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心理學家們已經(jīng)對徹底釋放情緒的效果進行了科學的研究,但研究結(jié)果令人甚為驚訝。
憤怒具有自我補給功能
當專家要求研究對象盡可能激烈地表達自己的憤怒時,他們卻在發(fā)泄之后變得更加易怒,一遇到挫折便會更快地用憤怒進行回應(yīng)。表達憤怒似乎非但沒有讓他們平靜下來,反而使他們習慣于憤怒,發(fā)怒的頻率比原先更高。
研究對象被要求帶著憤怒講述一起讓人沮喪的事件時,他們在講述結(jié)束后的血壓和心率均比未被特別要求用憤怒講述的人更高、更雜亂。
當專家要求他們再次回憶這起講過的事件時,他們變得比實驗前更為憤怒。
(這一切并不能說明20世紀70年代的“發(fā)泄療法”毫無用處。這一療法確實使某些參與者得到了幫助,但它產(chǎn)生的益處更多的是源于其他因素,包括在一個團體中的歸屬感、在友善的氣氛下進行的自我彰顯、心理治療師身負的角色,等等。)
總之,若您在憤怒的時候在家猛擊靠墊或摔壞東西(這些物品并不能為您的憤怒負責),若您在高速公路上猛按喇叭或出言侮辱其他司機(您客觀上根本不可能與這些人解決沖突),您的行為將只會使您的憤怒更加嚴重,您的血壓將會飆升而非下降,而且,更糟的是,您會形成習慣,越來越頻繁地以憤怒回應(yīng)眼前的沮喪情形。
眼淚只會讓您更加悲傷
專家的研究結(jié)果同樣不建議您過于放任自己的眼淚。哭泣會讓悲傷的感覺進一步加深,也會使心率變快、血壓上升。然而,每個人都曾經(jīng)歷過“號啕大哭之后”感覺變好的情況。事實上,專家指出,哭泣的釋放作用是要當它吸引了另一個頗具善意的人前來表達同情和勸慰之后才發(fā)揮出來的。若非如此,一個人獨自哭泣,或哭泣時面對幾位顯得尷尬或有敵意的人士,那么您就會在悲傷里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