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詞壇的轉型期

南宋詞史 作者:陶爾夫,劉敬圻 著


詞壇的轉型期

從公元1126年“靖康之變”到南宋滅亡的1279年,歷史上稱之為南宋時期。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十一月,經過長期準備的金兵分兩路大舉南下。一路進取太原,一路直逼燕京,并約定于北宋國都東京會合。太原守軍逃跑,燕京守將投降。金兵長驅直下,勢如破竹,東京危如累卵。在北宋即將覆滅的緊急關頭,宋徽宗魂飛魄散,先是下罪己詔號召各地駐軍“勤王”,隨后又宣布退位,命太子趙桓即位。十二月趙桓(欽宗)即位,次年改年號為靖康。欽宗一上臺就準備投降,只是因為李綱等抗戰(zhàn)派堅持抗金救國,反對賣國投降,才使局面維持約一年之久。但因欽宗態(tài)度軟弱,多次貽誤戰(zhàn)機,加之用人不當,北宋都城終于在靖康元年(1126)閏十一月被金兵攻破。是月三十日欽宗出城到金營投降。第二年(1127)四月,金兵大肆搶掠后挾徽、欽二帝及所有皇室北上,北宋滅亡。同年五月趙構稱帝于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隨即南渡。為躲避金兵追擊,宋高宗趙構在江浙一帶跑來跑去,直至紹興八年(1138)才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

“靖康之變”像空前巨大的雪崩一樣,將無窮的災難降臨在宋室臣民身上。詞人也隨著宋室紛紛南渡,南宋詞壇因時勢而轉型的使命,便落到了南渡詞人身上。

第一節(jié) 亡國的哀吟與救國的呼號

南宋詞壇是在兩種不同的音響聲中逐步建立起來的。一種是亡國的哀吟,一種是救國的呼號。這兩種聲音雖有明顯不同,但卻都是面對北宋滅亡而發(fā)出的,其最深潛的心理情感層次都是因北宋滅亡而激發(fā)出的愛國深情。前者由于身份、地位、處境、性格等因素不同,表現(xiàn)比較深隱,往往跟自身一己之悲交織在一起,或者就是這一己之悲的直接抒寫。因而,自然成為婉約詞風在這新的歷史時期的繼續(xù)。另一種聲音是面對北宋的滅亡而發(fā)出的驚天動地的怒吼,直接表達他們抗金復國、重整河山的強烈愿望。這種聲音很自然地繼承蘇軾開創(chuàng)的豪放詞風,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逐漸形成貫穿南宋詞壇始終的最強音與主旋律。

一、趙佶與蔣興祖女之不同哀吟(附:趙桓 洪皓)

趙佶(1082—1135),即宋徽宗,神宗第十一子,建中靖國元年(1101)即帝位。趙佶在位的25年中,朝政日非,民怨沸騰。他重用蔡京、朱勔、童貫等奸佞之臣,加重對百姓的鎮(zhèn)壓與掠奪,百姓不堪忍受而紛紛起義。對外,他一貫奉行妥協(xié)投降政策,致使金貴族統(tǒng)治者不斷向內地侵擾,連陷朔代及燕云各州。對此,趙佶只知茍安求活而不知自振抗敵,終于在金兵大舉南侵時束手待斃。他禪位太子趙桓,自號道君皇帝,稱“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趙佶父子即徽、欽二帝被擄北去,押解至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于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死在那里。

趙佶于荒遠邊地度過八年亡國之君的囚徒生活,其后半生經歷之凄慘為其他亡國之君所無。但另一方面,趙佶又是一個天分極高的詩人與藝術家。他能詩能詞,精通書法,擅長繪畫,熟諳音律,長于演奏,其他犬馬游樂之事也無不精擅。他生平著述極多,但無刊本行世。存詞僅13首,近人曹元忠輯有《宋徽宗詞》。

趙佶作品以被俘為限可分兩期。除《眼兒媚》及《燕山亭》兩首為被俘后所作外,其余皆為被俘前所作。

應當說,趙佶詞風的轉變是從《臨江仙》開始的。這首詞題曰:“宣和乙巳冬幸亳州途次。”“宣和乙巳”即徽宗宣和七年(1125),據《宋史·徽宗本紀》,這年十二月“詔內禪,皇太子即皇帝位?!薄熬缚翟?1126)正月己巳,詣亳州太清宮?!毙推吣甓U位后,趙佶為避金兵亂逃往亳州。因正在旅途中,時間尚未到改元(靖康元年正月)之日,故詞題仍沿用“宣和乙巳”。這首詞寫于南逃途中,已完全失去早年尋歡逐樂的情致,字里行間已隱約透露出亡國之憂。全詞如下:

過水穿山前去也,吟詩約句千余。淮波寒重雨疏疏。煙籠灘上鷺,人買就船魚。古寺幽房權且住,夜深宿在僧居。夢魂驚起轉嗟吁。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

上片寫南行的焦灼心情與路上之所見。“淮波寒重”,既是季節(jié)特點,又烘托出時代的森寒。史載,徽宗退位后深知民憤極大,罪責難逃,乃攜后宮人等并蔡京、童貫全家,由童貫親軍二萬人護送,逃出東京,以“燒香”為名前往亳州。其心情可想而知。但趙佶依然寫出了“煙籠灘上鷺,人買就船魚”這樣具有淮水漁村特色的詞句。不過,下片就再也沒有這種詩情了。有的只是僧房的簡陋與夢懼魂驚。長吁短嘆之余,只有蘸著淚水,書寫回信,報告旅途的平安。北宋前途早已吉兇未卜,自身的未來又豈能預測?“人買就船魚”這一安定畫面是怎樣令人欣羨啊。亡國之君的心態(tài)已初露端倪。

真正進入亡國之君心態(tài)的是《眼兒媚》: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ǔ侨巳ソ袷捤鳎簤衾@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上片憶昔,寫京都往日的興盛繁華,其中突出“帝王”二字,暗示亡國況味襲上心頭。下片慨今,過片“花城人去”一句,將夢中繁華抖落,跌入“胡沙”現(xiàn)境中來。結拍從羌笛轉憶江南梅花,哀思苦緒,盡在不言之中。此詞詠及梅花,后人懷疑南宋某些詠梅之作亦與二帝北狩詞情相關,如姜夔之《暗香》《疏影》等。

趙佶的力作是《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裁剪冰綃,打疊數(shù)重,冷淡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閑院落凄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有時不做。

詞以杏花起興,實寫故國之思。上片前六句用擬人手法極寫杏花無比妍麗,筆觸輕靈秾艷,細膩傳神。“蕊珠宮”,道家所說的神仙宮闕。因趙佶自稱“教主道君皇帝”,故此句有自喻之意在內。后五句詞筆急轉直下,“凋零”的“杏花”亦即北宋王朝的寫照?!盁o情風雨”,不只是大自然現(xiàn)象,也是時代的政治風暴?!盁o情”“愁苦”“凄涼”“春暮”,哽咽之聲,連綿不斷,構成亡國哀吟的四重唱。下片寫故國之思。以“離恨”扣題,并通過“寄”字全面鋪開,以下逐層渲染。先把“離恨”托之與“雙燕”,但“雙燕”不通人語,無法表達;繼之一轉,即使它們能夠表達,但“天遙地遠,萬水千山”“故宮”啊,你到底在什么地方?言外之意是,即使這“雙燕”能夠找到,但江山易主,物是人非,又向誰去轉訴你的“離恨”?下面,詞筆再轉,即使如此又怎能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思念故宮呢?在令人絕望的無可奈何之際,詞人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夢中。然而可悲的是,近來連做夢的機會都不可得,借助夢魂歸國的希望也完全破滅了。此詞寫得凄惻委婉,紆徐曲折,讀之令人蕩氣回腸。句句皆由肺腑發(fā)出,傾吐著由萬人之上跌入異邦奴隸群中那種欲死不能,欲歸不得的凄楚心態(tài),故千百年后,仍有感人的藝術力量。正如楊慎在《詞品》中所說:“詞極凄惋,亦可憐矣!”沈際飛說得更為形象:“猿鳴三聲,征馬踟躕,寒鳥不飛?!?《草堂詩余正集》)賀裳在《皺水軒詞筌》中把此詞跟李煜《浪淘沙》“夢里不知身是客”相比較,認為這首詞結拍兩句,“其情更慘”。王國維對這首詞的藝術感染力作出了自己的分析,認為:“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笾髦~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人間詞話》)因為趙佶北上后作品多寫真情實感,藝術性很強,人們往往為其詞而感動,甚至由此忘記了他是一個昏庸誤國之君。

趙桓(1100—1160),即宋欽宗,趙佶長子。正和五年(1115)立為太子,宣和七年(1125)冬嗣位。翌年正月改元靖康,在位二年。靖康二年(1127)金兵圍汴京,被擄北去。存詞3首。

作為一個軟弱無能的皇位繼承人,在金兵圍困汴京的危險形勢下即位,如利用當時同仇敵愾的士氣與各路兵馬集中保衛(wèi)汴京的大好時機,則不愁擊退金兵、轉危為安。但趙桓在位的兩年中,戰(zhàn)戰(zhàn)兢兢,畏敵如虎,步步退讓,不惜接受一切喪權辱國條件以圖維系趙宋王朝的統(tǒng)治,最終弄得國破家亡,被擄為奴,死于邊遠的囚所。尤有甚者,他始終對這一歷史悲劇未能進行認真反思。他認為北宋的滅亡是“萬邦不救”,是缺少壯士忠臣所致。如《西江月》:

歷代恢文偃武,四方晏粲無虞。奸臣招致北匈奴,邊境年年侵侮。一旦金湯失守,萬邦不救鑾輿。我今父子在穹廬,壯士忠臣何處?

首二句說北宋歷來政策如何正確。三、四句把遼、金、西夏的騷擾入侵歸罪于“奸臣招致”,所以連年戰(zhàn)事不絕。于是,一貫推行妥協(xié)退讓政策的責任便被推卸掉了。下片,對汴京失守并未認真檢討自身,而完全歸罪于外界。當然,其中不乏難言之隱——尤其是子不言父過這一封建綱常禮法的束縛,使他難以直言徽宗在位時的劣跡。難能可貴的一點是,他畢竟指出了前代祖宗信用了“奸臣”。信用“奸臣”,皇帝本身也就有責任了。從內容的厚度、情感的深度與藝術表現(xiàn)諸方面看,這首詞均較淺露平白,質木無文。

另首《西江月》則略具詞的韻味:

寒雁嗈嗈南去,高飛難寄音書。只應宗社已丘墟。愿有真人為主。嶺外云藏曉日,眼前路憶平蕪。寒沙風緊淚盈裾。難忘燕山歸路。

首起二句即景生情,接二句從亡國之君聯(lián)及北宋150年基業(yè),并寄望于有比自己更合適的人選來接替宗社的香火。思想境界與感情深度均比前首有顯著提高。尤其是下片,結合塞外風光特色抒寫欲歸不能卻又望眼欲穿的情感,這就把亡國之君的故國之思與宋室臣民的亡國之悲的距離縮小了,因此也有了一定的藝術感染力。

還有一首《眼兒媚》,步趙佶原韻,當是和作:

宸傳三百舊京華,仁孝自名家。一旦奸邪,傾天拆地,忍聽琵琶。如今在外多蕭索,迤邐近胡沙。家邦萬里,伶仃父子,向曉霜花。

雖是和作,但與原作并不重復。尤其后片,將父子被擄的情感寫得極為沉重、傷痛。其中暗含為子者不能挽救父親被囚的命運而自慚自傷,但又不予說破,只用塞外胡沙、迤邐蕭索與向曉霜花來加以襯托,不僅感人,且初具凄婉況味。但整體上看趙桓的詞往往理勝于文,缺少獨特的審美感受與足夠的藝術表現(xiàn)力,所以其價值遠在趙佶之下。這三首詞是從亡國之君的角度發(fā)出的悲吟,匯合到當時痛悼北宋滅亡的合唱之中。趙恒的詞跟趙佶的詞一樣,同是這一合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聲部。

下面,通過平民百姓與無名氏的作品。來審視“靖康之變”在當時造成的災難。

蔣興祖女,宜興(今江蘇宜興)人,名不詳。其父蔣興祖,宋欽宗靖康年間任陽武(今河南原陽)縣令。金兵南侵,圍攻陽武,蔣興祖堅決抵抗,城破后犧牲(見《宋史·忠義傳》)其女被金兵擄去,北行途中過雄州(今河北雄縣)驛,題《減字木蘭花》一首。事見韋居安《梅磵詩話》?!稖p字木蘭花·題雄州驛》:

朝云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飛鴻過也,萬結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回首鄉(xiāng)關歸路難。

上片寫被擄北去。首二句寫朝行:一大早便被金兵驅趕北上,千里迢迢,車聲轆轆,一輛接一輛,咿咿嗚嗚,流水般向北急馳行進。接二句寫暮宿:“白草”句,點出北方特色?!肮麓濉?,狀戰(zhàn)后蕭條。如此日復一日,其苦可知。下片抒思歸之情。過拍“飛鴻”一句,是目之所見,寓意極深,以鴻飛之自由,反襯被擄之苦;大雁南飛,而自身北行;對此又怎能不愁腸百結,難分晝夜呢?結拍直抒思歸不得的苦痛。況周頤說:“寥寥數(shù)十字,寫出步步留戀,步步凄惻?!?《蕙風詞話續(xù)編》)雖然趙佶的哀吟與蔣興祖女的哀吟都是北宋滅亡造成的,但一個是自食其果,一個是深受其害;一個不斷懷想“帝王家”與“故宮”,另一個則想念著“鄉(xiāng)關歸路”。因此,后面這首詞更貼近當時受此浩劫的平民百姓,蔣興祖女的不幸也就更值得悲憫。

即使趙佶的昏庸給北宋臣民帶來無窮災難,當時的平民百姓仍把他當作國家的象征,同情他,思念他。如無名氏的《玉樓春·聞笛》:

玉樓十二春寒側,樓角暮寒吹玉笛。天津橋上舊曾聽,三十六宮秋草碧。昭華一去無消息,江上青山空晚色。一聲落盡短亭花,無數(shù)行人歸未得。

上片聞笛。通過笛聲把南渡前后的北宋、南宋串接起來。首二句以“玉樓”代指南宋宮苑。點出時、地,放出笛聲。接二句以“天津橋”代指北宋都城汴京。“三十六宮”,句狀北宋滅亡后宮苑的荒涼衰敗,秋草叢生,于是黍離之悲便油然而生了。下片感今?!罢讶A一去”,承上寫徽、欽二帝及皇室嬪妃盡皆被擄北去,消息全無。“昭華”,宮中女官名,在此泛指?!敖锨嗌娇胀砩币痪?,是用景物來烘托二帝南歸的希望無限渺茫?!翱铡弊衷诖嗽儆椟c明。最后兩句照應開頭的“玉笛”,寫南渡之人如今也難以北歸了。李白有“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句,抒寫遷客之悲。詞中“一聲落盡短亭花”,即“落梅花”之意。玉笛所奏,也就之古代笛曲《梅花落》。

古代常用玉笛、《梅花落》曲以及梅花的飄零來抒寫遷客之悲與故國之思,如趙佶的《眼兒媚》中有“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之句。這首詞用“一聲落盡短亭花”來烘托欲歸不得的故國之思。同樣,南宋派往金國的使臣洪皓,在被拘的十余年時間里,也用對梅花的歌詠,表達自己的氣節(jié)與對祖國的懷念。

洪皓(1088—1155),字光弼,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徽宗趙佶時,曾代理寧??h令等。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充任大金通問使。在金國留居太原一年余,后轉移云中(今山西大同)半年,冷山(今吉林農安)十年,最后到燕京(今北京)。在金十余年間,他屢遭軟禁、威逼、利誘,歷盡艱辛,表現(xiàn)出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在金被拘時,他得知很多內情,便尋找時機向南宋傳遞“復故疆,報世仇”的情報。紹興十一年(1141)十一月,宋金“紹興和議”成,宋向金稱臣,劃定淮河為界,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金同意送回宋徽宗趙佶棺木及高宗母親韋后。第二年(1142)夏至,洪皓聽有人唱《江梅引》,其中有“念此情,家萬里”之句,又聞南宋派遣迎護韋后等人的使節(jié)將至,不禁百感交集,連夜寫了四首“和所聽《江梅引》”詞。詞牌原為《江城梅花引》(即來自李白“江城五月落梅花”詩句),洪皓又根據自己和詞首句末三字,另名新調,如《憶江梅》《訪寒梅》《憐落梅》等。紹興十三年(1143),洪皓回歸南宋。他當面揭露秦檜早年叛變的隱情,秦檜懷恨于心,最終將洪逐出朝廷,死于貶途。著有《鄱陽集》與《松漠紀聞》,存詞21首。

下引其《江域梅花引》四首之第一首,調名《憶江梅》:

天涯除館憶江梅,幾枝開,使南來,還帶余杭、春信到燕臺。準擬寒英聊慰遠,隔山水,應銷落,赴訴誰?空憑遐想笑摘蕊,斷回腸,思故里。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更聽胡笳、哀怨淚沾衣。亂插繁花須異日,待孤諷,怕東風,一夜吹。

對江南梅花的回憶,也就是被拘使臣對南宋國家的懷念,同時也抒寫了他熱切盼望早日南歸的心情。梅花,作為傳統(tǒng)民族文化意象,在表達氣節(jié)品格的同時,又逐漸凝聚著故國之思的情感。南宋后期不少詞人寫梅,大都寓有如許豐富的文化意識。

二、文臣武將抗敵救國的強音

當金兵大舉進攻之際,北宋部分文臣武將與有識之士便立即行動起來,進行英勇抵抗。他們或決策于帷幄,或拒敵于沙場,或奔走呼號,或義憤抨擊,目的均為挽救北宋的危亡。當汴京城破,二帝被擄,他們或轉戰(zhàn)于后方,或隨宋室南渡,繼續(xù)為抗金復國呼吁歌唱。他們繼承了蘇軾開創(chuàng)但在北宋后期已逐漸消沉的豪放詞風,直抒抗敵御侮、還我河山的愛國激情,匯成了時代的強音。這一批詞人中有李綱、趙鼎、李光與胡世將等。

李綱(1083—1140),字伯紀,福建邵武人?;兆谡投?1112)進士,歷任太常少卿等職。宣和七年(1125),金兵大舉南下,徽宗驚恐萬狀,急于南逃,但李綱力主抗金。欽宗即位后,李綱為兵部侍郎、尚書右丞、東京留守。靖康元年(1126)金兵圍困汴京,李綱登城督戰(zhàn),激勵將士,擊退金兵。但欽宗聽信讒言,李綱被貶。南宋初,首召為相,修內治,整邊防,講軍政,力圖恢復。但不久高宗又聽信讒言,李綱再被罷免,在職僅七十五天。紹興二年(1132)被起用為湖南宣撫使兼知潭州。不久,又被罷免。紹興十年(1140)卒于福州。李綱堅決抗金,為官剛正,甚至使北方金人畏服?!懊克问怪裂嗌剑貑枺豪罹V、趙鼎安否?”(《宋史·李綱傳》)著《梁溪集》,有《梁溪詞》,存詞54首。

李綱存詠史詞七首,均為借古喻今之作。從他這七首詞的詞題中,即可看出其現(xiàn)實針對性。如:“光武戰(zhàn)昆陽”“漢武巡朔方”“晉師勝淝上”“太宗臨渭上”“憲宗平淮西”“明皇幸西蜀”“真宗幸澶淵”等。這些詞的創(chuàng)作,實際上是鼓勵宋高宗汲取歷史教訓,將南北統(tǒng)一、國家中興作為主要戰(zhàn)略目標,以免重蹈歷史覆轍。如《念奴嬌·憲宗平淮西》,寫的是唐憲宗李純平淮西藩鎮(zhèn)吳元濟分裂割據的史實。詞中寫李純英明果斷,用人得當,信任裴度,終于在元和十二年(817)消滅飛揚跋扈、為害多年的淮西藩鎮(zhèn)勢力,強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詞中歌頌作戰(zhàn)有功的裴度與李愬。其下片曰:

於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貳處,登庸裴度。往督全師威令使,擒賊功名歸愬。半夜銜枚,滿城深雪,忽已亡懸瓠。明堂坐治,中興高映千古。

歌頌唐憲宗,亦即策勵高宗“中興”。對裴度、李愬的贊美,也就是勖勵抗金朝臣武將,也含有企盼朝廷敢于用人、信用賢臣之意。

《喜遷鶯·晉師勝淝上》寫著名的秦、晉淝水之戰(zhàn),更具現(xiàn)實針對性。晉孝武帝太元八年(383),秦王苻堅率兵百萬大舉南侵。東晉謝安策劃抗敵,終于擊敗秦兵,大獲全勝,鞏固了東晉王朝的統(tǒng)治。詞曰:

長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濤無際。天險難逾,人謀克壯,索虜豈能吞噬。阿堅百萬南牧,倏忽長驅吾地。破強敵,在謝公處畫,從容頤指。奇?zhèn)?。淝水上,八千戈甲,結陣當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動,坐卻北軍風靡。夜聞數(shù)聲鳴鶴,盡道王師將至。延晉祚,庇烝民,周雅何曾專美。

這首詞在敘述“淝水之戰(zhàn)”過程中,著意于長江天險的刻畫,目的在于鞏固信心。對謝安以少勝眾的贊美,在于消除對金的恐懼心理,樹立以少勝眾、以弱勝強的信念。下片對“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均作形象描繪。秦、晉淝水之戰(zhàn)的史實,與南宋當時形勢極為類似。從而,這首詞的現(xiàn)實針對性在七首詠史詞中最為突出。在南宋愛國豪放詞中,不斷出現(xiàn)與東晉相關的典故,其中,用謝安破敵最多(包括后來的辛棄疾和陳亮),其發(fā)軔者是李綱。

另首《喜遷鶯·真宗幸澶淵》,寫北宋真宗趙恒征遼事。上片寫遼兵入侵,朝臣紛紛建議采取逃跑策略,舍平民百姓于敵人鐵蹄之下。唯有寇準,力排眾議,力勸御駕親征,以振國威。真宗采納寇準建議,出師北上,百姓歡呼,遼兵恐懼,終于退兵講和。其下片寫道:

縹緲。鑾輅動,霓旌龍旆,遙指澶淵道。日照金戈,云隨黃傘,徑渡大河清曉。六軍萬姓呼舞,箭發(fā)狄酋難保。虜情詟,誓書來,從此年年修好。

歌頌真宗御駕親征,對南宋來說,特別對宋高宗,是很有針對性的。但詞人對親征后所訂屈辱性“澶淵之盟”,卻缺少認識。這次盟約,使北宋每年向遼輸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從此徹底轉變了宋初對遼作戰(zhàn)收復燕云的政策,從消極防御進而變?yōu)橥俗屚讌f(xié),對外完全失去主動,種下了自取滅亡的禍根。

《蘇武令》在李綱詞中以抒情見長。詞中抒寫對徽、欽二帝被俘的感慨:

塞上風高,漁陽秋早。惆悵翠華音杳。驛使空馳,征鴻歸盡,不寄雙龍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歸黃閣、未成圖報。誰信我、致主丹衷,傷時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調鼎為霖,登壇作將,燕然即須平掃。擁精兵十萬,橫行沙漠,奉迎天表。

上片思念被擄二帝,從“塞上”“漁陽”著筆。“翠華”即皇帝旗幟上用翠羽作裝飾,代指皇帝的旗仗。因二帝被擄一去,便無任何消息,故說“音杳”?!绑A使空馳”三句,用形象的語言,寫宋、金雙方使節(jié)往來,毫無結果,大雁飛盡也未有二帝(“雙龍”)的音耗?!澳畎滓隆币韵伦载煟弘m然朝廷對自己委以重任,但在抗金復國、迎回二帝方面,卻毫無建樹,故說“未成圖報”。下片前四句委婉揭露投降派對抗金復國大計的破壞阻撓:“傷時多故”。從“調鼎為霖”開始,寫自己“登壇作將”以后,頭一件大事就是打回老家,長驅直入,徑搗敵方老巢:“燕然即須平掃。”最后以雄壯的聲音,英雄的氣概,表示奪取全勝、迎接二帝回朝心志:“擁精兵十萬,橫行沙漠,奉迎天表?!边@三句是時代的強音,廣泛代表了朝野百姓的共同愿望。

另一首抒寫壯懷難伸的詞是《永遇樂·秋夜有感》。其下片云:

江湖倦客,年來衰病,坐嘆歲華空逝。往事成塵,新愁似鎖,誰是知心底。五陵蕭瑟,中原杳杳,但有滿襟清淚。燭蘭缸,呼童取酒,且圖徑醉。

這首詞里不再有“橫行沙漠”的勇氣,而只是嘆息“中原杳杳”;不再有“奉迎天表”的決心,剩下的只是“滿襟清淚”與“且圖徑醉”。這首詞很可能是被罷免宰相職務以后所寫。因已不在其位,無法參與朝廷重大決策,加以此次被貶實際是投降派左右朝政的后果,所以詞人對抗金復國與二圣回朝的信心已逐漸消失。詞中已經透露出當時和、戰(zhàn)兩派斗爭的尖銳化與政治氣氛的壓抑感。反映這種心態(tài)的詞還有《江城子·九日與諸季登高》:“回首中原何處是,天似幕,碧周遭?!?/p>

李綱詞能抒真情,寫實感,有一定藝術感染力。但其詠史之作議論過多,理勝于辭。抒情之作,則能情景兼到,風格也較多樣。李綱詞的優(yōu)長與不足,均是南宋詞壇轉型過程不可避免的必然現(xiàn)象。南宋開國伊始,政事復雜多變,與時事政治密切結合的豪放詞,不可能像后期某些專業(yè)詞人那樣字字推敲,句句講求,或經旬月改動才能定稿。為時事政治而呼號的作品必求一個“快”字,故荒率之病,很難避免。更何況愛國豪放詞在當時均是首創(chuàng),不可能像婉約詞那樣有豐富創(chuàng)作經驗與成功的樣板可資借鑒仿效。

趙鼎(1085—1147),字元鎮(zhèn),號得全居士,解州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徽宗崇寧五年(1106)進士,累官河南洛陽令。南宋建炎三年(1129),拜御史中丞。四年,簽書樞密院事。紹興四年(1134),拜參知政事,進右相兼樞密使。五年,改左相。趙鼎為南宋名臣,與李綱、張浚先后居相位,主戰(zhàn)抗金,反對和議。因秦檜構陷,安置潮州,移吉陽軍,秦檜意猶未已。趙鼎悲憤,不食而死。死前自書銘旌:“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庇小兜萌邮吭~》,存詞45首。

趙鼎最早寫成的南渡詞,是《滿江紅》,詞題是“丁未九月南渡,泊舟儀真江口作”。全詞如下:

慘結秋陰,西風送、霏霏雨濕。凄望眼、征鴻幾字,暮投沙磧。試問鄉(xiāng)關何處是,水云浩蕩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無中,遙山色。天涯路,江上客。腸欲斷,頭應白??丈κ着d嘆,暮年離拆。須信道消憂除是酒,奈酒行有盡情無極。便挽取、長江入尊罍,澆胸臆。

“丁未”即北宋欽宗靖康二年,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靖康元年金兵攻占汴京,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擄二帝北去。五月,趙構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九月,金兵來犯,趙構退駐淮甸并下詔修繕建康(今南京市),以便南渡。趙鼎“南渡”,是為高宗南下做準備的。渡江前,他泊舟江北儀真(今江蘇儀征)寫下此詞。

詞以“慘”字開篇,為全詞定下基調。時間、季節(jié)、家國、鄉(xiāng)關、君臣、百姓,在此地覆天翻的“靖康之變”過程中,幾乎無一不深遭慘痛巨創(chuàng)。遭受慘痛劇創(chuàng)的人看世界,則客觀事物也無一不帶有凄慘的色調。于是“秋陰”“西風”“雨濕”扭結在一起,便似乎連蒼天也在為北宋的滅亡而默默垂泣?!捌嗤邸敝械摹捌唷弊?,與開頭“慘”字上下呼應,進一步渲染出時代的凄慘氛圍。但“凄”字又有具體所指,即作者以凄迷的望眼,注視著“征鴻幾字,暮投沙磧。”“征鴻”有飛翔的自由,向北地“沙磧”飛去。而當時北宋君臣百姓卻要倉皇南逃,把家鄉(xiāng)拋在身后?!霸噯栢l(xiāng)關何處是,水云浩蕩迷南北”二句,即寫此凄苦心態(tài)?!斑b山色”之句,點南渡之所向。換頭用四個短句就凄苦心態(tài)抒情。天涯為客,腸斷頭白,搔首興嘆,俱是鄉(xiāng)關家國之思?!绊毿诺馈币韵滤木洌杈茲渤?,雖是詩詞中尋常言語,但卻不可以尋常視之,因從上片直貫而下,應視為亡國之痛的另一種抒發(fā)形式。陳廷焯評論南渡詞時,舉出的第一個詞例,便是這首詞最后四句。他說:“此類皆慷慨激烈,發(fā)欲上指,詞境雖不高,然足以使懦夫有立志?!?《白雨齋詞話》卷六)

在南宋愛國豪放詞中,多有詠元宵節(jié)(上元)以寄故國之思者,趙鼎便是最早寫元宵節(jié)詞的詞人之一。如《鷓鴣天·建康上元作》:

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ㄅ?,月流輝。水精宮殿五云飛。分明一覺華胥夢,回首東風淚滿衣。

從內容看,當是渡江后最早的上元節(jié)所作。作者生于山西,中進士后為開封士曹,經歷了近二十年的政和、宣和“盛世”。這一時期,汴京“元宵”節(jié)的盛況,在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特立一條加以描述:“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薄捌嫘g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余里。”這首詞上片前兩句寫南渡之初那種作客他鄉(xiāng)的感覺?!疤煅暮=潜瘺龅亍币痪?,對“客居”做具體發(fā)揮,使北宋滅亡、背井離鄉(xiāng)、倉皇南渡的情感明朗化。但以下并不直抒,而是用“記得當年全盛時”來作當今“悲涼”的反襯。下片承此,對當年“全盛”時的“上元”之夕做藝術概括:“花弄影,月流輝。水精宮殿五云飛?!痹~的篇幅短小,不能像《東京夢華錄》那樣作具體描寫,而是用化實為虛的手法,渲染出一種美好、富麗、興盛、祥和的氣氛,和當今的“悲涼”形成巨大反差。所以,結穴兩句才慨嘆地說,過去的繁華全盛分明是短暫一夢,如今醒來,轉眼皆空,止不住淚落沾衣?!叭A胥夢”,語出《列子·黃帝》:黃帝晝寢而夢,游于華胥之國,其國無帥長,一切崇尚自然,無利害沖突。作者用“華胥夢”喻北宋的“全盛”轉眼皆空,表達深沉的故國之思。詞體雖小,卻能涵蓋今昔,概括性很強,其中又有虛有實,虛實相生。用筆曲折委婉,起伏多變,以喜慶襯悲涼,益增其悲戚。這本來是一首婉約詞,但因雜入故國之思與南渡的感慨,具有深刻歷史內涵,故悲婉中又有豪氣流注其間,反映出在南宋詞壇轉型過程中婉約詞與豪放詞的相互滲透。其《雙翠羽》:“慨念故國風流,楊花春夢短,黃粱初熟”《浣溪沙》:“惜別懷歸老不禁。一年春事柳陰陰。日下長安何處是,碧云深”均與《鷓鴣天》大體相近。

在與投降派秦檜等長期較量過程中,趙鼎的詞變得更加沉郁悲壯。如《花心動》:

江月初升,聽悲風、蕭瑟滿山零葉。夜久酒闌,火冷燈青,奈此愁懷千結。綠琴三嘆朱弦絕,與誰唱、陽春白雪。但遐想、窮年坐對,斷編遺冊。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xiāng)關,夢遙吳越。慨念少年,橫槊風流,醉膽海涵天闊。老來身世疏篷底,忍憔悴、看人顏色。更何似、歸歟枕流漱石。

這首詞自注為“偶居杭州七寶山國清寺冬夜作?!痹~人山寺借宿,對國事人生、個人前途進行周密的思考。上片所寫雖為冬夜之所見,但“江月”“悲風”“零葉”都注滿作者“愁懷千結”的感情色彩。之所以如此,在于心中有三大感嘆。下片對此“三嘆”做充分抒寫:“西北欃槍未滅”一可嘆;“千萬鄉(xiāng)關,夢遙吳越”,二可嘆;“老來身世疏篷底,忍憔悴、看人顏色”,三可嘆。雖然結拍設想“枕流漱石”的歸隱生活,但這“三嘆”未消,也只不過說說而矣。詞人最終沒有真正隱居過,否則他也不會被秦檜逼得絕食身亡。宋高宗死心塌地要偏安于東南半壁,抗金復國的主戰(zhàn)派要想取勝已絕無可能,故詞中不免流露悲觀情緒。況周頤評趙鼎詞說:“清剛沉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國之思,流溢行間句里?!?《蕙風詞話》卷二)

李光(1078—1159),字泰發(fā),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崇寧中進士,知開化,歷太常博士、遷司封,貶陽朔縣。紹興初,擢吏部侍郎,歷官至參知政事,以忤秦檜意罷去,再謫昌化。檜死,復朝奉大夫,還至江州卒。有《莊簡詞》,存詞14首。

在與賣國投降派較量中,李光曾痛斥秦檜“盜弄國權,懷奸誤國”,秦檜大怒。李光求去,知紹興府,改奉祠。他在離朝過桐江路上經子陵灘,寫了一首《水調歌頭》表訴心中憤懣:

兵氣暗吳楚,江漢久凄涼。當年俊杰安在,酌酒酹嚴光。南顧豺狼吞噬,北望中原板蕩,矯首訊穹蒼。歸去謝賓友,客路飽風霜。閉柴扉,窺千載,考三皇。蘭亭勝處,依舊流水繞修篁。傍有湖光千頃,時泛扁舟一葉,嘯傲水云鄉(xiāng)。寄語騎鯨客,何事返南荒。

詞有小序說:“過桐江,經嚴瀨,慨然有感。予方力丐宮祠,有終焉之志?!毙蛑械膬蓚€重點已涵括全詞。上片所寫即過嚴瀨有感,下片乞紹興奉祠,愿在那里終此一生。序雖如此,但詞人并不心甘情愿。所以開篇仍關心國事,從“兵氣暗吳楚,江漢久凄涼”這一現(xiàn)實寫起。當時金兵正準備進犯東南,而秦檜等一貫求和媚敵,朝野上下一片凄涼。正是在此前提下,舟過子陵灘,詞人自然想起南宋需要嚴光這樣的俊杰來完成中興大業(yè)。詞人以呼喚的語氣問道:當年俊杰安在?言外之意是今天的俊杰只能有嚴光歸隱一途么?在酹酒對嚴光表示祭奠的同時,再次突現(xiàn)南宋緊急的形勢:中原早已被敵侵占,現(xiàn)正向南侵蝕。如何解此亡國危機?只有仰問蒼天了。值此關鍵時刻,自己卻辭別送行賓友,想到紹興奉祠(實即歸隱)了。下片,寫決心歸隱以終此余生。換頭三句,寫閉門讀書,鉆研經史?!疤m亭”二句,寫王羲之在山陰(即紹興)蘭亭有過茂林修竹、曲水流觴的雅集,自己可以仿效。還有賀知章,他告老還鄉(xiāng),自號“四明狂客”,在“湖光千頃”的鑒湖上,駕扁舟一葉,嘯傲山水之中。這些都使我神往。由此,詞人寄語李白(李白被稱為“騎鯨客”),問他:你本已隱居很長時間,“安史之亂”后卻為什么要跟隨李璘,結果被流放夜郎?詞人用此告誡自己,從此歸隱,不再重出??梢钥闯觯缕m寫歸隱,但詞人內心卻仍關注國家大事,更何況乞紹興奉祠完全是被迫而非本心,故以嘯傲林泉,對南宋投降派表示極大不滿。這首詞激憤慷慨,質切勁直,托意深長,是李光有代表性的作品。

胡世將(1085—1142),字承公,晉陵(今江蘇武進)人?;兆诔鐚幬迥?1106)進士。南渡后官至中書舍人,知鎮(zhèn)江府。紹興九年任川陜宣撫使,曾擊敗金兵,收復隴州一帶失地。他不是詞人,僅存一首《酹江月》,但浩氣縱橫,在南渡詞中獨具特色。

這首詞題為:“秋夕興元使院作,用東坡赤壁韻?!比~如下:

神州沉陸,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塞馬晨嘶,胡笳夕引,贏得頭如雪。三秦往事,只數(shù)漢家三杰。試看百二山河,奈君門萬里,六師不發(fā)。閫外何人,回首處,鐵騎千群都滅。拜將臺欹,懷賢閣杳,空指沖冠發(fā)。闌干拍遍,獨對中天明月。

此詞寫于西北軍事前線。“神州沉陸”為全詞立足,鑒古慨今,痛斥和議,鼓勵志士共同抗金以恢復失地,統(tǒng)一河山。詞中列舉并歌頌與當?shù)赜嘘P的歷史人物,為的是重振民族雄風。作者先從近處寫起?!耙环兑豁n”,即北宋駐軍西北抗御西夏入侵的范仲淹和韓琦,他們有功于國?!皾h家三杰”,指輔助劉邦打天下的張良、蕭何與韓信?!鞍輰⑴_”“懷賢閣”,前指拜韓信壇,后指武侯廟,建于斜谷口,北宋猶存。這些歷代名將,正是作者緬懷的先賢、追慕的對象。另方面,通過一“欹”一“杳”,又說明南宋小朝廷對人才的壓制摧殘,竟使英雄無用武之地?!皰亝s關西半壁”,“六師不發(fā)”與“鐵騎千群都滅”,都是南宋妥協(xié)投降的惡果。先后對比,怎不令人怒發(fā)沖冠!作者身為行軍統(tǒng)帥,對戰(zhàn)爭失敗有著血肉其驅的親切感受。紹興八年(1138),趙構、秦檜與金和議,反對和議的重臣趙鼎、劉大中俱遭罷黜,胡銓因上書請斬秦檜而被遠謫嶺外。和戰(zhàn)之爭,見諸詞者甚少。岳飛《小重山》主戰(zhàn)反和。胡世將以更為鮮明的詞語、鯁直的態(tài)度,批判“六師不發(fā)”,難能可貴。其次,南宋愛國豪放詞多產自半壁東南,此詞卻寫于西北對壘的抗金前線,有金石之音,凌云之氣,彌足珍貴。三十年以后,陸游在南鄭寫的《秋波媚》,才成嗣響。

三、轉型的詞壇與和戰(zhàn)之爭(張元干 胡銓)

在南宋詞壇轉型過程中另一值得注意的重要現(xiàn)象,便是詞這一詩體形式已不只是一般地抒寫愛國抗金的壯志豪情,詞人已經開始用詞來介入朝廷的和戰(zhàn)之爭了。從紹興三年(1133)至紹興六年(1136),南宋取得保衛(wèi)川、陜與收復襄陽六郡的勝利。但在這時,南宋王朝卻從紹興七年(1137)開始派王倫往來宋、金之間,準備議和。九年初初步議成。紹興十一年(1141)十一月,金使蕭毅到“江南撫諭”,規(guī)定南宋東至淮水中流、西至大散關為界,京西割唐、鄧二州,陜西割商、秦二州之半。宋向金稱臣,歲貢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這一和議,一開始就遭到滿朝文武反對,但宋高宗信任秦檜并一意孤行,斗爭展開了。許多詞人卷入這一斗爭,并在作品中顯敞地反映出來。張元干因有詞反對主和而被入獄抄家。

張元干(1091—1161 ),字仲宗,號蘆川居士,又號真隱山人,福州永福(今永泰縣)人,向子諲之甥。靖康元年(1126),曾任親征行營使李綱幕府屬官。南宋初曾官將作監(jiān),充撫諭使。因不肯與奸佞同朝,掛冠而去。紹興八年(1138)、十二年(1142)作詞反對和議,后被追赴臨安入獄。出獄后豪氣不除,仍堅信壯志須申。有《蘆川詞》,存詞185首。

南渡是張元干詞風轉變的分界線。南渡前他的詞受傳統(tǒng)婉約詞風影響,酒畔花前,狹窄香軟?!熬缚抵儭钡膽?zhàn)亂,使他從繁華競逐的升平盛世跌入到千村狐兔、黃流亂注的悲慘世界中來??斠钥?,憂思難忘。他的詞風轉為豪邁悲壯。其中,最令人稱道的是被視之為壓卷之作的兩首《賀新郎》。先看第一首《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

曳杖危樓去。斗垂天、滄波萬頃,月流煙渚。掃盡浮云風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蘆深處。悵望關河空吊影,正人間、鼻息鳴鼉鼓。誰伴我,醉中舞。十年一夢揚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謾暗澀、銅華塵土。喚取謫仙平章看,過苕溪、尚許垂綸否。風浩蕩,欲飛舉。

“伯紀”,即南宋首任宰相李綱。靖康元年金兵圍攻汴京,李綱力主抗戰(zhàn),固守開封,張元干為行營屬官。后李綱被罷,張元干也受株連。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二月,秦檜二次入相,罷免趙鼎,投降派得勢。七月,便派王倫使金,和議已成定局。朝野聞之,紛起反抗。十二月,李綱在福州(今福建福州)上書反對和議,被罷歸福建長樂。張元干當時正寓居福州,寫此詞對李綱的愛國行動表示支援。一起四句極有氣勢:“曳杖危樓”,寫得瀟灑、從容、堅定,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志士形象被活畫出來。“斗垂天”三句寫景,又極宏闊,展示出詞人包攬宇宙、吞吐八荒的襟懷與氣度。以上,不能單純視之為寫景,而是詞人從宇宙、生命、歷史的廣闊視角來考慮朝廷的和戰(zhàn)之爭,并在此高度上來肯定李綱的斗爭精神。“掃盡浮云”以下三句,寫風云不定的夜景,但其中卻已接觸到現(xiàn)實的審美體驗了。作者將南宋“風云不定”的現(xiàn)實與目之所見的夜景結合起來。于是,扁舟不敢夜渡,雁宿寒蘆深處,這就使人聯(lián)想起當時萬馬齊喑的黑暗現(xiàn)實?!皭澩币韵滤木洌笔惚娙私运要毿训母惺?。因此,“正人間、鼻息鳴鼉鼓”,便可以視之為對在這場斗爭中被嚇破膽、或對這場斗爭保持沉默的人的諷喻了。從另一角度看,這又是對李綱大膽上書、反對和議的英勇精神的贊頌?!罢l伴我,醉中舞”,作者以李綱為知己而深感欣慰。換頭,“十年一夢”,把詞情納入廣闊的歷史時空,做歷史重大事件的閃回。從“靖康之變”到李綱被迫歸田,即到寫此詞時,恰是十年。但作者并不歷數(shù)這十年間的歷史事件,而是寫通過歷史閃回所燃燒起的激情?!俺钌蕠薄皻馔舔溙敗保羌覈呻y與矢志抗金這兩種不同情緒的寫照,“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不就是堅決抗金,反對和議,以免貽笑后人么?“謾暗澀、銅華塵土”,承“三尺劍”而言。既然和議已成,抗金已不可能,寶劍便要棄置不用,從生銅銹開始,久之便會變成塵土一堆。詞人對和議的憤慨已和盤托出。下面,扣題,用“謫仙”李白比李綱?!捌秸隆保丛u論,發(fā)表意見。什么意見?即“過苕溪、尚許垂綸否”,在“和議”已成之后,愛國之士是否就應當去隱居呢?“風浩蕩,欲飛舉”,對此做否定回答。是寫自己,又是在寫李綱。意思說要趁此浩蕩長風,展翅騰飛,以伸此凌云壯志。浩氣縱橫,激昂慷慨,有神行太空之勢,為此前詞中所少見。

另首《賀新郎·送胡邦衡謫新州》,沉郁悲壯,豪邁蒼涼,與前首詞風又略有不同: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厥讓Υ惨拐Z。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胡邦衡”,即胡銓字邦衡,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二年(1128)進士,紹興五年(1135)任樞密院編修官。紹興八年(1138),秦檜主張與金議和。金使來宋竟讓高宗跪拜接受詔書,對南宋不稱“宋國”而稱“江南”,不用“通問”而用“詔諭”,這暴露出秦檜等人導演的“和議”是出賣南宋為金的屬國。對此,抗戰(zhàn)派一致反對。胡銓上疏請斬秦檜、孫近、王倫三人頭,“竿之藁街,然后羈留故使,責以無禮,徐興問罪之師,則三軍之士不戰(zhàn)而氣自倍。不然,臣有赴東海而死爾,寧能處小朝廷求活耶?”這些話道出朝野軍民百姓心聲,刻板傳誦,流布四方。高宗、秦檜大怒,說胡銓“乃狂妄上書,語言兇悖,仍多散付本,意在鼓眾劫持朝廷。”(《續(xù)資治通鑒》卷一百二十一)罷胡銓官,送昭州編管,后改監(jiān)廣州鹽倉,再改簽書威武軍判官(任所在福州福唐)。后“紹興和議”成,投降派舊事重提,于事過五年之后,又把胡銓除名新州(今廣東新興)。紹興十二年(1142)七月,張元干在福州寫此詞為胡銓送行。為胡銓送行在當時已成致罪因由,如王庭珪因寫詩為胡送行,后被判充軍。但張元干卻置個人安危于不顧,敢于冒巨大政治風險為胡送行并當場作歌。這首詞先寫時事,用形象筆墨描繪中原大地在敵人鐵蹄蹂躪下的殘破景象。作者對此不能釋懷,故夢縈魂繞?!皭澢镲L、連營畫角,故宮離黍”三句,直抒愛國深情。這是作者與胡銓友情的基礎,也是判斷是非的最高準則。正因為如此,下面提出:是誰造成“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這一悲劇后果?當然,問題很清楚,無須回答。但緊接著,作者擺出三種不同現(xiàn)象與事實,讓讀者去思考判斷:一是“天意從來高難問”;二是“況人情、老易悲難訴”;三是“更南浦,送君去”。對此三句,萬不可輕易放過。表面看,第一句似乎在責怪老天:它高高在上,它的意圖人們難以揣測,是它故意要中原人民遭受這場浩劫么?不然,為什么昆侖崩塌,砥柱傾陷?實際上,這里指的是宋高宗、還有他以前的最高統(tǒng)治者們推行的妥協(xié)投降政策,是他們釀成了這場民族災禍?!半y問”,是難以理解。“天意”如此,那么“人情”如何?“況人情、老易悲難訴”。隨著時光的消失,南渡諸公恢復大志已漸趨消沉,甚至忘記了國恥深仇,這怎能不令人感到可悲!“悲難訴”,即指此而言。那么,堂堂南宋,真就落得朝中無人了么?不,愛國志士,大有人在?!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恰值此時,又要把這位敢于堅持正義的忠直之“君子”貶謫到更加遙遠的地方去了。“天意”,如此“高難問”;“人情”,這等“悲難訴”;“君”,又因仗義執(zhí)言而遠“去”他鄉(xiāng)。正是由大及小,擺清三種事物之間的關系,使讀者逐次了解到天意難問、人情可悲、愛國有罪的不合理現(xiàn)實。下片寫別情。換頭,烘托環(huán)境氣氛。天上,耿耿銀河,淡月疏星,開闊晴朗,無限美好。而人間卻隔阻著萬水千山,不僅“對床夜語”不能再得,即使寫成書信,又能向哪里投遞?胡銓此行,吉兇未卜。加之,秦檜等人必置反對他們的抗戰(zhàn)人士于死地而后快,這就令人更多了一重擔心。天上地下,兩相對比,愁緒滿懷,感慨萬端。但詞人卻能極目青天,傷今懷古,想國家興亡大事。指出這依依惜別之情,并非“兒曹”之間的個人情感,而是與國家民族命運息息相關的高尚情操。這就把一般的送別詞提到憂國憂民的高度上來,開創(chuàng)了送別詞的新格局。最后又以“舉大白,聽金縷”作結,給全詞增添了樂觀豪邁色彩。這首詞感情強烈深沉,用筆委婉曲折,極沉郁頓挫之致,是這一時期豪放詞中思想藝術俱佳的名篇?!端膸烊珪偰俊吩u這首詞說:“其詞慷慨悲涼,數(shù)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本拍暌院?,即紹興二十一年(1151),當秦檜得知張元干寫詞送胡銓事,還是不肯放過這位掛冠的老詞人(時年61歲),借口它事將他追赴大理寺下獄,削籍除名,抄家,并搜其詞中語含譏刺者。今存《蘆川詞》后期批判現(xiàn)實之作明顯減少,即此之故。劉熙載說:張元干雖為此被除名,“然身雖黜而義不可沒也。”又說“詞之興觀群怨,豈下于詩哉!”(《藝概·詞曲概》)

除上述兩首《賀新郎》外,還有一首《石州慢》,抒寫南渡時避亂飄泊生活,反映了國破家亡與壯志難酬的悲憤。題為“己酉秋吳興舟中作”:

雨急云飛,驚散暮鴉,微弄涼月。誰家疏柳低迷,幾點流螢明滅。夜帆風駛,滿湖煙水蒼茫,菰蒲零亂秋聲咽。夢斷酒醒時,倚危檣清絕。心折。長庚光怒,群盜縱橫,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兩宮何處,塞垣只隔長江,唾壺空擊悲歌缺。萬里想龍沙,泣孤臣吳越。

“己酉”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前一年二月,金兵南侵,直奔揚州。在揚州的高宗趙構得此消息,倉皇南渡。抵鎮(zhèn)江后,百官才隨后到達,又隨之從鎮(zhèn)江逃杭州。五月又由杭州北上抵江寧(今江蘇南京),改名建康府。高宗派使臣向金求和,不允。閏八月末,得金兵南下消息,趙構又逃往鎮(zhèn)江,再逃往常州、杭州。金兵過江,十二月進杭州如入無人之境,趙構已從杭州逃至定海。金兵至定海,趙構又乘船入海到溫州避亂。張元干這首詞,就寫于這年的深秋,其心境可想而知。

作者身在舟中,實際也正在逃難。開篇“雨急云飛,驚散暮鴉”,實即逃難現(xiàn)實的形象化體現(xiàn)。其妙處就在于詞人把自身的“驚散”與客觀自然景物的“驚散”巧妙結合,進行審美升華,準確表現(xiàn)出特定的時空心態(tài)。“微弄涼月”一句,“急”“驚”的情緒開始穩(wěn)定下來。但“疏柳低迷”“流螢明滅”“夜帆風駛”“煙水蒼?!薄拜云蚜銇y”卻仍是時代動亂的畫面,更何況入耳的秋聲又這般低沉幽咽呢!“夢斷”兩句一結,通過“倚危檣”引出下片。換頭,以“心折”二字憑空喚起,有斬釘截鐵、振聾發(fā)聵的作用。讀者不免要注意詞人為何這般膽戰(zhàn)心驚?“長庚光怒,群盜縱橫,逆胡猖獗”三句,對此做出回答。結構上也從上片寫景,轉入下片的抒情?!伴L庚”,金星。古人認為夜現(xiàn)于西方之“長庚”,主兵戈之事?!叭罕I”,指“靖康之變”后降金的叛徒以及前一年三月高宗逃至杭州,將官苗傅、劉正彥發(fā)動兵變逼高宗退位事。其中還包括各地起義抗金但朝廷不能使用而被迫淪為強盜的人?!澳婧保附鸨肭?。此二句寫盡內憂外患?!坝焯旌印眱删?,用杜甫《洗兵馬》“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詩意,抒詞人愛國豪情。“兩宮何處”三句一轉,寫理想難以實現(xiàn)的嚴酷現(xiàn)實。一是二帝蒙塵,國恥未雪;二是中原盡失,如今金兵過江;三是有志之士不得信用。唾壺擊缺句,用《世說新語·豪爽》王敦典故:“王處仲每酒后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匀缫獯蛲賶?,壺口盡缺。”這里用以抒寫主戰(zhàn)人士不得信用的苦悶。最后,以“萬里想龍沙,泣孤臣吳越”結束全篇,激憤悲壯,聲振林木。在南渡詞人中,這是最早出現(xiàn)的愛國豪放詞,它說明南宋詞壇轉型伊始,便有思想藝術完美結合的精品。南渡詞人在適應時代要求,轉變詞風方面是非常迅速的。張元干上承蘇軾,下啟辛棄疾,在詞史上是一個具有關鍵作用的詞人。

胡銓在遭受秦檜等人的投降主義政策而受到殘酷迫害后,終能頑強地堅持下來。秦檜垮臺病死,高宗禪位,孝宗執(zhí)政,他才從吉陽軍(今海南南部)回朝任職,仍堅持抗金,反對投降。張浚北伐,符離兵敗,孝宗轉為傾向和議。當孝宗征詢十四位朝臣對和議的態(tài)度時,只有他一人反對。有《澹庵詞》,存詞16首。

胡銓的代表作是《好事近》:

富貴本無心,何事故鄉(xiāng)輕別??帐乖丑@鶴怨,誤薜蘿秋月。囊錐剛要出頭來,不道甚時節(jié)。欲駕巾車歸去,有豺狼當轍。

這首詞是紹興十八年(1148)胡銓被押配新州(今廣東新興)編管時所寫。詞中“豺狼當轍”一句,鋒芒所向,盡人皆知。秦檜私黨“郡守張棣繳上之,以謂譏訕,秦(檜)愈怒,移送吉陽(今海南南部)編管?!?見王明清《揮麈錄·后錄》卷十)這首詞充分反映出作者雖身處逆境,時有被害死可能,但仍不畏權勢,不惜生命,有大膽指斥與痛罵投降派的無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支撐著他堅持愛國抗金、反對妥協(xié)投降的一生。

四、民族英雄與英雄的歌詞

轉型后的南宋詞壇,以岳飛的出現(xiàn)為標志,說明愛國豪放詞的創(chuàng)作高潮已經到來。

岳飛(1103—1141),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20歲從軍,在南宋初期抗金戰(zhàn)爭中,屢破金兵,奇勛卓著,是抗金四大名將之一。歷官荊湖東路安撫都統(tǒng)、河南北諸路招討使等職,封武昌開國侯。紹興十一年(1141),岳飛率軍大敗金兀術,進軍至朱仙鎮(zhèn)(距東京開封四十五里),收復汴京指日可待。當時,岳家軍將士正急切等待渡河命令,大河南北軍民皆聞風響應,金兵全面潰退已成必然之勢。值此關鍵時刻,高宗聽信秦檜計謀,以一日十二道金牌的高速緊急行動,將岳飛從前線召回,構陷至死。孝宗(趙昚)初年復飛官。淳熙六年(1179)賜謚武穆。寧宗(趙擴)嘉定四年(1211)追封鄂王。存詞3首。

岳飛流傳最廣,被后人譜曲歌唱的詞是《滿江紅》: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是一首洋溢著愛國激情的壯麗詞篇。金奴隸主統(tǒng)治集團發(fā)動掠奪戰(zhàn)爭,破壞了當時北宋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與完整,給中原平民百姓帶來深重災難。北宋滅亡后,南宋王朝茍安于東南一隅,不圖恢復,一意推行媚敵求和的妥協(xié)投降路線。面對河山破碎,國恥當頭,黎民遭受宰割的嚴酷現(xiàn)實,岳飛心中充滿了對敵人的深仇大恨。他決心以“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實際行動來恢復中原,洗雪國恥。這首詞忠義憤發(fā),情辭慷慨,千百年后讀之,仍為其浩然正氣所深深感動。

上片寫國恥未雪的憾恨。開篇,“怒發(fā)沖冠”四字,如高山墜石,破空而來,有聲威壓頂之勢。其中一個“怒”字,貫穿始終,成為振起全篇的主旋律。其中含有:“怒”自己不爭氣;“怒”國恥之未雪;“怒”敵人之兇殘;“怒”當權之媚敵。當然,“怒”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把“怒”化作力量,變成抗金復仇行動。所以下面寫由怒而生壯志,由怒而驅車殺敵,由怒而終獲全勝。所以,盡管詞中感情有起有伏,但其激昂慷慨的力度卻從不稍減,且有步步升高之勢,其原因也正在此。下面,“憑欄”二句一轉,語氣似有減弱,其實這正是在為第二次感情高峰的出現(xiàn)預做準備?!疤邸⒀鎏扉L嘯,壯懷激烈”,就是盛怒之情的三個不同方面的具體表現(xiàn)。首先是向遠處遙望,目的在于排遣心中盛怒之情,然而望到的卻是淪陷的中原未得恢復。接著,便立即撮口,發(fā)出“長嘯”之聲,借以宣泄心中抑郁不平之氣。即使如此,猶自盛怒未息,最后依然“壯懷激烈”,感情的狂濤在翻騰不已。那么,這“壯懷激烈”的具體內涵又是什么呢?從“三十功名”到上片結尾,對此做正面回答?!叭γ麎m與土”,是從時間上講的。作者怨恨自己虛度“而立”之年,卻塵土般毫無建樹,既無洗雪國恥之業(yè)績,又無統(tǒng)一祖國之功名?!鞍饲Ю锫吩坪驮隆?,是就空間上講的。自己白白轉戰(zhàn)千里,披星戴月,卻一無所獲。這兩句是對自己過往經歷的概括總結。因對自身不滿,才產生了“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樣的心志:過去雖無建樹,今后豈能空度?!這兩句是自謙,也是互勉。它呼喚天下愛國志士與血性男兒,振奮精神,為國雪恥。下片寫收復失地的決心。換頭四個短句直言國恥未雪,遺恨無窮?!榜{長車”至“匈奴血”四句,寫消滅敵寇,收復國土的強烈愿望,寫足開篇一個“怒”字。其中“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二句,充分表現(xiàn)出作者蔑視強敵果敢無畏的英雄氣概。結末,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終篇,表現(xiàn)出作者的耿耿忠心與必勝信念。

岳飛這首《滿江紅》,集中反映了當時朝野上下黎民百姓的共同利益與迫切要求,由此而成為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最強音。這首詞直抒胸臆,慷慨激昂,感情飽滿,氣勢雄偉,風格豪壯,加之以音調激越與拗怒情感的完美結合,取得了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岳飛后來被害而死,又進一步促進了這首詞的廣泛流傳。后世讀者不斷從這首詞里汲取愛國思想與激動人心的力量。在民族危急存亡之秋,這首詞更加具有鼓舞斗志與舍身救國的作用,經過歷史檢驗與選擇的這首《滿江紅》,理所當然地進入文學史中第一流作品的行列。然而,對這首詞的真?zhèn)螁栴},近人已有懷疑,當代也爭論頗多??隙樵里w所作的論據,愈來愈豐富,似已不容疑惑。

再看另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

這首詞原見“岳武穆墨跡”。此“墨跡”見近人徐用儀所編《五千年來中華民族愛國魂》卷端(原系照片)。在詞的下面有謝升孫、宋克、文征明等人跋語。謝升孫是元末人,他在所得兩首《滿江紅》跋語中說,這首詞“似金人廢劉豫時,公(岳飛)欲乘機以圖中原而作此以請予朝貴者?!彼胃咦诮B興七年(1137),偽齊劉豫被金國廢黜后,岳飛曾向朝廷請求增兵,以伺機恢復中原,但其奏未得采納。八年(1138)春,岳飛奉命從江州(今江西九江)率部回鄂州(今湖北武漢)駐屯。這首詞可能寫于此一時期。這首《滿江紅》詞雖不如前首廣為傳誦,流布人口,但同樣抒寫了“壯懷激烈”的心情。同前首一樣,這首詞也是寫登臨時觸興而發(fā)的審美最高層次的心靈體驗。在這兩首《滿江紅》出現(xiàn)以前,傳統(tǒng)詩歌中成功的登臨之作往往與所獲得的這種高峰體驗密切相關。如宋玉:“目極千里兮傷春心?!?《招魂》)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觀滄海》)曹丕:“忘憂共容與,暢此千秋情?!?《于玄武陂作》)沈約:“高臺不可望,望遠使人愁?!?《臨高臺》)何遜:“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悵?!?《擬古》)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臺歌》)在詞這一詩體形式出現(xiàn)以后,李白的《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王安石《桂枝香》、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等便都是在登臨時所產生的一種有關于人生、歷史、宇宙的本體和生命的領悟。岳飛這兩首詞就是這種審美高層次的產物。他把國家、民族、生命、歷史與自身融為一體,重新鑄成詞中抒情主人公的意志、胸襟與個性。特別是作者從20歲到35歲十五年浴血抗金的實際體驗,更使他的作品有了與其他詞人不同的內在英雄氣質。例如在前首詞里,上片抒寫國恥未雪的憾恨、下片抒寫收復失地統(tǒng)一中原的決心,就是這一英雄主體審美高峰體驗的藝術顯現(xiàn)。這首詞在內容安排與寫作手法上雖與前首略有不同,但同樣是這一英雄主體審美體驗的具體表現(xiàn)。上片,通過遙望進入往昔北宋繁華全盛的具體歷史鏡頭,與金兵的殺戮破壞成鮮明對比。結拍“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形象地揭示出敵人侵占北宋京城這一難以容忍的現(xiàn)實,為下片強烈要求北伐伏下暗筆。換頭用四個短句揭示最高統(tǒng)治集團媚敵投降政策給宋軍士兵與貧民百姓帶來的災難:士兵用他們的鮮血滋潤著敵人兵器的刃光,老百姓慘遭殺戮或饑餓而死,填滿了溝壑。面對“千村寥落”的現(xiàn)實,詞人怎能不慷慨生悲!在忍無可忍的情勢下,詞人質問道:“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贝擞谩稘h書·終軍傳》中“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典故 。詞中說“何日請纓”,實際是請而不予,是南宋小王朝下令讓岳飛停止進軍的。詞人對此未直說而是留有余地。至此,已可看出,“何日請纓”以前對往日繁華的追憶也好,對現(xiàn)實慘狀的揭示也好,都是為逼出這兩句而寫的。因此這兩句是全詞的高潮與重點,是“詞眼”之所在。所以,在完成“清河洛”的復國任務以后,詞人立即結合有關“黃鶴樓”的傳說,表示只有到領兵作戰(zhàn)任務完全實現(xiàn)以后,才能繼續(xù)完成此次登樓而未能完成的任務,即像仙人那樣從這樓上乘鶴遠游一番。結拍兩句進一步反映詞人以現(xiàn)實為重的思想情感。這說明,岳飛與其他詞人在審美體驗方面是有所不同的??娿X說:“南宋詞人中表達抗金衛(wèi)國的壯懷者甚多,也有許多名篇佳作,不過,這些詞的作者中,真正胸藏韜略,能提兵殺敵,建立戰(zhàn)功,而有實踐經驗者,最先只有岳飛,其后則是辛棄疾,所以他們二人這類詞作的質量就與眾不同了?!?《靈谿詞說·論岳飛詞》)馬斯洛在講“高峰體驗”時,說這種審美怡悅是一種“屬于存在價值的歡悅”“它有一種凱旋的特性;有時也許具有解脫的性質?!痹里w這兩首詞就是把抗金復國與自我實現(xiàn)的凱旋式的歡悅結合在一起的。他期待反攻復國大業(yè)的最后完成,也就是自我價值的最后實現(xiàn)。到那時他才能輕松一下,或者可有駕鶴成仙式的超脫。

岳飛還有一首《小重山》,與前兩首風格有所不同: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這是南宋與金達成和議后(1139)所寫。陳郁《藏一話腴》中說:“岳鄂王飛《謝收復河南敕及罷兵表》略曰,‘莫守金石之約,難充谿壑之求。暫圖安而解倒垂猶之可也,欲長慮而尊中國豈其然乎?’”沈雄在引用上文后說:“(武穆)故作《小重山》云:‘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钢骱妥h者。又作《滿江紅》,忠憤可見,其不欲‘等閑白了少年頭’,可以明其心事?!边@首詞抒寫的是由于宋金和議而引起的內心傷痛。但寫法沉郁蘊藉,吞吐曲折。上片即景抒情。因國事堪憂,夜不能寐,起而徘徊,更深人靜,四野悄然,惟由朦朧而轉明的月亮照此夜空,似了解憂國心曲。可見,上片是借景抒情,緣情入景。下片將直白與比興手法交織在一起?!鞍资诪楣γ钡那榻Y正是為了打回老家去,可是等白了頭發(fā),等老了“舊山”的松竹,仍然因受阻而不能實現(xiàn)。為什么?詞中未寫。但這未寫之處卻正是全詞關鍵之所在。很明顯,這首詞是反對宋金和議的,因為有了這一投降賣國的和議,“舊山”便都歸金人所有了。哪里還有什么“歸程”之可言?樞密副使王庶指斥秦檜被罷,出知潭州。胡銓要求斬秦檜三人頭被罷,送昭州編管。自己的抗金志業(yè),又受到大臣張浚及諸將張俊、楊中、劉光世等人不同程度的阻撓,心中不免有曲高和寡、知音難求的感嘆。于是結拍說:“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闭驗橛幸陨隙嘀貜碗s的現(xiàn)實原因,所以這首詞才用傳統(tǒng)婉約與比興手法寫成。岳飛存詞極少,但風格手法卻較為豐富而有變化。

下面,借清人王鵬運對南宋四名臣(趙鼎、李綱、李光、胡銓)詞的評語來結束這一部分。王鵬運在他所刻《南宋四名臣詞集》后所寫跋語中說:“其思若怨悱而情彌哀,吁號幽明,剖通精誠,又不欲以為名也。于是則摧剛藏棱,蔽遏掩抑,所為整頓締造之意,而送之以馨香芬芳之言,與激昂怨慕不能自殊之音聲。蓋至今使人讀焉而悲,繹焉而慨伉,真洞然大人也,故其詞深微渾雄而情獨多?!边@段話對我們了解南宋詞壇轉型初期的詞風特點以及豪放與婉約詞風的相互滲透,是有參考價值的。

以上說明,從南宋詞壇轉型之日開始,便已呈現(xiàn)出與北宋詞壇截然不同的全新面貌。文思的怨悱,情感的哀痛,愛國的呼號,心地的精誠,均能通過激昂的音調與馨香芬芳的語言表達出來,并形成深微而渾雄的時代風格。北宋依紅偎翠、淺斟低唱的時代已經去而不返了。隨著南宋進入苦難的時代,詞人的生活從此再也不像北宋詞人那樣輕松、自在。南宋詞人從此擔起時代最沉重的負擔,走過他們漫長而艱苦的歷史途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