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結(jié)
【作者介紹】
元結(jié)(719年~772年),字次山,號漫叟、聱叟,河南魯山人,唐代文學(xué)家、詩人。他于天寶十二載(753年)進士及第,“安史之亂”起,曾率族人避難猗玗洞(在今湖北省大冶市境內(nèi)),因號猗玗子。乾元二年(759年),他出任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史翙幕參謀,招募義兵,抗擊史思明叛軍,保全十五城。后任道州刺史,調(diào)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經(jīng)略守捉使,頗有政績。
元結(jié)的詩作注重反映政治現(xiàn)實和人民疾苦,主張詩歌為政治教化服務(wù),要“極帝王理亂之道,系古人規(guī)諷之流”,深受杜甫推崇。并且其作品善于繼承和學(xué)習(xí)民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對其后的新樂府運動有所啟示。元結(jié)的散文亦多涉及時政,風格古樸,不同于流俗,有后人贊其為韓柳古文運動的先驅(qū)。
賊退示官吏
癸卯歲[1],西原賊[2]入道州,焚燒殺掠,幾盡而去。
明年,賊又攻永破邵[3],不犯此州邊鄙[4]而退。豈力能制敵歟?蓋蒙其傷憐而已。諸使[5]何為忍苦征斂,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
昔歲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井稅[6]有常期,日晏[7]猶得眠。忽然遭世變,數(shù)歲親戎旃[8]。今來典斯郡[9],山夷又紛然。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今彼征斂者,迫之如火煎。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思欲委符節(jié)[10],引竿自刺船[11]。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
【注釋】
[1]癸卯歲:指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當時元結(jié)被授道州(治所在今天的湖南省道縣)刺史,但尚未就任。[2]西原賊:指被稱為西原蠻的少數(shù)民族,大致居于今天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扶南縣一帶。[3]攻永破邵:764年,少數(shù)民族先后攻破永州(治所在今天的湖南省永州市)和邵州(治所在今天的湖南省邵陽市)。[4]邊鄙:邊境地區(qū),這句是說少數(shù)民族在攻破附近的永、邵以后,沒有再乘勝進攻道州。[5]諸使:指各地收取賦稅的官員。[6]井稅:指按戶收取的各種賦稅,在這里井是指一家、一戶。唐朝錢起《觀村人牧山田》有“貧民乏井稅,塉土皆墾鑿”句。[7]日晏:指天晚、晚間。[8]戎旃:軍旅生活,戎是軍事,旃通“氈”,指帳篷。[9]典斯郡:典指典守,典斯郡即管理此州(道州)之意。[10]委符節(jié):委是放棄,符節(jié)本意為使者的憑證,這里代指官員的憑信,委符節(jié)就是辭官之意。[11]刺船:撐船。
【語譯】
往年因為天下太平,所以我隱居山林二十年,庭院門旁便有泉水源頭,大門緊對著山谷、洞穴。那時候收稅有一定的日期,百姓們勞作到晚還可安眠。
可是突然之間世道大變,動亂陡起,我被迫度過了數(shù)年的軍旅生涯。如今再來管理此州,卻又趕上山地的蠻夷紛紛作亂。因為城池太小,所以蠻夷不來屠戮,更因為百姓貧困,竟連盜賊都覺得他們可憐。故此雖然攻陷了附近的州郡,我這個州卻單獨得以保全。想到那些帶著君王旨意下來收稅的官吏,他們難道還不如盜賊嗎?如今那些橫征暴斂的家伙們,逼迫百姓,如同把百姓放在火上煎烤一般。誰能夠斷絕了百姓的性命,倒博得當代能吏的聲名呢?我想要拋棄官位爵祿啊,自己提起竹竿來撐船離去,從此帶著家眷,捕魚種麥自食其力,回歸江湖去隱居終老吧。
【賞析】
全詩用意,只在四字——“官不如賊”。盜賊搶掠州郡,去年已經(jīng)侵犯過道州了,所以今年雖破永、邵,卻從道州境外殺過,不再前來。連這些所謂的“盜賊”都明白道州百姓已經(jīng)無余財可掠了,官吏們還要照常收稅,“迫之如火煎”,所以說“將王命”的“使臣”們,“豈不如賊焉”?
道州因為去年遭逢兵燹,百姓貧困,所以元結(jié)到任后一方面安撫少數(shù)民族,一方面上《奏免科率狀》,請求暫且免除賦稅,在這種背景下,他更寫詩諷喻屬下的官吏。詩的開篇先寫“昔年”之事,以與今日作對比,當初不但太平無事,而且“井稅有常期”,所以他才能歸隱山林二十年,過“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的悠閑日子。隨后因為動亂陡起,他被迫出山從軍,以期敉平禍亂。以此看來,如今不但動亂,而且賦稅是無“常期”的,也即苛捐雜稅層出不窮,給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zāi)難。在這種情況下,就連盜賊都知道不能涸澤而漁,身為理民的朝廷、官吏卻似乎并不明白這個道理,反而加重對百姓的剝削、劫掠,這使詩人異常憤懣。所以他說“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為了博得能吏之名,難道就能夠不管百姓死活嗎?從而不愿再與這般苛官酷吏為伍,想要掛冠歸隱。全詩深刻地表現(xiàn)出元結(jié)對百姓的愛護、憐惜,以及對腐朽朝政、貪婪官吏的切齒痛恨。
此詩開篇、結(jié)尾都寫隱逸,士人隱逸大抵有兩種原因,一是因為個人宦途坎坷、遭際不幸,二是因為對時局或朝廷的失望,無疑元結(jié)屬于后者,所以此詩較大多數(shù)隱逸詩格調(diào)更高,內(nèi)涵更深。詩的間架結(jié)構(gòu)也很精巧,首尾呼應(yīng)、今昔對比,用語淺近平實,不故作曲折,以言載意,以意載道,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