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人告訴我,德國哲學家赫里格爾關(guān)于在日本學箭悟禪的小書不久前已有人從日文版譯成中文出版。我讓內(nèi)人從國家圖書館借來了此書,書名《弓和禪》,譯者冬至。
早在1989年我在北京外國語學院讀研究生的時候就將此書從英文版譯成中文,并于1993年由今日中國出版社列入宗教文化叢書正式出版,應(yīng)是此書最早的中文譯本。
赫里格爾的書寫得非常精練,一如中文經(jīng)典,全書語言簡潔而平易,但譯起來并不輕松,因為其中涉及的精深的悟境,如果沒有相當?shù)捏w驗是很難讀懂的。
譯此書時我不到三十歲,人生經(jīng)驗有限,學養(yǎng)也有限。其時,我雖跟隨吳圖南宗師的弟子楊家倉老師習練太極有年,對赫里格爾所描述的境界與體悟深有感觸,但對其究竟的悟境畢竟還有些陌生,不少地方看起來似懂非懂,莫名其妙。體現(xiàn)在翻譯上自然會望文生義,或晦澀難懂。
我雖然是學翻譯的科班出身,但自從譯了《學箭悟禪錄》后,二十年來竟未譯過其他書籍。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兩個最主要的原因:一個是當年譯這本小書整整花了七個月,因為太費神傷腦,以至于后來一想到翻譯就怕,曾下決心要戒掉翻譯。第二大原因是后來我的興趣已轉(zhuǎn)到中國經(jīng)典文化上,再沒有讀到西方人寫的能讓我怦然心動、非譯不可的書了。
赫里格爾的書真不愧為名不虛傳的經(jīng)典,自1953年出現(xiàn)英文版以后,其他語言的譯本也紛紛出現(xiàn),一本薄薄的小書竟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讀者,成為西方人寫的有關(guān)禪修的最著名的經(jīng)典性著作。我想,這跟作者的獨特經(jīng)歷以及這本小書的寫作特色是分不開的。
赫里格爾于1884年3月20日出生于德國海德堡。在海德堡大學求學期間,他先學習神學,后轉(zhuǎn)向哲學,后來又迷上了神秘主義,并因此對禪發(fā)生興趣。他認為,在所有宗教里,最神秘的莫過于禪。為了習禪與了解日本文化,赫里格爾于1924年去日本,并在仙臺的東北帝國大學任講師,教授哲學與古典文學。在其后的六年時間里,他一邊教學,一邊向日本著名的弓道大師阿波研造(1880-1939)學習箭術(shù)并借以悟禪。
阿波研造大師是位百發(fā)百中的神箭手,1920年,在他不惑之年的某一個深夜,當他獨自一人在演習廳面對靶子射箭的時候,突然產(chǎn)生了悟境:隨著自我消失的念頭掠過腦際,他聽見一種奇妙的聲音回蕩在虛空中,那弓弦的嗡嗡聲以及箭穿靶子的聲音是那么的清晰、響亮、強勁,是他過去不曾聽見過的,在那一瞬間,他的自我融入到無邊的虛空,化為無數(shù)的塵?!?jīng)歷了這次“大爆炸”的神秘體驗,阿波研造開始宣說他的射道主張。其中“傾畢生之力于一射”與“射里見性”成為他射道主張的核心理念。雖然根據(jù)學者研究,阿波研造一生中跟禪師并未有過什么接觸,也未習練過禪坐之類,但他通過精勤的習練弓道,自然達到了“弓禪一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