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任何人都知道“甜中帶苦”?

世界第一好懂的哲學課 作者:小川仁志


純子:那感覺又該怎么解釋呢?像味覺之類的,不是與生俱來的嗎?

老師:洛克也舉過這個例子噢。嬰兒在懂得運用理性,以及在學會說話之前,就知道什么是甜的,什么是苦的。不過,這還是與經驗密不可分的。換句話說,嬰兒吃到甜的東西會開心,吃到苦的東西就會皺眉或放聲大哭。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才開始懂得區(qū)分甜與苦。

一郎:的確和一般所熟知的甜和苦不同,若是首度品嘗到的味道,沒試過就不知道了。光是說“甜中帶苦”,又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

老師:就是啊。如果“甜中帶苦”的觀念是與生俱來的,那么任何人在尚未實際經歷之前,都應該有所共鳴才是。這里就以洛克的表現(xiàn)方式,來總結一下他否定天生觀念的理論吧。首先,我們是否能說孩童在達到能夠思考、了解或同意的年齡時,心中已存在如同被雕刻下來的、刻印般的內容?然后,我們是否能說他們不知道這些將來會成為源自上述刻印的知識及推理基礎的概念?

而且,有沒有可能哪個人并不知道至少他人都知道的事情?又或者,若上述的刻印是天生的,那么從最不會受到他人意見或風俗習慣左右的孩子身上,應該最能被毫無遮掩地清楚彰顯出來,事實上是否彰顯出來了呢?

稻夫:像圓形不是四角形或“1+1=2”這類理論性的事例,正如他所說的沒錯。但是,善惡這類道德事例又該怎么解釋呢?我認為,每個人都有某種與生俱來的本性,或者說天生的東西。

老師:洛克也否定這一點。換言之,他質疑“所有人意見一致的道德原理等存在的可能”。好比維護正義或守信等,在道德上永遠是正確的嗎?戰(zhàn)爭就是以正義之名發(fā)動的。黑幫也是在收錢之后,信守約定去干壞事的。

純子:所以說,每個人的道德觀都不同。

老師:正是如此。那么接下來,我想以稍微不同的角度來深入檢視這個觀念的本質。洛克將所謂的觀念區(qū)分為兩大部分,那就是“單純觀念”與“復雜觀念”。

一郎:有什么不一樣呢?

老師:一言以蔽之,兩者的關系是單純觀念調和后,形成復雜觀念。我們來看看其中的順序吧。接受單純觀念時,理性可說是被動的。換言之,這和是否為本身所愿無關,只是強加之于心罷了,就像我們無法拒絕或變更鏡中影像一樣。

稻夫:意思是,來自于五感的東西?

老師:先這樣理解可能比較好懂吧。根據洛克所言,我們所謂的知識,實際是由性質、樣式和范圍三要素所構成。好比通過感官所獲取的性質,會通過視覺或觸覺單純進入觀念之中,比如冷的、熱的或是軟的、硬的等。通過不同感官進入的就是單純觀念。

純子:就像是知識的素材呢。

老師:是啊,我們就是憑借上述的感官或反省,在心中浮現(xiàn)出單純觀念。在單純觀念累積后,加以比較結合的能力就是悟性。正是悟性,建構出復雜觀念。

稻夫:老師,剛才說我們是通過五感獲取單純觀念,那部分可不可以說得更詳細一點兒?

老師:好的。提到將物體知識輸入理性的方法,除了上帝賦予人類的下列五項,不做他想。那就是聽聲、辨味、聞香、見物和觸摸這五感。而認知單純觀念的方法有下列四項:憑借單一感官進入心靈的觀念,憑借多數(shù)感官進入心靈的觀念,單純憑借反省所獲得的觀念,還有憑借所有感覺和反省在心中所浮現(xiàn)的觀念。

一郎:說到憑借單一感官進入的,像是色彩嗎?

老師:色彩或是光線,紅、藍、黃,等等。香氣、味道、熱度也是如此。不同范疇又有各種不同的種類,所以這里談到的單純觀念不計其數(shù)。

純子:那憑借反省所獲得的觀念呢?

老師:感知與意圖。感知在此是指思考,而思考能力是悟性。意圖的力量就是意志。

稻夫:意圖的力量就是意志?

老師:意圖=想法,把心中所想化為可能的力量就是意志。在此順便說明,所謂憑借感覺與反省所獲得的觀念,就是快樂、痛苦或不安等。

一郎:我現(xiàn)在很清楚單純觀念了??墒?把那些東西加起來就形成復雜觀念,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