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哲學的基本習慣:凡事保持好奇
有一部日本電影叫作《催眠》,敘述幾個角色在不知不覺中被催眠了,然后在受制的情況下接受指示,做出許多平時不可思議的事。很多時候我們是被催眠的,廣告的作用就是一種催眠的過程。有一句廣告臺詞說著:“你在看我嗎?你可以再靠近一點!”事實上,當你電視看久了之后,真的走近一點去看,最后就會像被催眠一般,覺得好像活著就應該要像電視中的人一樣,學這些人用一樣的商品,否則就會活不下去,于是你變成了一個商品流通站,不斷地去消費及使用這些商品。
這種催眠作用在一個社會中可能形成一種集體潛意識,譬如我們從小開始,在不知不覺之中就被灌輸了許多觀念。我們往往認為這些觀念是對的、沒有問題的,但是卻從來沒有仔細反省過。事實上,一個人如果要研究哲學,就必須養(yǎng)成一種習慣,就是對任何事情都要覺得好奇,這樣才能讓自己重新出發(fā)。
哲學性的思維:理性的反省
經(jīng)驗本身雖然像是一個豐富的寶庫,其實里面的東西好壞都有、良莠不齊,就好像黃河之水一樣,看起來浩浩蕩蕩,事實上挾泥沙以俱下。這時就需要依靠理性來對自己的經(jīng)驗作一個反省。當用理性反省經(jīng)驗的時候,才是真正清醒的時刻,而平常在經(jīng)驗的過程之中(如趕車、買東西、和別人通電話等),則恐怕是身不由己的,因為有許多外在的因素會引導我們朝著某個方向去行動、去生活。
人會有各種好的與不好的經(jīng)驗,這是很自然的,它已經(jīng)發(fā)生了,后悔也沒用。然而,重要的是,必須以理性去思考這些經(jīng)驗。能夠靜下來思考,對于一個人的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這也可以說是人生開始轉變的關鍵。我們常說“在生命轉彎的地方”,思考能夠讓一個人找到生命中轉彎的機會。
當一個人在思考時,就代表理性開始運作了,因此他在當下這一刻是清醒的,這也可以說是“我思,故我在”②。人思考的時候正是在把經(jīng)驗整合起來,然后問自己:“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我?我應該是什么樣子?”在說到“我應該是什么樣子”的時候,代表自己曾經(jīng)做過許多不該做的事。正由于有過這些不應該的行為,所以才會知道什么是應該。換句話說,一個人如果沒有負面的體驗,就很難對正面有所理解。
當然,理性思考有時候是很困難的,我們常會覺得有些問題剪不斷,理還亂,因此到最后干脆不想。在《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這部電影中,郝思嘉在經(jīng)過了許多災難之后,最后靠在門邊只說了一句話:“明天再說吧!” 她之所以會這么說,就是因為實在想不清楚,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復雜的事情發(fā)生。
但真正用理性思考經(jīng)驗之后,就能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知道哪一種人生更為理想、也更適合自己。理想代表針對未來,哲學的思考就是要讓人能夠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個時間向度中連貫起來,讓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當下那片片斷斷、剎那生滅的過程中而已。
對哲學的基本描述
哲學可以用三句話來描述:(一)哲學就是培養(yǎng)智慧;(二)哲學就是發(fā)現(xiàn)真理;(三)哲學就是印證價值?!爸腔邸?、“真理”與“價值”是令人向往的三個名詞,但更重要的是,必須設法真正了解它們的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