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guān)于道德感的歷史15

尼采全集 作者:弗尼采


95

成熟的個人道德。——人們至今都把非個人行為看作是道德行為的真正標志;已經(jīng)證明,一開始是考慮到其普遍有用性,人們才贊美和賞識所有非個人行為的。而現(xiàn)在人們已經(jīng)越來越看得清楚,正是按照最為個人的考慮,普天下大眾的利益才最大:因而正是嚴格意義上的個人行動才符合現(xiàn)在的道德的概念(作為一種普遍的有用的概念)。那么,在這樣的時候,人們在觀點上不應(yīng)該有一個重大改變嗎?使自己成為一個完人,并在一個人所做的所有事情中看到其最高的善——這比那些為了他人著想而作出的富有同情的感情沖動和行為來,更有前途。可我們大家仍然因為太不重視我們身上的個人因素而吃苦頭,對這些個人因素的培養(yǎng)很糟糕——我們得承認這一點:人們寧可強行不讓我們?nèi)ハ脒@些因素,讓我們表示情愿為國家、為科學、為需要幫助的人作出犧牲,好像必須被犧牲掉的是壞東西。就是現(xiàn)在,我們也愿意為我們的同胞工作,只是受制于我們要在這工作中發(fā)現(xiàn)我們最大的好處,不多也不少。這全看一個人將什么理解為他的好處了;那種不成熟、不開化的野蠻個人會最野蠻地來理解它。

96

習俗與合乎道德。——講道德、合乎道德、合乎倫理的意思是服從自古以來建立的法則或傳統(tǒng)。人們是勉強還是欣然服從于它,這是無所謂的,只要人們服從它就足夠了。一旦道德規(guī)范形成,在長期遺傳之后,一個人就會輕松而欣然地做著合乎道德的事情(例如,當復(fù)仇像在古希臘人那里一樣屬于好習俗的時候進行復(fù)仇),如同出于自然,人們稱此為“善”。他被稱為善,因為他“某一點”是善的;親善、同情等在習俗變化中總是被感覺為“某一點”是善的、是有用的,所以現(xiàn)在人們尤其把親善者和樂于助人者稱為“善”。壞是“不合乎道德”(不道德),做不合乎習俗之事,違背傳統(tǒng),不管這傳統(tǒng)是合理還是愚蠢;在各個時代的所有習俗法則中傷害鄰人尤其被感覺到具有傷害性,以至于現(xiàn)在一聽到“壞”這個詞,我們就首先想到對鄰人的傷害。使人們區(qū)分合乎道德與不合乎道德、善與惡的,不是“利己”與“不利己”這樣的基本對立,而是是否受傳統(tǒng)、法則的制約。傳統(tǒng)如何形成無關(guān)緊要,它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是同善與惡或者任何一種內(nèi)在的絕對命令有關(guān),而是尤其出于保存一個團體、一個民族的目的;在任何被錯誤解釋的偶然事件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每一種迷信的習俗都強行實施一種傳統(tǒng),遵循這種傳統(tǒng)就是合乎道德的;因為脫離這種傳統(tǒng)是危險的,對團體來說比對個人更加有害(因為神將褻瀆神靈的罪惡和對神權(quán)的任何侵犯歸罪于團體的時候,只有通過懲罰個人才行得通)?,F(xiàn)在,任何一種傳統(tǒng),它的起源越是久遠,越是被人遺忘,就越是不斷變得更加令人敬畏;它受到的尊敬一代又一代地堆積起來,最后變得神圣起來,喚起敬畏之情;所以說,虔敬的道德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一種比要求不利己行為的道德古老得多的道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