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

總結(jié):毛姆寫作生活回憶 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著


14

我曾經(jīng)讀到過說阿納托爾·法朗士盡量只使用他大大推崇的十七世紀作家使用的架構(gòu)和詞匯。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如果確乎如此,那倒可以解釋他優(yōu)美而簡潔的法文當中為什么會欠缺某種活力。不過,如果因為不能以特定的方式加以表達,就不去說本來應該說的,那么這樣的簡潔就是虛假的。人們應當用屬于其所處時期的方式進行寫作。語言是生動且變化著的;努力像身處遙遠過去的作家們那樣寫作,只能導致不自然。我知道今天常見的詞語只會流行一時,也意識到俚語過了十年可能就沒人明白,但如果它們能形成生動和確實的效果,那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使用它們。如果文體有一種權(quán)威形式,那么它也會贊成對僅僅適用于一時一地的措辭加以謹慎使用。我情愿一個作家很世俗,也不希望他矯揉造作;因為生活就是世俗的,作家追求的就是生活。

我認為英國作家要向我們的美國同道們學習。因為美國人的寫作已經(jīng)擺脫了欽定本《圣經(jīng)》的統(tǒng)治,美國作家也較少受到舊日大師們的影響,而這些大師的寫作模式已經(jīng)成為我們文化的一部分了。美國作家們已經(jīng)——可能不自覺地——更直接地依據(jù)環(huán)繞四周的生動言談形成了自己的文風,其最妙處在于其直接、活力和驅(qū)動力,這些都使我們更溫文爾雅的寫作方式顯出一種沉郁無力的氣息。很多美國作家都曾經(jīng)做過記者,他們的新聞都是用比我們更犀利、更簡練、更生動的英語寫成的,這是他們的一個優(yōu)勢。因為我們今天讀報紙,就和我們的祖先讀《圣經(jīng)》一樣。并不是得不到什么收益,因為報紙——特別是通俗類的——提供給我們作家不宜錯過的一部分經(jīng)歷。那是直接來自于家畜屠宰場的原材料,如果因為它散發(fā)血腥氣和汗臭味我們就把頭調(diào)轉(zhuǎn)過去,那么我們就太蠢了。盡管我們愿意,卻還是無法逃脫這種日常生活中的散文的影響。不過一段時期之內(nèi)的新聞都有非常相似的文風,可能所有的新聞都是出自同一個人之手,客觀且隱去個性。要抵制其影響,最好用另一種方式來閱讀。只有通過不斷接觸與自己所處相去不遠的年代的作品,人們才能做到這一點。這樣人們才能形成一種標準,用以檢驗自己的文風,也才能形成一個理想模型,讓他們以現(xiàn)代方式可以朝其努力。就我而言,我發(fā)現(xiàn)研究兩個作家將對達成這一目的至為有用:赫茲里特和紐曼主教。我不會去模仿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赫茲里特會過度修辭,有時他的飾語就像維多利亞時期的哥特式建筑那樣裝飾過分。紐曼有一點華麗。但處于巔峰期時他們都令人欽佩。時間于他們的文風無傷,那差不多就是當代的。赫茲里特生動、振奮而精力十足;他有著力度和生氣。你能從他的語詞中感覺到他這個人,不是他展示出來為世人所知的那個小里小氣、愛發(fā)牢騷、令人討厭的那個人,而是在他的理想境界中的那個人。(存在于我們內(nèi)在當中的那個人,和我們在現(xiàn)實當中外在看起來的那個可憐、遲疑的人一樣真實。)紐曼有一種優(yōu)雅的特質(zhì),一種有時頑皮、有時莊重的音樂感,一種林地般的語詞美,成熟且端莊。兩個人都寫得非常明晰,但最純粹的品位所要求的簡潔,兩個人都沒有。我覺得馬修·阿諾德在這點上超越了他們。然而赫茲里特和紐曼兩個人都能很好地掌控語詞的平衡,都知道怎樣才能寫出悅目的語句。兩個人的聽覺都極其敏感。

如果有誰能把他們的優(yōu)點結(jié)合起來用今天的寫作方式寫作,那他就能登上人類創(chuàng)作的巔峰了。

  1. 阿納托爾·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法國作家、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92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主要作品有《諸神渴了》(Les dieux ont soif)、《天使的反叛》(La révolte des anges)等。
  2. 紐曼主教(John Henry Newman,1801—1890),英國基督教圣公會內(nèi)部牛津運動領袖,后改奉天主教,成為天主教會領導人。主要作品有《大學的理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同意的原理》(A Grammar of Assent)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