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游觀農務

佛祖來了 作者:王孺童


時凈飯王會諸群臣議言:“太子年已長大,應以四大海水灌太子頂①。”即召諸小國王及仙人②、婆羅門等,皆悉來集,縣繒幡蓋,焚香散花,擊鼓作樂。王即以水灌太子頂,以七寶印覆之。時天、龍、鬼神作天伎樂,同聲贊言:“善哉!”

時太子啟言,欲往游觀。王與諸臣,前后導從,按行國界。前到王田,便止息閻浮樹③下,看諸耕作。凈居天人④,即化為食蟲鳥,隨處啄之。于時,太子起慈悲心,可愍眾生互相吞噬,即便思惟,離欲界⑤愛,得四禪定⑥。日光赫照,樹曲枝而蔭太子。

父王見之,深為奇特,執(zhí)太子手,問言:“何故如此?”答曰:“觀諸眾生,互相吞食,甚可傷愍。”王聞已,心生憂惑,慮其出家,宜急昬聘。時太子年已十七,王娶耶輸陁羅⑦并瞿夷為太子妃,經(jīng)久不見太子有夫婦道。

【注釋】

①“四大海水灌太子頂”,即灌頂(梵abhi2ecana)之禮儀。古印度于國王即位或立太子時,國師以四大海水灌新王或太子之頭頂,表示祝福。

②“仙人”,梵32i,指印度各宗教之修行者。

③“閻浮樹”,又作贍部樹,梵jambu,產于印度,屬落葉喬木,葉長脈密,花小形微,果酸色紫,干白質堅,種子可入藥。

④ “凈居天人”,指生活于凈居天(梵!uddhqvqsa)之天人。凈居天位于色界最高之四禪天,純?yōu)樽C得阿那含果(梵anqgqmin)之圣人往生所居,無有外道雜居,故名凈居。凈居天共有五天,即:無煩天(梵Av3ha)、無熱天(梵Atapa)、善現(xiàn)天(梵Sud31a)、善見天(梵Sudr1ana)、色究竟天(梵Akani2wha),故又稱為五凈居天。

⑤“欲界”,梵kqma-dhqtu,三界之一。范圍包括地獄道(梵naraka-gati)、餓鬼道(梵preta-gati)、畜生道(梵tiryagyoni-gati)、阿修羅道(梵asura-gati)、人道(梵manu2ya-gati),及四天王天、三十三天(梵Trayastri/1a)、夜摩天(梵Yqma)、兜率天、樂變化天(梵Nirmqza-rati)、他化自在天(梵Paranirmita-va1a-vartin)等六欲天。因此界眾生皆有食、色、睡等諸欲,故稱欲界。

⑥“四禪定”,即四種可以往生色界四禪天(梵Caturdhyqnabh[mi)之禪定。

⑦“耶輸陁羅”,梵Ya1odharq,意譯為華色,為天臂城(梵Devadaha)善覺王(梵Suprabuddha)之女,釋尊之正妃。釋尊出家成道后五年,耶輸陀羅與釋尊姨母摩訶波阇波提及五百釋女一同出家。“瞿夷”,梵Gopikq,意譯為明女,為水光長者之女,釋尊之妃。

【譯文】

當時凈飯王召集群臣共同商議道:“太子年紀已經(jīng)長大,應當以四大海之水,為太子進行灌頂之禮。”于是又召集各小國之國王及仙人、婆羅門等,全都前來集會觀禮,并懸掛起繒制幡蓋,焚香散花,擊鼓奏樂。凈飯王就用四大海之水給太子灌頂,并以七寶印覆于太子頭頂之上。當時天、龍、鬼神奏起天樂,同聲贊嘆道:“善哉!”

當時太子向凈飯王啟奏,想出去游覽參觀一下。凈飯王與諸位大臣,前后引導侍從,沿著國界線行進。他們來到一處王家田地,依在一棵閻浮樹下,一邊休息,一邊觀看農夫在田里耕作。凈居天人于是就變化成吃蟲子的鳥,到處啄食地里的蟲子。就在那時,太子生起的慈悲之心,憐愍眾生相互吞噬,于是就自我思惟,遠離了欲界貪愛,獲得了四禪定之境界。當時日光照耀強烈,閻浮樹自動彎曲樹枝為太子遮擋陰涼。

父王看到這一景象,深感奇特,便拉著太子的手,問道:“為什么會這樣呢?”太子回答道:“我觀察眾生,互相吞食,甚為可憐。”凈飯王聽后,心中生起憂愁迷惑,擔心太子會出家,便趕緊準備給太子進行婚配。當時太子已經(jīng)十七歲了,凈飯王為太子迎娶了耶輸陀羅及瞿夷為太子的正、側妃子,但婚后很長時間不見太子與二妃有正常之夫妻生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