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到某一天,
你不再想做這個夢,
沒關(guān)系,那就將它放下,
順著你的心去追尋另一個。
至于夢想有沒有前途,
有固然好,
沒有……也沒啥大不了。
小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這些夢想,寄托了我們對世界對人生最早、最美好的想象。
很可惜,這些夢想往往在萌芽不久,就被大人擊碎。我們于是逐漸忘記發(fā)夢,并步入所謂的“正途”。大人告訴我們,這叫成長;而成長的另一個名字,叫面對現(xiàn)實,叫循規(guī)蹈矩,叫識時務(wù)者為俊杰。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蘇佩里便有類似的經(jīng)歷(這里讓我們假定他就是書中的飛機師)。讀者應(yīng)記得,他在書的一開始就告訴我們,他小時候熱愛創(chuàng)作,曾繪了兩幅蟒蛇吞食大象的作品,并渴望得到大人的欣賞,誰知“大人建議我把肚皮開開或閉著的蟒蛇圖擱在一邊,還是把興趣放在地理、歷史、算術(shù)、文法上面吧。于是我在六歲的時候,就這么放棄了美好的畫家生涯”。
這段經(jīng)歷,徹底改變了圣??颂K佩里后來的人生路,并給他的心靈帶來難以磨滅的影響。
大人為何那么狠心?這樣說或許不太對,因為大人那樣做,多半是出于善意,覺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根本沒意識到這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的傷害。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小朋友的夢想總是飛不遠?
我們不要輕視這個問題,因為對許多小朋友來說,他們對夢想的追求,往往是他們快樂生活的泉源、健康成長的動力,以及自我肯定的基石。
所謂“夢想”,通常有兩重意思。第一,它對當事人十分重要,因此絕非可有可無、隨時可棄之物,而是他十分在乎且視之為極有價值的目標。正因為這樣,夢想才能給人以方向,并鼓勵人們努力向上。第二,夢想一定和現(xiàn)實有相當距離,故需要當事人抱有很大的決心和付出很多的汗水,夢想才有機會成真。
由此可見,大人不鼓勵小孩發(fā)夢,要么認為這個夢根本不值得發(fā),要么認定它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
大人不贊成小圣埃克蘇佩里學畫,我估計主要不是因為他沒有成為畫家的潛質(zhì),而是大人覺得花時間在這件事上不值得。為什么呢?三個字——沒前途。
為什么沒前途?因為繪畫不能幫你讀上好的學校,不能助你將來找到有出息的工作,更不能為你在親戚朋輩中間贏得贊賞。沒有這些好東西,大人說,你的人生將會過得很糟糕。
小圣??颂K佩里或會委屈地抗議:就算畫畫不能帶來什么好前途,但至少不是什么壞事,為什么不可以讓我試試?
講道理的大人會告訴他:千萬不要這樣想,因為這樣做是有機會成本的。人的時間有限,你將時間花在這些不實用的玩意上,也就意味著你沒有時間去做其他正經(jīng)事,結(jié)果你將在迎面而來的各種競爭中,輸給那些準備充足的人。你要知道,人生本質(zhì)上就是一場無止境的競賽,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大學,從大學到職場,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一環(huán)都是異常激烈的適者生存的游戲。你少壯不努力,一開始在起跑線上輸了,以后的日子就會很不好過。
所以啊,大人繼續(xù)說,千萬不要罵我們是什么“怪獸家長”,也不要以為我們存心折磨你,更不要嘲諷我們不懂教育。我們很清楚不讓你自由率性地做夢,你會不快樂,你的一些天賦會被埋沒,但這一切算起來都是值得的,因為我們太了解成年人在玩怎樣的游戲。你要玩好這個游戲,就必須及早放棄夢想,好好裝備自己,令自己成為競技場中的強者和勝者。這種放棄,有點無奈,有點不得已,但作為負責任的大人,我們必須為你的前途著想。
坦白說——大人意猶未盡——我們也很厭倦這樣的游戲,也有許多不滿,但既然我們改變不了現(xiàn)實,我們就只能改變自己去適應(yīng)它。一開始你可能有點吃力,但慢慢就會習慣;習慣了,就不會再抱怨……
說到這里,小圣??颂K佩里如果仍然不服氣,他可以怎樣說服大人?
有兩條路。例如,他可以順著大人的思維,說,其實畫畫也可以很有前途啊。聽到這里,大人或會馬上笑著回應(yīng)說,別逗了,難道你以為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成為梵高(Vincent van Gogh)和高更(Paul Gauguin)嗎?更何況,即使做得了梵高和高更,又有什么了不起?他們不流落街頭,已經(jīng)很不錯。
小圣埃克蘇佩里或許會有點不服氣地爭辯說,那我可以做畢加索(Pablo Picasso)啊。
有這樣的志氣當然好。但問題是,當一個小孩夢想成為畢加索的理由,是由于他的作品于他在生時能夠賣得很好的價錢,那么他就已經(jīng)跌入大人的邏輯,初衷不再。
初衷是什么?初衷是成為偉大的藝術(shù)家。但一個人愈希望通過畫畫來賺錢,很可能離偉大的藝術(shù)家便愈遠——不是賺錢本身有什么不好,而是賺錢的心和創(chuàng)作的心之間,有著不易調(diào)和的矛盾。
還有另一條路。小圣埃克蘇佩里可以大聲告訴大人,他之所以熱愛畫畫,根本和它有什么實際用處無關(guān),他甚至連想也不曾這樣想過。他拿起畫筆,是因為他享受,純粹地直接地自自然然地享受。
享受什么呢?享受創(chuàng)作本身。
創(chuàng)作是什么?試想想,這個世界本來沒有這樣一幅畫,但因為我,它遂存在。它的存在,灌注了我的技藝、思想、情感和想象力。當我將眼中所見、腦里所思、心內(nèi)所感用筆畫下來時,我是在自由地表達自己。這個自由表達的過程,讓我得到難以言喻的滿足。這份滿足本身,就已經(jīng)是最好的回報。
說到此處,小圣??颂K佩里眼里閃過奇妙的光芒。大人畢竟年輕過,于是再度同情地拍拍他,說:你懂得這樣想真不錯,可是夢想畢竟不能當飯吃。這樣吧,你暫時放下它們,先好好讀書好好工作,待日后賺夠錢了,再來追求你的創(chuàng)作吧。
有了這番對話,小孩即使多么不情愿,大抵也就無話可說,只能默默順從。
夢想,在這里折翼;成長,從這里開始。
故事真的就此完結(jié)了嗎?一個一個年輕的心靈在這個“去夢化”的過程中,會不會承受許多看不見、說不出的傷痛?又會不會失去一些珍貴之物?
會的。小孩會失去童真,失去想象力,失去好奇心,失去對事物那份最親近最溫柔最良善的感悟和熱愛,甚至失去快樂。
所以,問題的關(guān)鍵,并不在于圣埃克蘇佩里失去了成為偉大畫家的機會,而在于他從此失去發(fā)夢追夢的心。他是直到在沙漠遇到小王子,才從小王子身上尋回久已失去的童年的那個自己。
大人或會慨嘆說,沒辦法啊,我們都是制度的囚徒。但如果真的如此,那我們是不是應(yīng)該一起去想想,如何打破這些扼殺人做夢的觀念和制度,而不是毫無保留地服從,甚至強化既有的游戲規(guī)則?又或者,如果這個太難,個體又是否完全沒有空間和能力,在個人層面做出某些突破?
在我的人生路上,我也曾領(lǐng)受過一次又一次善意的教誨,經(jīng)歷過一次又一次難堪的挫折。還記得讀中學時,我熱愛寫作,渴望成為作家。我的語文老師說,在香港當作家沒前途,還是讀商科吧??嗫鄴暝鷥赡旰?,我終于乖乖地選了工商管理作為大學的第一志愿。
進了大學,我發(fā)覺自己最喜歡的是哲學,每天都沉醉在哲學的困惑當中,忘乎所以。大人說,哲學在香港找碗飯吃都難,為了前途,忍忍吧。忍了兩年,我終于忍無可忍,不顧家人反對,下定決心轉(zhuǎn)讀哲學。
從那天起,我領(lǐng)悟到,誠實地聆聽自己的內(nèi)心,踏實地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真實地活出屬于自己生命的那道風景,是我之所求。
又過了這許多年,現(xiàn)在我也成了大人,女兒已經(jīng)五歲,同樣喜歡繪畫。如果有一天,她說她想做畫家,我該和她說什么呢?
我會說:女兒啊,想做就做吧,爸爸一定支持你,并永遠愿意做你的作品的第一個欣賞人;又或者到某一天,你不再想做這個夢,沒關(guān)系,那就將它放下,順著你的心去追尋另一個。至于夢想有沒有前途,有固然好,沒有……也沒啥大不了。
小女孩啊,要謹記,大人的說話,不一定就是對的;大人的世界,不一定就是好的。大膽去做夢,用心讓自己的夢想飛得高一點、遠一點,這個歷程本身,就是你人生路上最美麗的風景。日后回望,你會見到,你的夢想,會成就你的個性;而個性,是人活得好的重要前提。
(我真的可以做到這樣嗎?我真的能夠抵受得了外在的壓力嗎?我真的能夠放下做大人的自以為是嗎?老實說,我沒有信心,但我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