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涼州是河西的一個大都會,又是東西交通要道,西域諸國商侶往來,日日不斷,聽見奘師在此說法,都趕來聽講,無不同聲贊嘆,并布施許多金銀珍寶,他們回去以后,都報告務自的君長,贊嘆奘師,并說他將要西來,到印度去取經(jīng)求法。所以奘師未到西域之前,西域各國早已知道,各國君長大多信奉佛教,聽了都暗自歡喜,并準備恭迎奘師的到來。
奘師在法會圓滿后,面對堆積如山布施的珍寶物品,只拿了一半作為供養(yǎng)佛的香油錢,另一半轉(zhuǎn)贈涼州各寺廟。
當時唐朝的政權(quán),尚未完全鞏固,西北一帶邊境,常常遭受西突厥的威脅,所以封鎖邊境,不準百姓私自出境。涼州都督李大亮奉命守關(guān),一天忽然有人報到,說有一個僧人從長安來,要到西天去,不知何意。李大亮得知,派人追上奘師,問他來由。奘師說道:“要西去取經(jīng)。”李大亮不肯,逼他回京。奘師正在進退兩難之際,這時涼州有一位慧威法師,是河西一帶的佛門領袖,他很敬重奘師的辭理通達,更佩服他西行求法的大愿,便暗中派了兩名心腹弟子,一個叫慧琳,一個叫道整,暗中護送奘師偷渡出關(guān)。他們不敢公然行走,只能晝伏夜行,走了十幾天,終于到達瓜州(今甘肅安西)。
瓜州刺史獨孤達,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一聽說奘師來到,非常歡喜,供養(yǎng)優(yōu)厚。奘師向其詢問前往西域的路線情形,當下有人報道說:“由這里向北走約五十余里,就到瓠盧河(今疏勒河),上窄下寬,水流湍急,深不可測。河岸設有玉門關(guān),是必經(jīng)之路,也是通往西域的咽喉,可是法師你沒有通關(guān)的度牒,只怕出不了關(guān)。即使僥幸混出關(guān)了,沿途還有五座烽火臺,各相距一百里,每一座烽火臺上,都住有守兵,監(jiān)視著往來行人;其間盡是沙漠,連水草也沒有,要通過也不容易。等過了這五座烽火臺,再穿過八百里流沙的莫賀延磧,才會到達伊吾國境(今新疆哈密)。”
奘師聽完甚感憂慮,心想此去路途艱險,不知如何是好。不過,他仍然不失望,心想:“那就再多等幾天吧!好好祈求諸佛菩薩加持。”結(jié)果這一等就是一個多月,連從長安一路上陪著奘師受苦受難的馬,也在這段時間因病死了,這使奘師不禁感到悲傷萬分。
正在奘師等候期間,涼州的訪牒又來了,說是有一個叫奘師的和尚,私自出境,命令沿途各州縣嚴加捉捕,務必解送京師。幸好州史李昌,是個崇信佛法之士。他接到這件公文,馬上懷疑公文指名要捉拿的人就是奘師。他立刻秘密帶著公文前去拜訪奘師,問道:“法師是不是牒文中所說的玄奘法師?”奘師心下猶疑不敢回答。李昌說道:“法師請實說了吧,如果是,我一定為你想辦法。”奘師便告訴了實情,李昌聽了,深為佩服,立起身來,將文書一撕兩半,并勸他道:“夜長夢多,請法師及早動身。”
李昌走后,奘師越發(fā)愁悶了?;弁◣熍蓙黼S行的兩位小僧,道整已先去了敦煌;而留下來的慧琳又不堪長途跋涉,只好把他遣回涼州。自己雖買了一匹馬,但苦于無人引路,因此日日在彌勒菩薩像前祈求,希望能得一人引渡過關(guān)。有天晚上,寺里一名叫達摩的胡僧,夢見奘師坐在蓮花上,向西而去。達摩覺得很奇怪,隔天一早,連忙前來向奘師報告夢中所見之事。雖然此事被奘師斥為虛妄,然而奘師心中卻暗自歡喜,認為這是即將成行的好預兆,于是進入道場,更加誠心禮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