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殺入北京。這是西方世界第二次以鴉片為理由入侵中國。
10月18日,英國公使額爾金下達焚毀圓明園的命令,其理由是“在人們腦海里留下不易泯滅、永遠保存的痕跡……圓明園宮殿之為要地,人所共知,毀之所以予中國政府以打擊……警醒其迷夢”。這一行動得到了英國首相巴麥尊(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時的外交大臣)的同意,他給額爾金的回復是:“若然中國皇帝皇城內的宮殿,都受到同一遭遇,我便會更加高興?!卑凳绢~爾金燒毀紫禁城。
大火紅透了北京的天空,5000年的文明結晶、百年的詩化建筑和中西文明相結合的象征被付之一炬,只給百年后的世界留下了斷壁殘垣和不絕于書的憤怒。這座萬園之園要用150多年的時光和數(shù)不盡的人力、物力才能建起來,但毀掉它只需要一把火和一個野蠻的命令。
法國的良心——雨果曾經(jīng)沉痛地說:“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边@一年,外有列強入據(jù)京師,內有太平軍撼動根基,清政府中的一批人感到危機重重,“振作”與“自強”的音符日益響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間成為中國為實現(xiàn)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他們能實現(xiàn)自強的夢想嗎?
(三)仇恨與無知,洋務運動無法逾越的障礙
1862年6月的北京政壇開始了一場爭論,其緣由是一個新鮮事物——同文館。設立同文館的目的是培養(yǎng)一些擅長外語的人才,5年后同文館打算從已經(jīng)擁有功名的人員中培養(yǎng)天文、算學人才,以補充嚴重匱乏的人才。洋務運動的領袖們已經(jīng)認識到,僅憑四書五經(jīng)難為強國之策。
但是他們沒有料到小小的同文館竟然在中國政壇掀起了軒然大波,大批官員將同文館視為勢不兩立的異類。一時之間,中國士大夫們都以進同文館為恥。大學士倭仁上書抗議:“立國之道,尚禮儀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
在這個變革的年代,洋務運動的倡導者們不但沒有成為引領潮流的弄潮兒,反而成了被傳統(tǒng)士大夫圍剿的對象,很多人堅決反對新式學校,也反對中國人學習西方科學技術。
甚至有人痛罵洋務運動倡導者:“必皆無恥之人?!?
在守舊派強大輿論干預下,報考天文、算學的人中,科舉出身的寥寥無幾。奕等人不得不放寬投考者的條件,以擴大生源。結果考生質量低劣,“其中尚堪造就者不過數(shù)人”。
對于修建鐵路、架設電線,更是舉國一片反對聲。
于是,在歐美各國進入以電氣化為主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時候,絕大多數(shù)中國青年仍在四書五經(jīng)中尋求人生的價值,在中國人已對堅船利炮有深刻認識的時代,武舉考試的內容竟然還是弓馬騎射。 〖JP+1〗
對于中國人,美國人的評價是:“他們并非弱智,也不乏理性,但就是沒有創(chuàng)造性。在人類智力發(fā)展的進程中,他們是世界上最教條、最刻板的┤恕…很難脫出既有的條條框框、缺乏進取心,厭惡一切創(chuàng)新和改革?!?
這些話很不中聽,但那個時代的中國一再驗證了外人的看法。
洋務運動期間,中國自主修建了第一條鐵路,起自河北唐山,止于胥各莊,名為唐胥鐵路。1881年建成后,清政府卻認為火車震動了東陵的先王神靈,因而禁止使用機車,只準以騾馬拽引車輛,人稱“馬車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