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清水嬈寒梅

愿我如星君如月:張愛玲傳 作者:卜可


第一章 清水嬈寒梅

凈空煙火

花開花落,緣起緣滅,歲月一天天碾過,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風華變成了發(fā)黃的書頁,堆積在布滿蛛網(wǎng)的空落房間里。輕輕拿起,塵土在陰暗中飛舞,我們不能不堅信,時光如流水,故去的一切就算再珍貴,再風光,都會被春水浸泡,消失隱沒。抬眼看看今日的天空,花兒是否依舊美艷?樹葉是否依舊青翠?久違的青磚鳳瓦下,能否還有燕兒的呢喃?推開紗帳,我們聞到的卻是“五四”敲響過后,清王朝殘夢余溫的味道。濕濕的,沉沉的,驚起一群鷗燕向南飛。

他們說失去的都是美好的,留下的都是遺憾的,我無力反駁,但我唯一肯定的是,我們誰也無法阻止歲月的年輪一天一天輾轉。世事無常,每一天都有人死去,每一天都有人降生,生生死死,悲悲切切,構成了華夏歷史的篇章。那里記載著歷朝歷代的明君圣主;那里充滿詩人墨客的絕代風華;那里亦有奸惡之徒的無恥心機。一刀一錘,刻在我們心里,無法忘記。徘徊中,我看到有個孤寂的靈魂在飄蕩,瀟瀟灑灑,坦坦蕩蕩,那遺世孤立的美叫我們不能不駐足凝視。

她叫張愛玲,不,或許我此時應該叫她張煥(“愛玲”是十歲時母親帶她去黃氏小學依照英文名字Eileen臨時取的),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張家公館。

公共租界,大家都不會陌生,它曾經那么堂而皇之地高聳在上海這座城市里。風聲起,云絮落,想來真的好奇怪,盡管“五四”運動剛剛開始,它還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模樣,歌舞升平,華麗無限。一個城市分為公共租界和華人所住的貧民窟。這兩者之間用一塊牌子分割得相當明顯:“華人和狗不得入內!”

冷冷的風掃過心頭,蕩起靈魂的顫抖。是悲哀、氣憤,或者更有無語的默哀吧。抬頭望望天,天依舊蔚藍,云依舊瀟灑,生活依舊日復一日地度過。在歲月的年輪里,我們只聞風聲,不聞花香。裊裊然,凄凄然,徘徊迷離。

其實在公共租界里也是有華人的,他們或是清朝遺少,或是位高權重,不管是什么,唯一肯定的是他們口袋里都有銀子,每天醉生夢死,恣意過著有滋有味的生活??磥肀?,實則必然,那是個連孫中山都氣得吐血的時代,我們又能責怪他們什么呢?如若每個人都能堅守,都能抓住信念,那么我可以肯定,他會在那個時代里脫穎而出,流芳千古。中國的歷史告訴我們,在華夏這塊神秘的土地上,生長著能“忍”的人群,每一朝,每一代的歷史更替,都是經歷最黑暗的時期后迎來的。

我曾問過一個朋友,他是我們身邊公認最正直堅守的人,我問他如果看到這樣的牌子,他會怎么做。他告訴我,“氣憤,想摘掉!”我說如果你沖動地去摘,被關進監(jiān)獄或被槍殺了呢?他停了下,告訴我:“那我會放在心里,將來找機會也要摘掉?!笔茄剑≌覚C會,他的機會就是中國人忍無可忍,一起團結反抗的時候,那時才有機會!

張愛玲出生的時候,中國人還沒有團結一心。那里有著牌子,那里的洋人擺出施舍的面孔,他們恣意妄行,把華人和狗畫了等號。殊不知他們的衣食住行是靠壓榨誰的骨血換來的。

他們說塵世是殘酷的,人性是現(xiàn)實的。我們踏著哭聲而來,注定生活苦多過甜,凄涼多過美滿。當沉雨打過殘枝,當寒梅的尖銳,刺進心口,請記得,千萬不要落淚,叫自己不要那么悲涼。微笑地,告訴所有人,你可以!張愛玲年幼之時,便已領悟到了這一點。

張愛玲出生在官宦之家,身世顯赫。她的祖父張佩綸是晚清士大夫中“清流黨”的代表人物,曾失戰(zhàn)福建“馬尾戰(zhàn)事”,被革職充軍,流放張家口。光緒十四年(1888年),期滿釋歸。因與李鴻章是世交,遂得收留為幕僚,協(xié)辦文書,掌理重要文件,并因此認識了李鴻章之女李菊耦。那年張佩綸已經41歲,兩年前元配病故,又是個剛釋放的囚犯,而李菊耦只有23歲,且素有才名,嫁給張佩綸做續(xù)弦委實委屈。其母聞知此事,大怒,痛罵李鴻章“老糊涂蟲,把才貌雙全的女兒許配給一個年齡相差十九歲的‘囚犯’”,李鴻章不聽。在舊社會女人的地位遠遠不及男子的一發(fā)。

父命難違,李菊耦只能嫁了。結婚后,李菊耦亦未想到張佩綸這般有才情,他們烹茶作賦,夫唱婦隨,過了一段與世無爭的幸福生活。

1894年,中日兩國在朝鮮爆發(fā)嚴重軍事沖突,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北洋大臣李鴻章主持其事。張佩綸仍然主張與日對戰(zhàn),與李鴻章之子李經方意見相左。李經方起了排斥之意,通過關系,買通御史上奏,彈劾張佩綸。張佩綸無奈,只能攜家眷搬到南京。李鴻章在南京大中橋襄府巷給他們買了一所巨宅,張佩綸和李菊耦在這里生了一子一女,子即張廷重,女即張茂淵。

張佩綸終日閉門不出,虛度年華。

此后一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集晚清全國之財力物力的北洋水師慘遭敗績,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一事件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康有為等發(fā)動公車上書,掀起維新變法的高潮。李鴻章也視《馬關條約》為奇恥大辱,發(fā)誓終生不再履日地,并傾向變法。由于國內民憤四起,又不能指責清政府為慈禧傾盡國庫一心籌備萬壽慶典,故將矛頭指向了李鴻章。李鴻章就在這樣的情形下,做了大清喪權辱國的替罪羊,甲午戰(zhàn)爭后,被解除了位居25年之久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職務,投置閑散。

這就叫歷史,總要找一個能頂起的人來扛罪,李鴻章不管名聲和地位都擔當?shù)闷穑曰钤摫贿x上。只不過他如此效忠清廷還是招來如此待遇,他心里是何滋味?坐在花落枝殘的院落,他依稀可以看見慈禧為自己壽辰忙碌的身影,她不會為自己感到委屈,只會認為這一切是臣子該承受的。

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辭世。

李鴻章生逢大清國最黑暗、最動蕩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場”無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國要他承擔的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之事。這位不同尋常的大清重臣,中國人一向的定論與百年以來的世界輿論截然不同。在中國,評價一個人是很容易,同時也是很難的事情。我們在對他咒罵痛斥之時,卻忘了自我反思,自我反省與生為國人必將履行的不可推卸的責任。

李鴻章死后兩個月,梁啟超寫出煌煌大作《李鴻章傳》,稱:“李鴻章必為數(shù)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绷簡⒊f他“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

美國人評論李鴻章:“以文人來說,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說,他在重要的戰(zhàn)役中為國家作了有價值的貢獻;以從政來說,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的優(yōu)良設施;以一個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他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p>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也曾視李鴻章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與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删褪沁@樣的人,日本亦竭盡了侮辱之能事,《馬關條約》談判時,李鴻章等清朝官員所坐的凳子都要比他們的矮半截。

起風了,帶著森森的涼。風聲中我們只能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再強大,你所處的國家不行,亦會被欺凌得無顏抬頭。

張佩綸失去了李鴻章這座靠山,晚年只得隱居南京,縱酒過度,以抑郁終。臨死前,他告訴自己的次子,即張愛玲的二伯父張志潛,說:“死即埋我于此,余以戰(zhàn)敗罪人辱家聲,無面目復入祖宗邱冢地?!彼蓝粴w祖塋,張佩綸的凄涼孤零為這個煊赫的家族注入了一種蒼涼的夢幻之感。

張佩綸走了,幼子張廷重只七歲,女兒張茂淵才兩歲,李菊耦不足40就早早守了寡?!氨毯G嗵煲挂剐摹钡娜兆?,一天一天輾轉過去。那其中的滋味只有她自己明了。她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兒子身上,母兼父職,教子甚嚴。由于情緒沉郁,不久得了肺病,1921年在上海病逝,此時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只有十六歲,姑姑十一歲,尚未成人,和他們同父異母的二哥張志潛一起生活。

張廷重學了滿腹詩書八股,長大后卻全然派不上用場。中國早在1905年便廢除了科舉制度,李鴻章和張佩綸的時代早成了歷史,四書五經換不了鐘鳴鼎食,只能在茶余飯后消消食罷了。

無疑,張廷重的人生是悲哀的,像花叢里最名貴的花,帶著絢麗的艷,每天依靠著根葉供應的營養(yǎng)和水分,等著花開,等著花落??斩吹撵`魂,空來空去,在這世間不會留下一絲影子。而中國歷史洪流里充斥著太多太多這樣的人,我們?yōu)槠浔У耐瑫r亦不能不質疑,為什么他們會如此悲哀?

張愛玲就出生在這樣的大家族里,只是不知安靜和孤傲是不是跟血液一樣,是祖先留傳下來的不可抗拒的禮物。張愛玲看著世態(tài)的變化萬千,沉默著,從來不多說一句話。

那時清王朝已經滅亡十年,“五四”運動剛剛開始。與此同時,北方北洋政府與南方軍政府已處于事實上的割據(jù)分治狀態(tài),而這一切并不能影響張愛玲精致的生活。資料上曾記錄過張愛玲這樣回憶的文字:“我記得每天早上女傭把我抱到母親的床上去,是銅床,我爬在方格子青棉被上,跟著她不知所云地背唐詩?!?/p>

張愛玲小時,張家仍保持著豪華的排場。她童年里唯一的不快該來自比她小一歲的弟弟張子靜。在張家,男尊女卑的現(xiàn)象很突出,張愛玲為此感覺氣憤而委屈,恰恰領弟弟的女傭“張干”,裹著小腳,伶俐要強,處處占先,領她的“何干”因為自己領的是女孩子,自覺心虛,處處讓著“張干”不敢和她爭。那時張愛玲就知道“要銳意圖強,務必要勝過我弟弟”!

勝過弟弟張子靜對張愛玲來說易如反掌。她比他會說話,比他會畫畫,張子靜曾嫉妒她畫的圖,趁沒人的時候拿去撕了或是涂上兩道黑杠子。所以成年后張愛玲說:“我能夠想象他心理上感受的壓迫!”

張子靜從小體弱多病,大小得哄著他吃,人們曾經嘗試在松子糖里加了黃連汁喂給他,使他斷念。他大哭,把一只拳頭完全塞進嘴里去,仍然要。于是他們又在拳頭上擦了黃連汁,他嚼著拳頭,哭得更慘了——要吃到香甜的松子糖,同時亦要接受奇苦的黃連汁,這是人生滋味最初、最直接的教育方式。

有人說,世事無常,命由天定,想來亦是有理。我們都不知自己是怎樣的來,亦不知何時將把一切歸還蒼天。生命的本身就是“命”安排的劫數(shù)。無力中我們唯一可以慶幸的,就是我們的靈魂獨獨能歸屬自己,連“命”都不能左右。心性在一天天的經歷中悄然發(fā)生著變化,我們看到了陽,亦看到了陰。

曾為花開微笑,曾為花落哭泣。時光流逝,世事繁復,漸漸地,我們對一切失去了本能的反應。笑的時候會昂頭,迎灑一臉的細雨??奁臅r候,會把腳放進雪里,身體冰凝了,心就不痛了。我們是紅塵世界里的微塵,飄飄蕩蕩,我們追尋的最終是什么?張愛玲還是那么小的孩童,她就看到了繁華背后的沒落,看到人性最丑陋的虛榮,這是她天生敏感,還是我們本來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現(xiàn)實的世界里?心被冰雪覆蓋著,無能改變,無力掙脫。

清水嬈寒梅。水是清的,梅是艷的,漫天飛雪灑落,風靜靜地,冰凝了水,吞沒了艷,細細碎碎,清清靜靜,萬事萬物亦有靈性,無形中訴說自己的心聲,哭亦無聲,笑亦無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