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韋莊詞
葉嘉瑩
一
水堂西面相逢處,去歲今朝離別時(shí)。
個(gè)里有人呼欲出,淡妝簾卷見清姿。
韋莊詞與溫庭筠詞有絕大之不同。溫詞客觀,韋詞主觀;溫詞秾麗,韋詞清簡;溫詞對情事常不作直接之?dāng)懀f詞則多作直接而且分明之?dāng)⑹?,如其《荷葉杯》詞:“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shí)。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庇秩缙洹杜谧印吩~之“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shí)”諸作,所寫莫不勁直真切,“其中有人,呼之欲出”,于是所謂“詞”者,始自歌筵酒席間不具個(gè)性之艷歌變而為抒寫一己真情實(shí)感之詩篇。此不僅為韋詞之一大特色,亦為詞之內(nèi)容之一大轉(zhuǎn)變。至于韋莊詞之風(fēng)格,則以清簡取勝,故前人常以“淡妝”喻之。其《浣溪沙》詞有句云:“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裊間花鈿,卷簾直出畫堂前?!闭梢詾槠滹L(fēng)格之自我寫照也。
二
誰家陌上堪相許,從嫁甘拼一世休。
終古摯情能似此,楚《騷》九死誼相侔。
韋莊詞中所寫之感情,除勁直真切外,更能以深摯感人。如其《思帝鄉(xiāng)》詞:“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fēng)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逼渌鶎戨m為男女愛悅之辭,然其傾心相許、至死無休之專注殉身之精神,直與屈子《離騷》“余心所善,九死未悔”之心志有相通之處。由小可以見大,因微可以知著,此正為詞之妙用及特色。是以詞雖小道,然而往往可以蘊(yùn)蓄幽微,感發(fā)深遠(yuǎn),韋莊詞之佳處即在能以摯情使人感發(fā),此亦為其詞之一大特色。
三
深情曲處偏能直,解會斯言賞最真。
吟到洛陽春好句,斜暉凝恨為何人?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常稱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dá)而郁,最為詞中勝境”,所言極有見地。韋莊詞清簡勁直而不流于淺露者,即在其筆直而情曲,辭達(dá)而感郁。其《菩薩蠻》五首,如“人人盡說江南好”“而今卻憶江南樂”及“未老莫還鄉(xiāng)”“白頭誓不歸”諸句,用筆皆極為直率,而細(xì)味之,則其中正有無限轉(zhuǎn)折之深意;再如其“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與“對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諸句,則外表雖作曠達(dá)之語,而其中正有無限悲郁。至于其《菩薩蠻》末一章,以“洛陽城里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xiāng)老”為開端,而結(jié)之以“凝恨對斜暉,憶君君不知”,勁直中尤具深婉低徊之致。說者或以為這五首詞乃韋莊留蜀后追思故國的寄意之作,吾人雖不必牽附立說,然而此五章詞,層次分明,其為晚年追想平生之作,殆無可疑。至于首章之“美人”,雖可以但指當(dāng)年之一段遇合而不必有托喻之意,但征諸當(dāng)時(shí)之歷史背景,則唐昭宗曾為朱溫脅遷于洛陽,旋遭篡弒,韋莊詞之末章,既曾寫及洛陽,則縱使洛陽原為當(dāng)年與美人離別之地,而今日韋莊之追念而致慨于洛陽,亦可能同時(shí)兼有故國之思矣。且據(jù)《蜀梼杌》所載,朱溫篡立之后,曾使王宗綰宣諭王建,韋莊為王建作答之中有“西川銳旅,誓雪國恥”之語,詞中亦有“斜暉”之言,其隱喻故國之思,固當(dāng)極有可能。過去說詞之人,往往以為如果所寫為托喻之意,便當(dāng)全篇皆屬托喻,如果所寫乃男女之情,便當(dāng)全篇皆為男女之情。私意以為,二者固不必如水火之不相容若此。韋莊即使憶念洛陽之“美人”而同時(shí)兼有故國之思,亦復(fù)有何不可乎?
1982年7月寫于成都
(原載《四川大學(xué)學(xué)報(bào)叢刊》第十五輯《古典文學(xué)論叢》,1982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