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秀才書 |
愈白:故友李觀元賓,十年之前示愈別吳中故人詩六章。其首章則吾子也,盛有所稱引。元賓行峻潔清,其中狹隘不能包容,于尋常人不肯茍有論說。因究其所以,于是知吾子非庸眾人。時吾子在吳中,其后愈出在外,無因緣相見。元賓既歿,其文益可貴重;思元賓而不見,見元賓之所與者則如元賓焉。
今者辱惠書及文章,觀其姓名,元賓之聲容恍若相接;讀其文辭,見元賓之知人,交道之不污。甚矣,子之心有似于吾元賓也!
子之言以愈所為不違孔子,不以琢雕為工,將相從于此。愈敢自愛其道而以辭讓為事乎?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辭之好,好其道焉爾。讀吾子之辭而得其所用心,將復(fù)有深于是者與吾子樂之,況其外之文乎?愈頓首。
茅鹿門曰:因與李秀才無舊,獨于元賓詩中得其人,故遂始終托元賓,以寫兩與之情。
張孝先曰:因元賓不妄交人,而知其所與者必非庸眾。此可見取人之嚴。因元賓不可復(fù)見,而見其所與者即如元賓。此又可想友誼之厚。嚴則流品不渾,厚則死生不忘。公于朋友一倫,最認得真。彼世之濫交不擇而輕相背棄者,朋友之倫廢矣。讀公文能無恧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