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有聲
《詩經(jīng)·大雅》
文王有聲[1],遹駿有聲[2]。
遹求厥寧[3],遹觀厥成[4]。文王烝哉[5]!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
既伐于崇[6],作邑于豐[7]。文王烝哉!
筑城伊淢[8],作豐伊匹[9]。
匪棘其欲[10],遹追來孝[11]。王后烝哉[12]!
王公伊濯[13],維豐之垣[14]。
四方攸同[15],王后維翰[16]。王后烝哉!
豐水東注,維禹之績[17]。
四方攸同,皇王維辟[18]。皇王烝哉!
鎬京辟雍[19],自西自東,
自南自北,無思不服[20]?;释鯚A哉!
考卜維王[21],宅是鎬京[22]。
維龜正之[23],武王成之[24]。武王烝哉!
豐水有芑[25],武王豈不仕[26]?
詒厥孫謀[27],以燕翼子[28]。武王烝哉!
([宋]朱熹集注:《詩集傳》,中華書局,1958年版)
【簡注】
[1]聲:好名聲。
[2]遹(yù):即曰、聿,發(fā)語詞。
[3]厥:其,指人民。寧:安寧。
[4]厥:其,指周王朝政權(quán)。
[5]烝(zhēng):美。下文“烝”字皆為嘆美君主之詞。
[6]于崇:崇為古崇國,故地在今陜西戶縣,周文王曾討伐崇侯虎。
[7]豐:故地在今陜西西安灃水西岸。
[8]伊:為。淢(xù):假借為“洫”,即護(hù)城河。
[9]匹:相配。古時(shí)按照職階的不同建造不同大小的城池,此言豐邑之城大小與文王相配,大于諸侯,小于天子。
[10]棘(jí):急。欲:欲望。
[11]遹、來:語氣助詞。追、孝:追思孝順已死去的祖先。
[12]王后:與第三、四章之“王后”同指周文王。
[13]公:同“功”,王公即王事,文王的事業(yè)。伊:是。濯:美大,顯著。
[14]維:是。垣:墻。
[15]攸:語助詞。同:同心。此言天下同心歸之。
[16]翰:楨干,主干,猶言主心骨。
[17]維:是??儯汗?。
[18]皇王:與第五、六章之“皇王”皆指周武王。辟(bì):法則。
[19]鎬(hào):周武王建立的西周國都,故地在今陜西西安灃水以東的昆明池北岸。辟雍(bì yōnɡ):西周王朝所建天子行禮奏樂的離宮。
[20]思:語氣詞。此言四面八方的人沒有不歸服武王的。
[21]考卜維王:此為“維王考卜”的倒裝??疾?,用龜甲和獸骨卜卦。
[22]宅:定居,指擇吉祥之地營建宮室。
[23]維龜正之:此為“正之維龜”的倒裝。正,“貞”的假借,卜問。
[24]成:完成。此言武王用龜甲占卜,決定遷都,并最終定居鎬京。
[25]芑(qǐ):水芹菜。此為興,為起下句。
[26]仕:毛傳釋“仕”為“事”,古通用。
[27]詒:遺留。厥:其。孫謀:即訓(xùn)謀,訓(xùn)教謀戒,指武王遺戒后王的訓(xùn)典。孫,“訓(xùn)”的假借。
[28]燕:也作“宴”,快樂,樂于。翼:覆翼。子:應(yīng)讀為“慈”,慈惠。此言武王為后王留下訓(xùn)謀的原因是由于武王樂于覆翼慈惠之道。
【點(diǎn)評(píng)】
周人在發(fā)展歷史上有過幾次大的遷徙,自周太王古公亶父起,周人長期居住在岐山下的周原。在周原經(jīng)過一段時(shí)期的發(fā)展,周人擁有了與商王室抗衡的能力,為了能夠進(jìn)一步向東發(fā)展勢(shì)力,周文王時(shí),遷都到豐,也就是現(xiàn)在的陜西西安長安區(qū)西北方向?yàn)柡游靼?。周武王時(shí)遷都于鎬,鎬京位于灃河?xùn)|岸。豐、鎬兩京隔灃河而建,二京實(shí)為一體。豐鎬都城的建立,大約距今三千多年,是一個(gè)規(guī)模宏大、布局整齊的大城市,充分彰顯了當(dāng)時(shí)周王室的發(fā)展?fàn)顩r。
這是一首出現(xiàn)在成、康之際的詩歌,此詩通過謳歌文王及武王遷都至豐、鎬兩地的事跡,強(qiáng)調(diào)了周人歷史上兩位先王在國家發(fā)展過程中的重大歷史貢獻(xiàn)。從藝術(shù)手法上來看,“大雅”中具有史詩特點(diǎn)的作品大多采用賦的筆法,這篇作品也不例外。在這篇作品中,疊唱的手法也是一大特點(diǎn),通過重復(fù)“文王烝哉”、“武王烝哉”這樣的句子表達(dá)了對(duì)兩位先王赫赫功績的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