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白 二首

唐宋詞選讀百首 作者:楊敏如 著


李白 二首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jì)(今甘肅天水)。根據(jù)唐魏顥《李翰林集序》和李陽冰《草堂集序》,其先世在隋末曾流徙中亞細亞。至其父入蜀,居綿州(今四川江油),生白。李白25歲離蜀,在各地漫游。天寶(742—756)初入長安。賀知章見其詩,驚為謫仙,薦于玄宗,詔供奉翰林。一年后,因不為權(quán)貴所容,賜金放還,從此長期飄泊。安史亂中被永王李璘聘為幕僚。李璘起兵事敗,李白受牽累入獄,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nèi)),中途遇赦東歸。不久卒于安徽當(dāng)涂族人李陽冰處。李白為唐代浪漫主義大詩人,其詩風(fēng)格雄奇豪放,語言流暢自然。對樂府民歌多所學(xué)習(xí),對當(dāng)時流行的曲子詞亦有制作?!镀兴_蠻》、《憶秦娥》二詞,宋人認(rèn)為是李白之作,且奉為“百代詞曲之祖”。今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唐五代詞》輯李白詞18首。

菩薩蠻①

平林漠漠煙如織②,寒山一帶傷心碧③。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④。玉階空佇立⑤,宿鳥歸飛急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⑦。

【注釋】

①菩薩蠻:唐代舞曲。唐敦煌曲子詞初見此調(diào)。崔令欽《教坊記》有此曲目。蘇鶚《杜陽雜編》云:“大中初,女蠻國貢雙龍犀……明霞錦……其國人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dāng)時倡優(yōu)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明楊慎信其言,以“菩薩鬘”代“菩薩蠻”,猜想“鬘”是西域婦髻(《詞品》),似不足憑信。根據(jù)今人楊憲益考證,女蠻國即古緬甸之羅摩國,“菩薩蠻”是譯音,為緬甸樂調(diào)(《譯余偶拾》)。

②漠漠:形容霧氣紛漫的樣子。謝朓《游東田》詩:“遠樹暖阡阡,生煙紛漠漠?!?/p>

③傷心碧:形容綠到極處。今四川仍存此方言,以“傷心”表示“極度”。

④人:指本詞主人公,即在樓上凝愁遠眺的婦女。

⑤玉階:白石砌成的臺階。一作玉梯。佇立:長久站立。

⑥宿鳥:回巢投宿的鳥。

⑦長亭、短亭:亭,停也,大道上行人休息停留的地方。為官家所設(shè)置。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即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連:一作“更”(讀平聲)?!捌兴_蠻”末句格律是“平平平仄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