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宗教生活4

尼采全集 作者:弗尼采


人們將首先想到最無害的那種強制,即在人們獲得了某人的寵愛時所作出的那種強制。因此,通過祈禱和懇求,通過屈從,通過承擔起定期進貢和獻祭的義務,通過恭維式的美化,是可能將強制運用到自然力上的,只要人們得到自然力的寵愛:愛總是纏人又纏于人。然后人們可以締結條約,締約雙方在某些行為上互相承擔義務,交換抵押品,交換誓言。然而,比這更重要得多的是一種通過魔法和魔力實施的暴力強制。就像人在魔法師的幫助下能夠損害一個比他更強大的敵人,使他懼怕自己;就像愛的法術能在遠處發(fā)揮效應,較弱的人相信他也能夠支配較強大的自然精靈。所有魔法的主要手段是,人們先占有屬于他人的某種東西:頭發(fā)、指甲、他人桌上的某種食物,甚至他人的圖畫、他人的名字。有了這樣一些東西后,人們就可以施行魔法了。因為基本的前提條件是:一切精神的東西總有某種肉體的東西所歸屬;靠著肉體的幫助,人們才能夠束縛精神,損害精神,消滅精神;肉體的東西提供了人們可以借以抓住精神的東西的途徑。所以,就像人支配人那樣,人也支配某一種自然精靈;因為自然精靈也有它可以被人借以抓住的肉體方面。打個比方,樹和它賴以形成的種子——這種難以捉摸的并列似乎證明,同一種精神體現在兩種形式里,一大一小。一塊突然滾走的石頭是一個精靈在其中發(fā)揮作用的軀體;如果一塊大石頭躺在偏僻的荒野上,似乎難以靠人力把它運到那里,那么就一定是石頭自己跑到那里去的,也就是說:它里面一定藏有一個精靈。一切有軀體的東西都是向魔法開放的,自然精靈也是如此。如果一個神完全為他的形象所束縛,那么人們也就能對他實施相當直接的強制(通過拒絕上供祭品,通過鞭撻和上鐐銬等)。中國的老百姓為了強行索取他們的神應該給而沒有給的恩惠,就在拋棄他們的神的塑像上纏上繩子,把它拉倒,拖著它在街上的爛泥和糞堆上經過;“你這個神靈的狗東西”,他們說,“我們讓你住在豪華的廟宇里,我們給你涂上漂亮的金身,我們把你喂得好好的,我們給你上供,而你卻如此忘恩負義”。甚至19世紀在一些天主教國家,當圣徒像和圣母像在瘟疫或干旱時節(jié)拒絕行使職責時,人們對它們也采取了類似的暴力措施。——由于所有這些同自然的魔幻關系,無數儀式應運而生。最終,當這些儀式變得過于混亂時,人們就努力使它們條理化、系統(tǒng)化,以至于人們認為,全部自然進程,尤其是一年的季節(jié)更替,其良好的運行是得到一個程序體系的相應運行的保證的。宗教迷信的意義在于支配自然和驅除自然妖魔以有利于人類,也就是說,給它強加上一個它一開始并不具有的規(guī)律;而當今時代的人們則想要認識自然規(guī)律,以便同它相適應。簡言之,宗教迷信立足于人與人之間的魔幻觀念,巫師早于祭司。但是它同樣也立足于別的更崇高的觀念,它以人和人之間的同情關系,以下列情況的存在作為先決條件:好心、感恩、注意聽取別人的請求、敵對者之間簽訂協議、給人以抵押品、要求保護財產。即使處于非常低的文化階段,人類在自然面前也不充當軟弱無能的奴隸角色,人類并不必然是自然任意擺布的仆人:在希臘人的宗教階段,尤其在人們對奧林匹斯諸神的態(tài)度中,甚至令人想到兩個集團的和平共處,其中一個集團較高貴、較強大,另一個集團不太高貴,但是兩者同宗同源,不必羞于相見。這便是希臘人的宗教中的高貴因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