(lián)系在一起了。
拉:沒有。就如你說的,沖突使你疲憊不堪,于是你會本能地覺得哪里出了問題。
克:所以如果我理解得正確的話,你說的是,沖突就意味著失序。
拉:即便你不把它命名為“沖突”。
克:沖突就意味著失序,不管它是兩個想法之間的沖突還是身體上的沖突,無論什么沖突,都是沖突。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意思。沖突就是失序。
桑:是沖突意味著失序。
克:不,沖突就是失序,不是意味著失序,你把沖突詮釋成失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