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位中國駐外使節(jié) 1

百年滄桑話翰林 作者:邸永君


作為泱泱大國,中國歷代王朝皆重視交聘之典。而選使節(jié),銜王命,折沖樽俎,以春秋戰(zhàn)國時代為盛。至南北朝時,中土分裂,諸方各爭正統(tǒng),使節(jié)頻出,各類活動于史籍記述頗詳。宋與遼、金,對鼎立三分,歲賀正旦、賀生辰外,各朝皆有泛使,即當(dāng)今所謂專使。然皆事畢即返,而不常駐?!督鹗贰肥加忻似副?,以專門記述使節(jié)來往情況。元、明至清,皆視己為天朝,海內(nèi)外莫與為對,凡俄、英等國之來聘者,不分國之大小、強(qiáng)弱與遠(yuǎn)近,皆稱之為來貢。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與英國定約,才不得不將別國置于對等。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入京,與清廷訂立城下之盟,條約中有在北京設(shè)立使館之條目。自是,有約各國陸續(xù)遣使駐京,而清廷并未派出使節(jié)。據(jù)《清史稿·穆宗本紀(jì)》,及至同治六年(1867年)十一月,命道員志剛、郎中孫家榖往有約各國充辦理交涉事務(wù)大臣,此為清廷正式派遣真正意義上的對外使節(jié)之始,但巡使各國,而非專駐一國也。光緒建元,清廷派郭嵩燾使英,是為中國遣駐使之始。而郭嵩燾乃正途翰林官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