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里江山·遙看瀑布掛前川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1]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2]。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3],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注釋]
[1]戴天山:又名大匡山,或稱康山,一說指大匡山主峰。在今四川江油。
[2]帶露濃:一作“帶雨濃”。
[3]靄:云氣。
[點評]
此為早年讀書匡山時所作。意境幽深,清新自然,尤工于設色,善于以動寫靜。太白不為詩律所縛,然頗工于律,于此見之。
登錦城散花樓[1]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
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2]。
飛梯綠云中,極目散我憂。
暮雨向三峽[3],春江繞雙流[4]。
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注釋]
[1]錦城:即錦官城。蜀漢時于此設司織錦之署,在成都之南。后借指成都。散花樓:隋末蜀王楊秀所建,在摩河池上。
[2]珠箔:珠簾。用珍珠綴飾的簾子。
[3]三峽:長江三峽。一般指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4]雙流:原指郫江、流江,后以為縣名。雙流縣在二江之間。
[點評]
弱冠游成都登散花樓之所作。不拘繩墨,全取意象,瀟灑有致,蓋已嶄然露其詩才頭角矣。
登峨眉山[1]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2],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shù)[3]。
云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4]。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倘逢騎羊子[5],攜手凌白日。
[注釋]
[1]峨眉山:山有大峨、二峨,或謂兩山相對,望之如眉,故名“峨眉”。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古時道風特盛,因稱仙山。
[2]青冥:深青之色,用以指天。句意謂峨眉倚青冥之天而開。王琦注謂“別指山峰而言”,失之鑿。
[3]錦囊術(shù):指仙術(shù)。典出《漢武內(nèi)傳》西王母“紫錦之囊”。
[4]“云間”二句:謂于仙山奏仙樂。瓊簫、寶瑟,皆仙人通常所演奏之樂器。
[5]騎羊子:指葛由。曾騎羊入蜀,得仙道。典出《列仙傳》上。
[點評]
此寫峨眉求仙事。然實為超然世外,意在以修道為進身之階,高其身價,待時而動。
峨眉山月歌[1]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3],思君不見下渝州[4]。
[注釋]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詳見前《登峨眉山》詩注。
[2]平羌:平羌江,今名青衣江。源出四川雅安,至樂山匯大渡河入岷江。
[3]清溪:驛名。宋稱平羌驛,即嘉州附近之板橋驛。見《樂山縣志》。三峽:指長江三峽。
[4]君:舊注以為指月,或說指元丹丘。以指道友為宜。渝州:今四川重慶。
[點評]
當是出蜀途中所作。詩帶別緒,然情深而意快,節(jié)奏流利,音律悠揚,故雖連用五地名,而不板滯。
早發(fā)白帝城[1]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2]。
兩岸猿聲啼不盡[3],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釋]
[1]白帝城:東漢公孫述所筑。述自稱白帝,因以名城。故址在今四川奉節(jié)白帝山上。
[2]江陵:唐為荊州治所,今湖北荊州市。還:音義同“旋”,快捷貌。句意本盛弘之《荊州記》:“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p>
[3]“兩岸”句:寫三峽猿啼,無悲凄之感?!端?jīng)注·江水》引漁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反其意而詠之。啼不盡,一作“啼不住”。
[點評]
題一作“白帝下江陵”。詩情奔放,節(jié)奏輕快,如三峽流水,正表現(xiàn)年輕詩人胸次。故當是初出川時所作?;蛘f流夜郎遇赦回程所作,細酌詩情,無蒼涼之感,與宿巫山之作,情味有別,故知作非其時也。
渡荊門送別[1]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2]。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3]。
[注釋]
[1]荊門: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相對如門,故名。為楚之西塞。見盛弘之《荊州記》。
[2]楚國:此指楚地,指今湖北省境。
[3]“仍憐”二句:江水自蜀入楚,白少長蜀中,故云。
[點評]
本篇為初出川至荊門時所作,視野開闊,氣象恢宏。蓋得江山之助,蜀中無此境,必待入楚始得之。“山隨”一聯(lián)語壯而景闊,與杜甫“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堪稱匹敵。
荊州歌[1]
白帝城邊足風波[2],瞿塘五月誰敢過[3]!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4],
撥谷飛鳴奈妾何[5]!
[注釋]
[1]荊州歌:又名《荊州樂》,樂府雜曲舊題。荊州,今湖北荊州市。
[2]白帝城:在今四川奉節(jié)白帝山上,為東漢公孫述所建。
[3]瞿塘:在白帝山下夔門之上,古有滟滪堆,五月水漲,舟行尤險。
[4]繰絲:煮繭抽絲。絲,與“思”諧音,語意雙關。
[5]撥谷:俗稱“布谷鳥”。牝牡飛鳴,羽翼相摩,因借以起興,發(fā)思君之情。
[點評]
梁簡文帝《荊州歌》云:“紀城南里望朝云,雉飛麥熟妾思君?!睘楸酒鶖M。其寫荊州思婦,情景皆妙,深得漢魏六朝樂府風神。
秋下荊門[1]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2]。
此行不為鱸魚鲙[3],自愛名山入剡中[4]。
[注釋]
[1]荊門:此指荊州。門,以城門代指地名,猶如白門、吳門、都門。
[2]布帆無恙:用顧愷之語?!稌x書·顧愷之傳》載,殷仲堪鎮(zhèn)荊州,參軍顧愷之因假東還,借仲堪布帆。愷之與仲堪箋曰:“行人安穩(wěn),布帆無恙?!焙笠蛞浴安挤珶o恙”指“行人安穩(wěn)”。
[3]鱸魚鲙:晉張翰官于洛陽,見秋風起,思吳中莼菜羹、鱸魚鲙,遂命駕東歸。見《晉書·張翰傳》。
[4]剡中:今浙江嵊州與新昌一帶。
[點評]
題一作《初下荊門》。詩作于自荊州東下之時,據(jù)詩意,其時有入剡之想?;蛞虿S揚,故似未嘗至剡中。
望天門山[1]
天門中斷楚江開[2],碧水東流至此回[3]。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注釋]
[1]天門山:在今安徽當涂西南長江之濱。博望、梁山東西隔江對峙如門,合稱天門山。太白有《天門山銘》。
[2]楚江:指長江。長江在蜀稱蜀江,入楚稱楚江,入?yún)欠Q吳江。
[3]至此回:一作“至北回”,又作“直北回”?;蛞詾椤氨薄蹦恕按恕敝?。蓋江水至此而折回向北。
[點評]
寫舟行望天門山,極輕快自然,與《早發(fā)白帝城》同一韻調(diào)?;蛞詾槎姟熬銟O自然,洵屬神品,足以擅場一代”(《唐宋詩醇》),可謂深于詩者也。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1]
金陵夜寂涼風發(fā),獨上高樓望吳越[2]。
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3]。
[注釋]
[1]金陵:今江蘇南京。西樓:作者另有《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綺裘烏紗巾與酒客數(shù)人棹歌秦淮往石頭訪崔四侍御》詩,或疑指孫楚酒樓。
[2]吳越:指今江浙一帶,即古吳越之地。
[3]“解道”二句:謝脁《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謝玄暉,謝脁字玄暉,南齊著名詩人。最為太白所折腰,故有謂其“一生低首謝宣城”(王士禛《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二句宋魏慶之《詩人玉屑》作:“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還憶謝玄暉。”然則,太白似不曾易“靜”為“凈”也。既曰“澄”,不必復用“凈”,“靜”字勝。
[點評]
本篇為月夜登金陵城西樓懷古之作,意頗自負,謂古來詩人能踵武前賢者無幾,其玄暉或近之。有“舍我其誰”(《孟子·公孫丑》)之慨。
杜陵絕句[1]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間[2]。
秋水明落日[3],流光滅遠山。
[注釋]
[1]杜陵:漢宣帝陵墓。在長安東南杜陵原上,今屬陜西西安。
[2]“南登”二句:化用班固《西都賦》:“南望杜霸,北眺五陵?!蔽辶辏瑵h代五帝陵墓,即高帝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長安之北。
[3]秋水:指秋日曲江池水。
[點評]
此為初入長安南登杜陵曠望所作,以抒悵惘之情,故景象闊大而意緒衰颯。
登太白峰[1]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2],為我開天關[3]。愿乘泠風去[4],直出浮云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一別武功去[5],何時復更還?
[注釋]
[1]太白峰:即太白山。為秦嶺主峰之一,在今陜西太白縣。
[2]太白:金星。又稱太白金星。
[3]天關:天帝的禁門。屈原《遠游》:“命天閽其啟關兮,排閶闔而望予?!?/p>
[4]泠風:小風,和風?!肚f子·齊物論》:“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薄夺屛摹罚骸般鲲L,泠泠小風也。”
[5]武功:武功山。唐屬武功縣。其山北連太白,故及之。
[點評]
本篇為初入長安西游邠岐經(jīng)太白山時所作。其時太白峰巔終年積雪,人跡未到,故應未登峰頂。所謂“窮登攀”,乃夸張之辭。
登新平樓[1]
去國登茲樓,懷歸傷暮秋[2]。天長落日遠,水凈寒波流[3]。秦云起嶺樹[4],胡雁飛沙洲。蒼蒼幾萬里,目極令人愁。
[注釋]
[1]新平:即邠州,治新平縣。今陜西彬縣。新平樓,新平縣城門樓。
[2]“去國”二句:謂思歸終南隱居之處,即所謂“松龍舊隱”。太白初入長安,曾寓居于終南“松龍”。去國,言離開長安。
[3]寒波流:指涇水。邠州在涇水之濱。杜甫《北征》:“邠郊入地底,涇水中蕩潏?!?/p>
[4]嶺樹:當指五龍原上的綠樹?!对涂たh圖志》三:“五龍原,在(新平)縣南三里,原側(cè)有五泉水,因名。”
[點評]
本篇為初入長安北上邠州所作。干謁無成,故因失意而悲秋。詩體在律古之間。太白雖能律,然非律之所能律者。其詩乃從古樂府一路行來,自成體勢,不必斤斤于律古也。所作律體,時失黏對,然讀來不覺其拗,以其別有一種節(jié)奏也。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1]
仙游渡潁水[2],訪隱同元君[3]。忽遺蒼生望[4],獨與洪崖群[5]。卜地初晦跡[6],興言且成文。卻顧北山斷,前瞻南嶺分[7]。遙通汝海月[8],不隔嵩丘云[9]。之子合逸趣,而我欽清芬[10]。舉跡倚松石,談笑迷朝曛。益愿狎青鳥,拂衣棲江[11]。
[注釋]
[1]題下有“序”云:“丹丘家于潁陽,新卜別業(yè)。其地北倚馬嶺,連峰嵩丘,南瞻鹿臺,極目汝海,云巖映郁,有佳致焉。白從之游,故有此作?!痹で?,太白至交,為道士,天寶初為西京大昭成觀威儀。見《玉真公主祥應記》碑。太白之識玉真公主,或即元丹丘引薦。潁陽,唐縣名,治所在今嵩山之南河南登封潁陽鎮(zhèn)。潁陽山居,指元丹丘在潁陽新筑別業(yè)。山居,山中的居處。謝靈運《山居賦序》:“古巢居穴處曰巖棲,棟宇居山曰山居,在林野曰丘園,在郊郭曰城傍。”
[2]潁水:源出河南登封西南,至安徽壽縣正陽關入淮。
[3]元君:指元丹丘。
[4]蒼生望:百姓所望?!稌x書·謝安傳》載,謝安高臥東山,征西大將軍桓溫請為司馬,過江諸人相與言曰:“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
[5]洪崖:傳說中的仙人?;蛘f即黃帝臣子伶?zhèn)?,帝堯時已三千歲,仙號洪崖。此借喻元丹丘。
[6]晦跡:隱居匿跡。
[7]“卻顧”二句:即詩序所說“北倚馬嶺”,“南瞻鹿臺”。北山,指馬嶺?!对涂たh圖志》五河南府密縣:“馬嶺山,在縣南十五里,洧水所出。”南嶺,指鹿臺山。《一統(tǒng)志》汝州:“鹿臺山在州北二十里,有臺狀若蹲鹿。”
[8]汝海:指汝水流域。枚乘《七發(fā)》“南望荊山,北望汝?!?,《文選》李善注:“稱汝海,大言之也。”
[9]嵩丘:指嵩山。在今河南登封。
[10]清芬:喻美德。陸機《文賦》:“誦先人之清芬?!?/p>
[11]“益愿”二句:謂有隱遁之意。江淹《雜體詩·阮步兵》:“青鳥海上游?!薄段倪x》李善注引《呂氏春秋》曰:“海上有人好青鳥者,朝至海上而從青游。青至者前后數(shù)百。其父曰:‘聞汝從青游,盍取來?吾欲觀之?!渥用鞯┲梁I?,群青翔而不下。”青鳥,海鳥?;蛘f為鷗鳥。典與鷗鷺忘機近似。拂衣,振衣。表示隱居。江,江濱。
[點評]
太白與丹丘為莫逆之交,時相與游從。丹丘身為道流,或出或處,或顯或隱,徘徊于江湖魏闕之間。太白涉足終南捷徑,丹丘當是重要引路人之一。故《西岳云臺歌》有求援引之意。丹丘當是于離開長安后,隱居潁陽,太白因從之游。其《題元丹丘山居》、《元丹丘歌》,當亦此游之作。
襄陽曲四首[1]
一
襄陽行樂處,歌舞白銅鞮[2]。江城回淥水,花月使人迷。
二
山公醉酒時,酩酊高陽下。頭上白接?,倒著還騎馬[3]。
三
峴山臨漢江[4],水綠沙如雪。上有墮淚碑[5],青苔久磨滅。
四
且醉習家池[6],莫看墮淚碑。山公欲上馬,笑殺襄陽兒。
[注釋]
[1]襄陽曲:即《襄陽樂》,樂府清商曲舊題。襄陽,今湖北襄樊。
[2]白銅鞮:又作《白銅蹄》,梁時歌謠。蕭衍鎮(zhèn)襄陽,有童謠曰:“襄陽白銅蹄,反縛揚州兒?!被蚋綍殍F騎,謂蕭衍軍之興,揚州之將士皆面縛降服。不久,蕭衍自襄陽起兵,入建康,自稱帝,為梁武帝。因以“白銅蹄”造新聲,帝自為詞三曲。見《隋書·音樂志》。
[3]“山公”四句:用晉山簡故事。《世說新語·任誕》:“山季倫為荊州,時出酣暢。人為之歌曰:‘山公一時醉,徑造高陽池。日莫倒載歸,茗艼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舉手問葛強,何如并州兒?’高陽池在襄陽。強是其愛將,并州人也?!鄙焦干胶?,字季倫,晉征南將軍。白接?,即白帽。
[4]峴山:在襄陽東南,東臨漢水。今屬湖北襄樊。
[5]墮淚碑:晉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達十年之久,有政績。常登峴山,置酒吟詠。死后,襄陽父老于峴山建廟立碑。見其碑者莫不墮淚。杜預因名之曰“墮淚碑”。見《晉書·羊祜傳》。
[6]習家池:《世說新語》劉孝標注引《襄陽記》:“漢侍中習郁于峴山南,依范蠡養(yǎng)魚法作魚池。池邊有高堤,種竹及長揪,芙蓉菱茨覆水,是游燕名處也。山簡每臨此池,未嘗不大醉而還,曰:‘此是我高陽池也!’襄陽小兒歌之?!?/p>
[點評]
本題四首,均寫襄陽風情人物,意頗瀟灑。風格在童謠與六朝樂府之間,清新自然。詩作于青年時期漫游荊州之時,可知太白之習樂府民歌,早已達到神似的境地。
太原早秋[1]
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2]。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思歸若汾水[3],無日不悠悠。
[注釋]
[1]太原:亦稱并州,是有唐王業(yè)發(fā)祥地。天寶元年改為北京。今屬山西。
[2]大火流:《詩經(jīng)·豳風·七月》“七月流火”,朱熹傳曰:“流,下也?;?,大火心星也。以六月之昏加于地之南方,至七月之昏,則下而西流矣?!?/p>
[3]汾水:又稱汾河,黃河支流,源出山西寧武管涔山,至河津入黃河。
[點評]
太白與元演同游太原,適值元父鎮(zhèn)并州之時,雖有“瓊杯綺食”、“翠娥嬋娟”足資游賞,然于仕進卻一無所成,故思歸心切,乃至“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而意緒飛揚,無積弱之弊?!短扑卧姶肌分^:“健舉之至,行氣如虹?!狈翘摽湔Z也。
游太山[1]
四月上太山,石平御道開[2]。六龍過萬壑[3],澗谷隨縈回。馬跡繞碧峰,于今滿青苔。飛流灑絕,水急松聲哀。北眺崿嶂奇[4],傾崖向東摧。洞門閉石扇,地底興云雷。登高望蓬瀛[5],想象金銀臺[6]。天門一長嘯[7],萬里清風來。玉女四五人[8],飄搖下九垓[9]。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10]。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
[注釋]
[1]太山:即泰山,東岳,在今山東泰安。
[2]御道:指唐玄宗登山之道。開元十三年十月,唐玄宗自東都出發(fā),東封泰山,立碑其上。見《舊唐書·玄宗紀》。
[3]六龍:《周易·乾》:“時乘六龍以御天。”此指皇帝御駕。
[4]崿嶂:山巒重疊貌。鮑照《自礪山東望震澤》:“合沓崿嶂云。”
[5]蓬瀛:蓬萊與瀛洲。傳說中海上仙山。
[6]金銀臺:神仙所居之處。郭璞《游仙詩》:“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p>
[7]天門:指泰山南天門。在十八盤最高處。
[8]玉女:指仙女。
[9]九垓:即九天,九重天。郭璞《游仙詩》:“升降隨長煙,飄搖戲九垓?!?/p>
[10]流霞杯:指酒杯。流霞,仙人飲流霞,此借指酒?!墩摵狻さ捞摗份d項曼都曰:“仙人輒欲飲我以流霞一杯。每飲一杯,數(shù)月不饑。”
[點評]
題一作《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山》。共六首,此選其一,寫登仙事,頗得郭璞《游仙詩》真?zhèn)?。以其與道流交往甚密,其詩亦時雜仙心而帶仙氣。然細味其旨,似無飄然世外之意。
灞陵行送別[1]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2]。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我向秦人問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3]。古道連綿走西京[4],紫闕落日浮云生[5]。正當今夕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6]。
[注釋]
[1]灞陵:又作霸陵,漢文帝陵墓。此指灞橋,為唐人折柳送別之處。橋邊有送別亭。
[2]灞水:渭河支流,在長安之東。
[3]王粲南登之古道:王粲《七哀詩》:“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長安戰(zhàn)亂,南奔依劉表,道中作《七哀詩》。
[4]西京:指長安。
[5]“紫闕”句:謂浮云蔽日,奸邪當?shù)?。紫闕,喻唐宮,指朝廷。浮云,喻奸佞小人。作者《古風》(其三十七):“浮云蔽紫闥,白日難回光?!?/p>
[6]驪歌:即離歌,為《驪駒》之歌省稱。逸詩《驪駒》,其辭曰:“驪駒在門,仆夫具存;驪駒在路,仆夫整駕。”見《漢書·王式傳》注。后作為告別之歌。
[點評]
本篇為去朝還山于灞陵送別之作,意緒黯然,愁腸欲斷。其心潮澎湃,亦如灞水之浩浩。古樹春草充滿離情,盡成傷心之景。以散文句式入詩,別有氣勢,誠如方東樹所言:“奇橫酣恣,天風海濤,黃河天上來?!保ā墩衙琳惭浴罚?/p>
太白何蒼蒼[1](古風其五)
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2],邈爾與世絕。中有綠發(fā)翁[3],披云臥松雪。不笑亦不語,冥棲在巖穴[4]。我來逢真人,長跪問寶訣[5]。粲然啟玉齒[6],授以煉藥說。銘骨傳其語,竦身已電滅。仰望不可及,蒼然五情熱[7]。吾將營丹砂[8],永與世人別[9]。
[注釋]
[1]太白:太白山,秦嶺山脈主峰之一,為關中最高山。在今陜西太白縣。
[2]“去天”句:《水經(jīng)注·渭水》:“太白山在武功縣南,去長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幾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p>
[3]綠發(fā):烏亮的頭發(fā)。綠發(fā)翁,指長生不老的老仙翁。
[4]冥棲:隱居,幽居。
[5]“我來”二句:語出曹植《飛龍篇》:“我知真人,長跪問道?!睂氃E,道家修煉之訣。作者《金陵與諸賢送權(quán)十一序》:“吾希風廣成,蕩漾浮世,素受寶訣?!?/p>
[6]“粲然”句:語本郭璞《游仙詩》:“靈妃顧我笑,粲然啟玉齒?!?/p>
[7]五情熱:陶潛《影答形》:“身沒名亦盡,念之五情熱。”五情,喜、怒、哀、樂、怨。
[8]丹砂:外丹黃白術(shù)藥物。道經(jīng)謂:“丹砂者,萬靈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見《太洞煉真寶經(jīng)修伏靈砂妙訣》。
[9]“永與”句:一作“永世與人別”。
[點評]
李白初入長安,時有《登太白峰》之作,是真登山也,雖未造其巔,卻身歷其境。此或去朝后,欲訪道流,而神游太白山,以寄飄然世外之志,亦“游仙”之類也?!短扑卧姶肌吩疲骸吧w士之不得志于時者,姑寄其意于此耳……或其被放東歸,將受道箓時作也。”庶幾得之。
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1]
一
初謂鵲山近,寧知湖水遙。此行殊訪戴[2],自可緩歸橈。
二
湖闊數(shù)十里,湖光搖碧山。湖西正有月,獨送李膺還[3]。
三
水入北湖去,舟從南浦回[4]。遙看鵲山轉(zhuǎn),卻似送人來。
[注釋]
[1]濟南太守:姓李,名不詳。太白稱之“從祖”,或以為北海太守李邕。鵲山湖:故址在濟南城北二十里。今濟南之華不注山與黃河鵲山,是其故地。當時湖面極闊,今已成陸地。
[2]訪戴:用王子猷雪夜訪戴安道事。見《世說新語·任誕》。
[3]李膺:字元禮,后漢襄城人?;傅蹠r為司隸校尉。朝綱廢弛,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逗鬂h書·郭太傳》:“后歸鄉(xiāng)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shù)千輛。林宗唯與李膺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p>
[4]南浦:鵲山湖南水濱。舊注:“南浦,在鵲山湖之南?!?/p>
[點評]
本題三首,如組詩,寫湖之闊大與泛舟情趣,清新自然,有南朝樂府情韻,而骨力過之。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1]
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2]。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海內(nèi)賢豪青云客,就中與君心莫逆[3]。回山轉(zhuǎn)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我向淮南攀桂枝[4],君留洛北愁夢思。不忍別,還相隨。相隨迢迢訪仙城[5],三十六曲水回縈。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聲。銀鞍金絡到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6]。紫陽之真人[7],邀我吹玉笙。餐霞樓上動仙樂[8],嘈然宛似鸞鳳鳴。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9]。手持錦袍復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當筵意氣凌九霄,星離雨散不終朝,分飛楚關山水遙[10]。余既還山尋故巢[11],君亦歸家度渭橋[12]。君家嚴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虜[13]。五月相呼渡太行[14],摧輪不道羊腸苦[15]。行來北涼歲月深[16],感君貴義輕黃金。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17]。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18]。興來攜妓恣經(jīng)過,其若楊花似雪何。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翠娥嬋娟初月輝,美人更唱舞羅衣。清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云飛[19]。此時行樂難再遇,西游因獻長楊賦。北闕青云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20]。渭橋南頭一遇君[21],酂臺之北又離群[22]。問余別恨今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23]。言亦不可盡,情亦不可及[24]。呼兒長跪緘此辭,寄君千里遙相憶。
[注釋]
[1]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元參軍:指元演,時任譙郡錄事參軍。為太白好友。白另有《冬夜于隨州紫陽先生餐霞樓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
[2]“憶昔”二句:追憶洛陽游蹤。洛陽為二人初識之處。董糟丘,當是董氏酒家。酒店在天津橋南。天津橋,唐代洛水上的一座浮橋,位于洛陽城中,南北橫架。
[3]莫逆:莫逆之交?!肚f子·大宗師》謂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
[4]淮南攀桂枝:語本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攀援桂枝兮聊淹留。”淮南,此指安陸。時白酒隱安陸。唐代安陸屬淮南道。
[5]仙城:仙城山。在隨州光化,今湖北隨州市光華鎮(zhèn)?!峨S州志》:“善光山,在南七十里,本名仙城山?!?/p>
[6]漢東太守:即隨州刺史。漢東,天寶元年改隨州為漢東郡??ぜ唇窈彪S州。
[7]紫陽之真人:指道士胡紫陽。居隨州苦竹院,有餐霞樓。
[8]餐霞樓:當在隨州苦竹院。見《冬夜于隨州紫陽先生餐霞樓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又《漢東紫陽先生碑銘》云:“所居苦竹院,置餐霞之樓,手植雙桂,棲遲其下。”
[9]“漢中”句:一本作“漢東太守酣歌舞”。漢中,當作“漢東”?!逗釉烙㈧`集》作“漢東太守醉起舞”,是。
[10]楚關:楚地關山。隨州屬楚地。
[11]故巢:指安陸之家。
[12]渭橋:渭橋有三,此指東渭橋。由東向西入長安必經(jīng)此橋。
[13]“君家”二句:謂元演父親為并州尹兼北都留守,管數(shù)郡軍事。嚴君,指父母?!兑住ぜ胰恕罚骸凹胰擞袊谰?,父母之謂也。”此指其父。貔虎,《尚書·牧誓》:“如虎如貔?!焙蠖嘤靡孕稳輵?zhàn)士。戎虜,指敵寇。
[14]太行:太行山。
[15]“摧輪”句: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羊腸坂,在太行山。
[16]北涼:當作“北京”。天寶元年改北都為北京?!逗釉烙㈧`集》作“北京”,宋黃庭堅草書抄寫本亦作“北京”,是。
[17]晉祠:周唐叔虞之祠。晉水發(fā)源地。在今山西太原西南懸甕山下。
[18]“浮舟”二句:化用漢武帝《秋風辭》:“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fā)棹歌?!饼堶[,水波形。晉潘岳《金谷集作》詩:“濫泉龍鱗瀾。”
[19]“清風”二句:寫歌聲之妙。《列子·湯問》載,秦青“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20]“此時”四句:謂并州別后曾入京復還山。長楊賦,漢成帝射獵,揚雄侍從,歸作《長楊賦》以獻。北闕,古宮殿北墻門樓。上書奏事多詣北闕。后以北闕代指朝廷。東山,指謝安所隱東山,在今浙江上虞。此借指隱居之處。有自比謝安之意。
[21]渭橋南頭:一本作“渦水橋南”。按,作渦水是,渦水流經(jīng)亳縣。
[22]酂臺:指酂縣,唐屬譙郡。在今河南永城之西。
[23]“問余”二句:一本作“鶯飛求友滿芳樹,落花送客何紛紛”。
[24]不可及:一作“不可極”。
[點評]
本篇回憶與元演交游聚散情況,敘事抒情,層次清楚,節(jié)奏從容,是奇?zhèn)タ“蔚拈L篇七古。《唐宋詩醇》謂其“如大江無風,波浪自涌,白云從空,隨風變滅,可謂怪偉奇絕者矣”,正道出此詩特點。非有太白之才氣,實不足以駕馭此等富于轉(zhuǎn)折變幻之長篇也。其法可以領會而不可以模仿。
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綺裘烏紗巾與酒客數(shù)人棹歌秦淮往石頭訪崔四侍御[1]
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鉤[2]。朝沽金陵酒,歌吹孫楚樓。忽憶繡衣人[3],乘船往石頭。草裹烏紗巾,倒披紫綺裘。兩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4]。酒客十數(shù)公,崩騰醉中流。謔浪棹???sup>[5],喧呼傲陽侯[6]。半道逢吳姬[7],卷簾出揶揄[8]。我憶君到此,不知狂與羞。月下一見君,三杯便回橈。舍舟共連袂,行上南渡橋。興發(fā)歌綠水[9],秦客為之搖[10]。雞鳴復相招,清宴逸云霄。贈我數(shù)百字,字字凌風飆。系之衣裘上,相憶每長謠。
[注釋]
[1]孫楚酒樓:在金陵水西門外。烏紗巾:亦稱烏紗,又稱唐巾,即烏紗帽,晉至隋為官服,至唐貴賤皆服。太白有《答友人贈烏紗帽》詩:“領得烏紗帽,全勝白接筽?!鼻鼗矗呵鼗春?,流經(jīng)金陵,入江。石頭城:俗稱鬼臉城,故址在今南京清涼山。唐代江流經(jīng)其下。崔四侍御:指攝監(jiān)察御史崔成甫。
[2]“昨玩”二句:語本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詩:“始出西南樓,纖纖如玉鉤?!?/p>
[3]繡衣人:指崔侍御?!稘h書·百官公卿表》:“侍御史有繡衣直指?!睗h武帝時,民間起事者眾,彈壓者衣繡衣,持節(jié)與虎符,發(fā)兵鎮(zhèn)壓。后因稱御史為繡衣直指。見《史記·酷吏列傳》。
[4]王子猷:王徽之。晉人,居山陰,曾雪夜泛舟剡溪訪戴逵,未入門,興盡而返。見《世說新語·任誕》。
[5]謔浪:戲謔談笑?!对娊?jīng)·邶風·終風》:“謔浪笑傲?!焙?停褐负胶U?。棹海客,一作“掉海客”。
[6]陽侯:傳說中的波臣。屈原《九章·哀郢》“凌陽侯之泛濫兮”,洪興祖補注引《淮南子》注:“陽侯,陵陽國侯也。其國近水,溺死于水。其神能為大波,有所傷害,因謂之陽侯之波也?!?/p>
[7]吳姬:吳地美女。
[8]揶揄:嘲笑。揄,讀如“尤”。
[9]綠水:又作“淥水”,古曲名。
[10]秦客:客于秦者,似指謫離長安之崔侍御。搖,搖搖,心神不安?!稇?zhàn)國策·楚策》一:“心搖搖如懸旌?!?/p>
[點評]
本篇記醉飲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通宵達旦,又歌吹至日晚,乘醉泛舟秦淮河,至石頭城訪崔侍御,其裝束、舉動、喧呼,狂態(tài)可掬,是借酒狂以散愁者也。寫與崔侍御相會,故友重逢,飲酒回橈,連袂登岸,發(fā)興狂歌,連宵清宴,贈詩長謠,其坎坷歷落漂泊蹬蹭之感慨,非言語所能盡,惟酒后狂放舉動可以排遣。狂放歡樂背后,正飽含淪落之酸楚,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也。
登金陵鳳凰臺[1]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2]。三山半落青天外[3],一水中分白鷺洲[4]??倿楦≡颇鼙稳眨L安不見使人愁[5]。
[注釋]
[1]鳳凰臺:相傳南朝宋元嘉十六年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音聲和諧,時人謂之鳳凰,因起臺于山,曰鳳凰臺。故址在金陵西南隅花露岡,今江蘇南京第四十三中校園內(nèi)。
[2]“吳宮”二句:謂昔時盛世,今成陳跡。三國吳與東晉,均都于金陵,故特拈吳、晉以代六朝。
[3]三山:在今江蘇南京西南江寧建新長江之濱。山為三個小山頭,未見其高,然遠望則縹緲如在云中。
[4]一水:一作“二水”。白鷺洲,唐時尚在長江中。后漸移與岸接壤而成為陸地。其址在今南京水西門外。
[5]“總為”二句:自傷被讒去朝。因觸景而生愁。浮云能蔽日,陸賈《新語·慎微》:“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月也?!?/p>
[點評]
本篇即景抒情,懷古傷今,為歷來傳誦名篇?;蛞詾閿M崔顥《黃鶴樓》詩,格式似之,然崔詩又似沈佺期《龍池篇》,又何說也!蓋古樂府歌行本有此不避復詞之頂真格,律體初成,帶入此格,遂成定式,實未必師承,亦無須甲乙也。誠哉《唐宋詩醇》之言:“崔詩直舉胸情,氣體高渾,白詩寓目山河,別有懷抱,其言皆從心而發(fā),即景而成,意象偶同,勝境各擅,論者不舉其高情遠意而沾沾吹索于字句之間,固已蔽矣。至謂白實擬之以較勝負,并謬為捶碎鶴樓等詩,鄙陋之談,不值一噱也?!?/p>
天臺曉望[1]
天臺鄰四明[2],華頂高百越[3]。門標赤城霞,樓棲滄島月[4]。憑高遠登覽,直下見溟渤[5]。云垂大鵬翻,波動巨鰲沒[6]。風潮爭洶涌,神怪何翕忽[7]!觀奇跡無倪[8],好道心不歇。攀條摘朱實,服藥煉金骨[9]。安得生羽毛,千春臥蓬闕[10]!
[注釋]
[1]天臺:天臺山。為道教名山,山下有桐柏觀。在今浙江天臺。
[2]四明:四明山。在今浙江寧波西南。為浙東名山,相傳上有四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因名四明山。
[3]華頂:天臺山最高峰??蓶|望大海,觀日月之升。百越,又作“百粵”,越族所居之地,約跨江浙閩粵。
[4]“門標”二句:句法似宋之問《靈隱寺》“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赤城霞,赤城山,火燒巖色赤如霞。在天臺山下。滄島,即海島。
[5]溟渤:泛指大海。
[6]“云垂”二句:當時以為警句。任華《雜言寄李白》詩:“登天臺,望渤海。云垂大鵬飛,山壓巨鰲背。斯言亦好在。”云垂大鵬,典出《莊子·逍遙游》:鯤化為鵬,“其翼若垂天之云”。巨鰲,典出《列子·湯問》:海上五神山由十五巨鰲頂戴于海中。
[7]翕忽:迅疾貌。
[8]無倪:無邊無際。倪,分也,際也。
[9]“攀條”二句:謂服食修煉。朱實,指丹木之實?!渡胶=?jīng)·西山經(jīng)》,丹木“黃華而赤實,其味如飴,食之不饑”。陶潛《讀山海經(jīng)》:“黃花復朱實,食之壽命長?!?/p>
[10]“安得”二句:謂羽化登仙。生羽毛,即羽化,指飛升成仙。蓬闕,指仙山宮闕。
[點評]
本篇當是去朝后入道籍,自東魯南游吳越登天臺時所作,故詩雜仙心,超然世外,求不可求之事以耗其壯志。
留別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1]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門。釣周獵秦安黎元,小魚?兔何足言[2]!天張云卷有時節(jié),吾徒莫嘆羝觸藩[3]。于公白首大梁野[4],使人悵望何可論!既知朱亥為壯士,且愿束心秋毫里!秦趙虎爭血中原,當去抱關救公子[5]。裴生覽千古,龍鸞炳天章[6]。悲吟雨雪動林木,放書輟劍思高堂[7]。勸爾一杯酒,拂爾裘上霜。爾為我楚舞,吾為爾楚歌[8]。且探虎穴向沙漠[9],鳴鞭走馬凌黃河。恥作易水別,臨岐淚滂沱[10]。
[注釋]
[1]于十一兄逖:于逖,為苦學之士,未曾仕進,老于大梁之野。正如其《野外行》詩所云:“有才且未達,況我非賢良。幸以朽鈍姿,野外老風霜?!迸c當時詩人廣事交游。裴十三:裴姓,排行第十三。事跡未詳。
[2]“太公”四句:以姜尚李斯先隱后顯,勉勵二人待時而動。太公,即姜尚,曾屠于朝歌,復釣于磻溪,后出仕周文王,即所謂“釣周”,非釣小魚。見《韓詩外傳》。李斯,出仕前曾與兒牽黃犬出上蔡東門行獵,后事秦始皇,為丞相,即所謂“獵秦”,非獵兔也。見《史記·李斯列傳》。
[3]羝觸藩:喻處于困境。語本《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孔穎達正義:“藩,藩籬也;羸,拘累纏繞也?!?/p>
[4]大梁:今河南開封。
[5]“既知”四句:有棄文就武之意。朱亥,魏信陵君門客,屠戶,有勇力。信陵君奪晉鄙軍以救趙,朱亥以鐵椎擊殺晉鄙。秦趙虎爭,指秦軍圍趙邯鄲事。抱關,指大梁夷門抱關者,即侯嬴。曾為信陵君獻計救趙。均見《史記·魏公子列傳》。
[6]龍鸞:喻華美文采。吳質(zhì)《答魏太子箋》:“摛藻下筆,鸞龍之文奮矣。”此美裴十三之詩文。
[7]“悲吟”二句:用曾子事?!端囄念惥邸范肚俨佟罚骸霸痈谔街?,天雨雪,凍,旬日不得歸,思其父母,作《梁山歌》?!备咛?,指父母。裴十三有思父母之詩作,故以曾子為喻。
[8]“爾為我”二句:用成語。漢高祖謂戚夫人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币姟妒酚洝ち艉钍兰摇贰?/p>
[9]探虎穴:三國呂蒙曰:“貪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見《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沙漠,喻邊塞。此指幽州。
[10]“恥作”二句:用荊軻事。荊軻入秦刺秦王,燕太子丹送至易水,荊軻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見《戰(zhàn)國策·燕策》。
[點評]
白將北游塞垣,于梁宋首途,作此詩留別于十一裴十三兩君,有勸二位進取立功之意,亦表明自己將入軍幕以取邊功。其時安祿山為平盧、范陽、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居幽州,勢已盛而逆未露,喜功者多北上從之;太白幽州之行亦然?;蛘f詩中“探虎穴”語可見白于祿山有“戒備之心”,未必,借用古人語,不可以今人之意揣度。且呂蒙語意亦在邀功取富貴,何須為太白修飾也。
橫江詞六首[1]
一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一風三日吹倒山[2],白浪高于瓦官閣[3]。
二
海潮南去過尋陽,牛渚由來險馬當[4]。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
三
橫江西望阻西秦[5],漢水東連揚子津[6]。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
四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7]。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8]。
五
橫江館前津吏迎[9],向余東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10]。
六
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鯨東蹙百川回[11]。驚波一起三山動[12],公無渡河歸去來[13]。
[注釋]
[1]橫江詞:太白自創(chuàng)樂府新題。橫江,亦名橫江浦,在今安徽和縣東南,與采石磯隔江相對,為古代橫渡長江的要津。
[2]“一風”句:一本作“猛風吹倒天門山”。
[3]瓦官閣:又稱瓦棺閣。原為瓦官寺閣,南朝梁建,高二百四十尺。在今南京西南花露岡一帶。楊齊賢注引《瓦官寺碑》:“江左之寺,莫先于瓦官。晉武帝時,建以瓦官故地,故名瓦官,訛而為‘棺’?;蛞辔粲猩?,誦經(jīng)于此,既死,葬以虞氏之棺,墓上生蓮花,故曰瓦棺。中有瓦棺閣,高二十五丈。唐為升元閣?!?/p>
[4]“海潮”二句:言古者海潮經(jīng)牛渚磯直過尋陽。尋陽,唐之江州,今之九江。牛渚,牛渚磯,在今馬鞍山采石。陸游《入蜀記》二:“采石,一名牛渚,與和州對舉。江面北瓜州為狹,故隋韓擒虎平陳及本朝曹彬下南唐,皆自此渡。然微風輒浪作,不可行?!瘪R當,即馬當山。在今江西彭澤東北長江之濱。古時為江行險阻。
[5]西秦:古秦中,今陜西。此代指長安。
[6]漢水:源出漢中,流經(jīng)陜南,至湖北漢口入長江。此兼指長江。揚子津:在今江蘇揚州南,為古代渡江要津。古代金陵西有橫江津,東有揚子津,皆為保障帝都的江關要塞。
[7]天門:天門山。博望、梁山東西隔江對峙如門,故稱天門。在今安徽馬鞍山當涂西南。
[8]“浙江”二句:謂浙江八月海潮雖壯,然不及天門山風浪之惡。浙江,今之錢塘江。八月十八日海潮最盛。
[9]橫江館:亦名采石驛,渡口驛館。今馬鞍山采石猶有橫江館路。津吏:古代于津渡掌管舟梁之事的官吏。
[10]“郎今”二句:梁簡文帝《烏棲曲》:“采蓮渡頭礙黃河,郎今欲渡畏風波?!?/p>
[11]“海鯨”句:本木華《海賦》所謂橫海之鯨“翕波則洪漣踧踖,吹澇則百川倒流”。
[12]三山:即三山磯,在今江蘇南京西南江寧建新,臨長江,為古時津戍。
[13]公無渡河:化用樂府古題《公無渡河》。
[點評]
本題六首,猶如組詩,意似貫珍,一氣直下,備寫風波之惡,以公無渡河作結(jié),喻世路之艱難,是從古樂府《公無渡河》化出,蓋亦有所感而發(fā)者也。
過崔八丈水亭[1]
高閣橫秀氣,清幽并在君。檐飛宛溪水[2],窗落敬亭云[3]。猿嘯風中斷,漁歌月里聞。閑隨白鷗去,沙上自為群。
[注釋]
[1]崔八丈水亭:在宣城,水亭高閣當在城東宛溪之濱,為崔八之棲隱處。太白居宣城,應是水亭??停碛小肚镆勾薨苏伤に痛薅ǘ蓿吩?。
[2]宛溪:流經(jīng)宣城東。
[3]敬亭:敬亭山,在宣城西北。
[點評]
本篇頌崔八丈之水亭,頗富清幽閑逸之致,當是合崔八情趣。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1]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2],雙橋落彩虹[3]。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4]!
[注釋]
[1]宣城:今屬安徽。謝脁北樓:即高齋,南齊謝脁為宣城太守時所建,人稱謝脁樓,故址在今宣城陵陽山上。
[2]兩水:指城東之宛溪與句溪。
[3]雙橋:指隋朝于宛溪上所建之鳳凰、濟川二橋。見《江南通志》。
[4]謝公:指謝脁。
[點評]
本篇為登宣城北樓有懷謝脁而作。太白于南朝宋齊,最服膺鮑照與謝脁,其樂府歌行得益于鮑,其五言小詩得益于謝。其于謝詩尤為傾倒,即所謂“一生低首謝宣城”(王士禛《論詩》絕句),故結(jié)語云“臨風懷謝公”。
游水西簡鄭明府[1]
天宮水西寺,云錦照東郭。清湍鳴回溪,綠竹繞飛閣。涼風日瀟灑,幽客時憩泊[2]。五月思貂裘,謂言秋霜落。石蘿引古蔓,岸筍開新籜。吟玩空復情,相思爾佳作。鄭公詩人秀,逸韻宏寥廓[3]。何當一來游,愜我雪山諾[4]?
[注釋]
[1]水西:指天宮水西寺,在今安徽涇縣之西五里水西山中,寺址尚存。鄭明府:或說即溧陽縣令鄭晏。作者《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序》云:“邑宰鄭公名晏,家康成之學,世子產(chǎn)之才,琴清心閑,百里大化?!?/p>
[2]憩泊:猶憩息,休憩止息。
[3]“鄭公”二句:謂鄭晏善詩,其詩韻逸氣宏。按,鄭詩今已失傳。
[4]雪山諾:典出佛教故事。釋迦牟尼于雪山修行,稱雪山童子,又稱雪山大士,終得羅剎半偈,而超越十二劫。見《涅槃經(jīng)》十四“圣行品”。雪山,指喜馬拉雅山。文殊往化仙人,即其處。
[點評]
詩寫水西山景色幽清,氣候宜人,夏涼如秋,固約鄭明府來游,以論詩文。太白詠水西寺之詩,今存僅此一首,卻頗能盡水西風致。杜牧《念昔游》三首其三:“李白題詩水西寺,古木回巖樓閣風。半醒半醉游三日,紅白花開煙雨中?!弊阋姶嗽娫谔瞥绊?,是播在人口之作。
新林浦阻風寄友人[1]
潮水定可信,天風難與期。清晨西北轉(zhuǎn),薄暮東西吹。以此難掛席,佳期益相思[2]。海月破圓景,菰蔣生綠池[3]。昨日北湖梅[4],開花已滿枝。今朝白門柳[5],夾道垂青絲。歲物忽如此,我來定幾時?紛紛江上雪,草草客中悲。明發(fā)新林浦,空吟謝脁詩[6]。
[注釋]
[1]新林浦:發(fā)源于牛首山,在金陵西南二十里。
[2]“以此”二句:宋本、繆本俱注:“一本:‘以此難掛席,洄沿頗淹遲。使索金陵書,又叨賢宰知。弦歌止過客,惠化聞京師’?!?/p>
[3]菰蔣:俗稱茭白。
[4]北湖:即玄武湖。在金陵之北,故稱。
[5]白門:指金陵城西門。西屬金,金色白,故西門稱白門。亦借指金陵。
[6]謝脁詩:謝脁有《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又有《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詩。謝脁,南齊詩人,其詩清新雋永,為太白所傾倒。
[點評]
題一作《金陵阻風雪書懷寄楊江寧》,兩題均見于《文苑英華》,字句小異而大同,故編集時合為一詩。綜觀二題,本篇當是寄江寧楊利物,言于新林浦阻風,未能如期赴約至金陵。另本中多四句,贊江寧宰楊利物,今本則因滯留新林浦,而懷念謝脁,并吟詠其新林浦之詩。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1]
仙人東方生,浩蕩弄云海。沛然乘天游,獨往失所在[2]。魏侯繼大名[3],本家聊攝城[4]。卷舒入元化[5],跡與古賢并。十三弄文史,揮筆如振綺[6]。辯折田巴生,心齊魯連子[7]。西涉清洛源[8],頗驚人世喧。采秀臥王屋,因窺洞天門[9]。朅來游嵩峰,羽客何雙雙[10]!朝攜月光子,暮宿玉女窗[11]。鬼谷上窈窕[12],龍?zhí)断卤?img src="https://img.dushu.com/2021/10/05/18310715885965.jpg" alt="" />[13]。東浮汴河水[14],訪我三千里。逸興滿吳云,飄搖浙江汜[15]。揮手杭越間,樟亭望潮還[16]。濤卷海門石[17],云橫天際山。白馬走素車,雷奔駭心顏[18]。遙聞會稽美,一弄耶溪水[19]。萬壑與千巖,崢嶸鏡湖里[20]。秀色不可名,清輝滿江城。人游月邊去,舟在空中行[21]。此中久延佇,入剡尋王許[22]。笑讀曹娥碑,沉吟黃絹語[23]。天臺連四明,日入向國清。五峰轉(zhuǎn)月色,百里行松聲[24]。靈溪恣沿越,華頂殊超忽[25]。石梁橫青天,側(cè)足履半月[26]。眷然思永嘉,不憚海路賒。掛席歷海嶠,回瞻赤城霞[27]。赤城漸微沒,孤嶼前峣兀[28]。水續(xù)萬古流,亭空千霜月。縉云川谷難,石門最可觀。瀑布掛北斗,莫窮此水端。噴壁灑素雪,空濛生晝寒[29]。卻思惡溪去,寧懼惡溪惡[30]。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31]。路創(chuàng)李北海,巖開謝康樂[32]。松風和猿聲,搜索連洞壑。徑出梅花橋,雙溪納歸潮[33]。落帆金華岸,赤松若可招[34]。沈約八詠樓,城西孤岧峣[35]。岧峣四荒外,曠望群川會。云卷天地開,波連浙西大。亂流新安口,北指嚴光瀨[36]。釣臺碧云中,邈與蒼嶺對[37]。稍稍來吳都,徘徊上姑蘇[38]。煙綿橫九疑,漭蕩見五湖[39]。目極心更遠,悲歌但長吁?;貥锍瓰I,揮策揚子津[40]。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風塵[41]。五月造我語,知非佁儗人[42]。相逢樂無限,水石日在眼。徒干五諸侯,不致百金產(chǎn)[43]。吾友揚子云,弦歌播清芬。雖為江寧宰,好與山公群。乘興但一行,且知我愛君[44]。君來幾何時?仙臺應有期[45]。東窗綠玉樹,定長三五枝[46]。至今天壇人[47],當笑爾歸遲。我苦惜遠別,茫然使心悲。黃河若不斷,白首長相思[48]。
[注釋]
[1]魏萬:號王屋山人,后更名顥。崇拜李白,見白于廣陵,白曰:“爾后必著大名于天下,無忘老夫與明月奴?!币虮M出其文,托為編集,后編為《李翰林集》,今佚,存序。王屋山,一名天壇山,其山三重,形狀如屋,故名。主峰在今河南濟源。
[2]“仙人”四句:用東方朔事。東方生,指東方朔。漢武帝侍臣,以滑稽知名。方士附會為神仙?!稘h武內(nèi)傳》:“東方朔一日乘龍飛去,同時眾人見從西北冉冉上,仰望良久,大霧覆之,不知所適?!彼木渌伪?、繆本俱注一本作:“東方不辭家,獨訪紫泥海。時人少相逢,往往失所在?!?/p>
[3]“魏侯”句:典出《左傳·閔公元年》:晉侯賜畢萬魏,以為大夫。卜偃曰:“畢萬之后必大。萬,盈數(shù)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啟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名之大,以從盈數(shù),其必有眾。”此借喻魏萬之繼畢萬之賜魏得大名。
[4]聊攝城:聊城與攝城。今山東聊城與茌平,古稱聊攝。為魏萬原籍。
[5]元化:造化,大自然的發(fā)展變化。
[6]振綺:抖動文綺,形容不費力而有文采。綺,有花紋的絲織品。清汪氏自憲以后四世富于藏書,其藏書樓取太白詩意顏曰“振綺堂”。
[7]“辯折”二句:以魯連子喻魏萬之善辯?!短接[》四六四引《魯連子》:田巴為齊之善辯者,一日服千人。徐劫弟子魯連,年十二,請與田巴辯,曰:“楚軍南陽,趙氏伐高唐,燕人十萬之眾在聊城而不去,國亡在旦暮耳,先生將奈何?”田巴曰:“無奈何?!濒斶B曰:“夫危不能安,亡不能存,則無為貴學士矣。今臣將罷南陽之師,還高唐之兵,卻聊城之眾,為所貴談,談者甚若此也。如先生之言,有似梟鳴,出聲而人惡之,愿先生勿復談也?!碧锇蜑橹鄯?,杜口易業(yè),終身不復談。
[8]清洛:即洛水。黃河支流。
[9]“采秀”二句:謂魏萬隱居王屋。洞天,道教稱王屋山為天下第一洞天。其上有小清虛洞天。洞天門,指此。
[10]“朅來”二句:言與道士偕游中岳。朅來,去?!皝怼弊譃檎Z助詞。嵩峰,中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羽客,道士。
[11]“朝攜”二句:言與仙童游憩。月光子,傳說中的仙童?!断山?jīng)》謂云光童子、月光童子。常往來于天臺、嵩山之間。(見《藝文類聚》七)。玉女窗,相傳嵩山有玉女窗,漢武帝曾于窗中見玉女。宋以后失傳。
[12]鬼谷:相傳戰(zhàn)國時鬼谷先生曾隱居于此。在今河南登封之北。窈窕:山水深邃貌。郭璞《江賦》:“幽岫窈窕?!?/p>
[13]龍?zhí)叮褐妇琵執(zhí)?。嵩山東巖九潭上下相承,稱九龍?zhí)?。為武則天皇后避暑之處。,水流匯集。
[14]汴河水:汴水。源出滎陽,北入黃河。
[15]浙江汜:錢塘江邊。汜,水邊。
[16]“揮手”二句:言于杭州觀潮。杭越,指今浙江杭州紹興一帶。樟亭,亦稱樟樓,后稱浙江亭。古時觀錢塘江大潮之處。故址在今杭州錢塘江邊。
[17]海門:古時錢塘江流經(jīng)今浙江蕭山龕山與赭山之間。兩山峽峙,潮來如束,聲勢倍增,極為壯觀。今江改道,海門已為陸地。
[18]“白馬”二句:寫錢塘潮之壯觀。枚乘《七發(fā)》形容廣陵潮曰:“其少進也,如素車白馬,帷蓋之張”,“凌赤岸,篲扶桑,橫奔似雷行”。
[19]“遙聞”二句:寫游會稽若耶。會稽,今浙江紹興。耶溪,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之南。
[20]“萬壑”二句:寫會稽山水之美?!妒勒f新語·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蘢其上,若云興霞蔚?!辩R湖,又名鑒湖,在今紹興。
[21]“人游”二句:寫泛舟鏡湖感覺。南朝陳釋惠標《詠水詩》:“舟如空里泛,人似鏡中行?!?/p>
[22]“此中”二句:寫入剡中訪古。王許,指王羲之與許詢,均東晉名士,曾隱于剡中沃洲山。
[23]“笑讀”二句:謂經(jīng)曹娥江讀曹娥碑。曹娥,后漢孝女。父死江中,女號哭入水抱父尸,亦溺死??h令為立碑。蔡邕經(jīng)此,于碑上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隱語,后楊修解為“絕妙好辭”。見《世說新語·捷悟》。
[24]“天臺”四句:寫天臺國清寺景色。天臺,天臺山。四明,四明山,天臺山支脈。在今浙江寧波西南。國清,國清寺,隋智禪師所建,在天臺山南麓。五峰,指國清寺周圍的五座小山峰:八桂、靈禽、祥云、靈芝、映霞。
[25]“靈溪”二句:言由靈溪上天臺華頂。靈溪,在今浙江天臺北。孫綽《游天臺山賦》:“過靈溪而一濯,疏煩想于心胸。”華頂,天臺山最高峰,高一萬八千丈。
[26]“石梁”二句:寫度石橋。石梁,即石橋,在天臺山上方廣寺與下方廣寺之間,橫架于深澗之上。為天然巨石,石面寬尺余,非膽大者不敢度。
[27]“眷然”四句:寫由海路至永嘉。永嘉,永嘉郡,即今溫州。海嶠,近海多山之地。赤城,山名,在天臺山下,為火燒巖構(gòu)成,形如雉堞,色如紅霞。
[28]孤嶼:在今浙江溫州之北甌江中。今名江心嶼,有江心寺。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孤嶼媚中川?!睄i兀,又作峣屼,山高險貌。左思《吳都賦》:“爾其山澤,則嵬嶷峣屼?!?/p>
[29]“縉云”六句:寫縉云石門瀑布??N云,今屬浙江。石門,石門山。在今浙江青田。兩峰對峙如門,西南高谷有瀑布。泉自上潭落天壁入下潭,約八十丈。
[30]惡溪:即麗水。源出浙江麗水大甕山。今名好溪。
[31]“咆哮”二句:寫惡溪灘瀨之湍急險惡。七十灘,據(jù)《元和郡縣圖志》載,惡溪九十里間有五十六瀨。
[32]“路創(chuàng)”二句:一本作:“嶺路始北海,巖詩題康樂?!碧鬃宰ⅲ骸袄罟呶魹槔ㄖ?,開此嶺路。惡溪有謝康樂題詩處?!崩畋焙#蠢铉?,曾任北海太守。開元二十三年為括州刺史。見《舊唐書·李邕傳》。謝康樂,即謝靈運??N云有康樂巖,為康樂游宴處?;蚣搭}詩處。
[33]“徑出”二句:謂轉(zhuǎn)向金華。梅花橋,梅花溪上的橋。溪在今浙江金華。雙溪,一曰東港,一曰南港,在金華之南。東港源出東陽,南港源出縉云,二流會于金華城下,故稱雙溪。
[34]“落帆”二句:謂至金華尋赤松子。金華,山名,在今浙江金華之北。《元和郡縣圖志》二十六:“金華山在縣北二十里,赤松子得道處?!背嗨?,即赤松子。葛洪《神仙傳》載,赤松子原名黃初平,牧羊于金華山,一道士攜至石室,服食松脂茯苓,得道成仙,更名赤松子。
[35]“沈約”二句:寫沈約金華遺跡八詠樓。沈約,南朝齊梁詩人,曾任東陽太守。八詠樓,本名玄暢樓。沈約任東陽太守時題八詩于玄暢樓,后人改名八詠樓。樓址在金華城西。岧峣,高峻貌。
[36]“亂流”二句:謂過新安江至富春江。亂流,橫渡。新安口,新安江渡口。新安江為錢塘江支流。嚴光瀨,即七里瀨,在富春江,東漢嚴光隱居于此,因名嚴光瀨,又稱嚴陵瀨。在今浙江桐廬之南。
[37]“釣臺”:二句:謂嚴光釣臺遙對蒼嶺。釣臺,在嚴陵山,東西兩釣臺,各高數(shù)百丈,下臨嚴陵瀨。蒼嶺,即括蒼山。主峰在今浙江臨海西南。
[38]“稍稍”二句:寫由越入?yún)?。吳都,指今江蘇蘇州。姑蘇,指姑蘇臺。故址在今蘇州靈巖山。
[39]“煙綿”二句:寫姑蘇臺上望太湖。九疑,又作九嶷,九嶷山,古稱蒼梧,相傳為云出處。此寫煙云,連類而及于九疑。漭蕩,浩渺。五湖,指太湖。
[40]“回橈”二句:謂復江行至揚州。楚江,指長江。揚子津,長江渡口,在揚州之南。六朝都于金陵,以橫江為西津,以揚子為東津。
[41]“身著”二句:寫魏萬裝束。日本裘,太白自注:“裘則朝卿所贈,日本布為之?!庇勺⑽目芍喝f與晁衡亦有交往。昂藏,氣宇軒昂。
[42]佁儗:癡呆貌。
[43]“徒干”二句:謂事干謁而未見得益。五諸侯,《漢書·高帝紀》注:五諸侯為常山王張耳、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魏王豹、殷王司馬卬。此泛指地方官。百金產(chǎn),中等人家之產(chǎn)?!妒酚洝ば⑽牡奂o》:“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產(chǎn),吾奉先帝宮室,??中咧?,何以臺為!’”
[44]“吾友”六句:約游江寧,訪江寧令。揚子云,漢揚雄。此借喻江寧令楊利物。太白有《江寧宰楊利物畫贊》。弦歌,孔子弟子子游為武城宰,弦歌以教民。山公,晉名士山簡,曾醉酒習家池。此太白自指。
[45]仙臺:天仙所居之處。此指王屋山。
[46]“東窗”二句:以玉樹之長,喻離家之久。玉樹,傳說中之仙樹?!痘茨献印さ匦斡枴罚豪鲋缴嫌兄闃洹⒂駱?、琁樹、不死樹。
[47]天壇:即天壇山。王屋山主峰。
[48]“黃河”二句:王琦《李太白全集》注:“此是倒裝句法,謂白首相思,若黃河之水,終無斷絕時耳?!卑?,不必作倒裝解,知河不可斷而假設其可斷而不斷,宛轉(zhuǎn)遞進,以增強“長相思”之情,此正太白善于心理表達之處。
[點評]
本篇題下有序云:“王屋山人魏萬,云自嵩宋沿吳相訪,數(shù)千里不遇。乘興游臺越,經(jīng)永嘉,觀謝公石門。后于廣陵相見。羨其愛文好古,浪跡方外,因述其行而贈是詩?!保ㄐ蛞槐咀鳎骸耙娡跷萆饺宋喝f,云自嵩歷兗,游溧入?yún)?,計程三千里,相訪不遇。因下江東尋諸名山,往復百越。后于廣陵一面,遂乘興共過金陵。此公愛奇好古,獨往旸表,因述其行李,遂有此作?!保┒虼笸‘?,證之魏萬《金陵酬翰林謫仙子》“謫仙游梁園,愛子在鄒魯。二處不一見,拂衣向江東”諸語,另序所說“自嵩歷兗”及“共過金陵”,更切魏萬行跡。魏之酬詩亦云:“暢然意不盡,更逐西南去。同舟入秦淮,建業(yè)龍盤處?!逼鋽①捎谓鹆晔赂鼮樵斍?。太白在世,即不乏崇拜者與追隨者,是亦詩人之大幸也。偶與魏萬結(jié)忘年之交,因有紀錄千里相訪之詩,遂成詩壇佳話。
清溪行[1]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2]!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3]。向晚猩猩啼,空悲遠游子。
[注釋]
[1]清溪:在秋浦之北,源出考溪,經(jīng)池州入火江。
[2]“借問”二句:謂其清勝于新安江。新安江,一名歙江,源出安徽歙縣,與溪合,東入浙江,其水極清。沈約有《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
[3]“人行”二句:陳釋惠標《詠水詩》:“舟如空里泛,人似鏡中行?!备魅⊙矍熬岸猿杉丫洌槐匾蛞u。
[點評]
本篇與《入清溪山》(亦題《宣城清溪》)一首合題為《宣城清溪二首》,二首辭異而意同,均寫游清溪情景,以山水猿鳥發(fā)興。清溪在秋浦,代宗永泰始劃歸池州,此前屬宣州,故題稱“宣城清溪”。
扶風豪士歌[1]
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撐如亂麻[2]。我亦東奔向吳國[3],浮云四塞道路賒[4]。東方日出啼早鴉,城門人開掃落花。梧桐楊柳拂金井,來醉扶風豪士家。扶風豪士天下奇,意氣相傾山可移[5]。作人不倚將軍勢[6],飲酒豈顧尚書期[7]!雕盤綺食會眾客[8],吳歌趙舞香風吹[9]。原嘗春陵六國時[10],開心寫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報恩知是誰?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離離[11]!脫吾帽,向君笑;飲君酒,為君吟。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黃石知我心[12]。
[注釋]
[1]扶風:天寶元年改岐州為扶風,今陜西鳳翔。扶風豪士,扶風籍之豪士,或疑即溧陽主簿扶風竇嘉賓。
[2]“洛陽”四句:寫安史叛軍之陷洛陽。天津,橋名。橫架于洛陽城中洛水之上。
[3]“我亦”句:一本作“我亦來奔溧溪上”。
[4]浮云四塞:司馬相如《長門賦》:“浮云郁而四塞。”賒:遠。
[5]意氣相傾:鮑照《代雉朝飛》:“握君手,執(zhí)杯酒,意氣相傾死何有!”
[6]不倚將軍勢:辛延年《羽林郎》:“依倚將軍勢,調(diào)笑酒家胡?!贝朔从闷湟?。
[7]“飲酒”句:典出《漢書·陳遵傳》:“遵嗜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嘗有部刺史奏事,過遵,值其方飲,刺史大窮,候遵沾醉時,突入見遵母,叩頭自白當對尚書有期會狀。母乃令從后閣出去?!?/p>
[8]雕盤綺食:形容盛筵。
[9]吳歌趙舞:古代吳娃善歌,趙女善舞。
[10]原嘗春陵:指戰(zhàn)國時代四公子,即趙之平原君、齊之孟嘗君、楚之春申君、魏之信陵君。四公子廣招天下士,門下各有食客數(shù)千人,而食客皆樂為之用。六國:七雄去秦即為六國。此泛指戰(zhàn)國。
[11]“清水”句:王琦《李太白全集》注以為意同古樂府《艷歌行》:“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p>
[12]“張良”二句:用張良下邳圯橋遇黃石公事?!妒酚洝ち艉钍兰摇罚骸敖褚匀缟酁榈壅邘煟馊f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赤松,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或說神農(nóng)時為雨師,出入西王母昆侖石室,隨風雨上下。黃石,黃石公。秦時隱士。張良刺秦始皇未遂,逃至下邳圯橋,黃石公授以太公兵法。味詩意,其時猶不欲隱退,有張良用兵立功之意。
[點評]
安史亂起,兩京陷落,太白擬避地剡中,離開宣城,取道溧陽,醉飲扶風豪士家,為作此歌,歷敘亂后蹤跡及懷抱。所歌對象為豪士,故意氣激揚,與留贈崔宣城詩精神有別。贈崔詩有退隱意,此則有用兵立功意。由此可知其后之從永王璘,乃非偶然也。思想之變化,流于筆端,則如趙執(zhí)信所言“神變不可方物”(《聲調(diào)譜》),此正太白本色。
北上行[1]
北上何所苦,北上緣太行[2]。磴道盤且峻,巖凌穹蒼[3]。馬足蹶側(cè)石,車輪摧高岡[4]。沙塵接幽州,烽火連朔方[5]。殺氣毒劍戟,嚴風裂衣裳[6]。奔鯨夾黃河,鑿齒屯洛陽[7]。前行無歸日,返顧思舊鄉(xiāng)。慘戚冰雪里,悲號絕中腸。尺布不掩體,皮膚劇枯桑。汲水澗谷阻,采薪隴坂長[8]。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草木不可餐,饑飲零露漿。嘆此北上苦,停驂為之傷[9]。何日王道平[10],開顏睹天光?
[注釋]
[1]北上行:樂府相和歌舊題,或說出魏武帝曹操《苦寒行》。《樂府解題》曰:“晉樂奏魏武帝《北上篇》,備言冰雪溪谷之苦。其后或謂之《北上行》,蓋因武帝辭而擬之也。”
[2]太行:太行山。橫亙于山西高原與河北平原之間。
[3]“磴道”二句:言山路險峻。磴道,登山石徑。穹蒼,蒼穹,指天。
[4]“車輪”句:曹操《苦寒行》:“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5]“沙塵”二句:謂安史亂起,戰(zhàn)火自東北幽州延至西北朔方。幽州,今屬北京市。朔方,治所在今寧夏靈武西南。
[6]嚴風:冬天的風?!冻鯇W記》三引《纂要》:冬風曰“寒風、勁風、嚴風”。
[7]“奔鯨”二句:謂叛軍控制黃河南北,攻陷洛陽。鑿齒,獸名,其狀如鑿。喻安史叛軍?!痘茨献印け窘?jīng)訓》:“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p>
[8]隴坂:丘隴坡坂。
[9]停驂:停車。驂,車轅兩旁之馬。
[10]王道平:《尚書·洪范》:“王道平平。”此謂平息叛亂,天下太平。
[點評]
安史之亂,詩人多身經(jīng)戰(zhàn)火,目睹禍難,因發(fā)之于筆端。杜甫之《北征》,為自身經(jīng)歷之實錄;太白此篇《北上行》,則借樂府舊題,寫北方生民經(jīng)歷禍亂之所苦。寫法不同,而時代精神一也。其題既從曹操《苦寒行》化出,其寫法亦多類《苦寒行》之句式,戰(zhàn)亂情景,大體相類,有刻意臨摹,乃歷史之相似也。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1]
浪動灌嬰井,尋陽江上風[2]。開帆入天鏡,直向彭湖東[3]。落影轉(zhuǎn)疏雨,晴云散遠空。名山發(fā)佳興[4],清賞亦何窮!石鏡掛遙月,香爐滅彩虹[5]。相思俱對此,舉目與君同。
[注釋]
[1]尋陽:亦作潯陽,唐屬江州。今江西九江。彭蠡:湖名,即今鄱陽湖。黃判官:黃姓地方官僚佐。余未詳。
[2]“浪動”二句:寫浪井。灌嬰井,又稱浪井,在今九江。井為灌嬰所鑿,后經(jīng)孫權(quán)修復?!对涂たh圖志》云:“井極深,大江中風浪,井水輒動?!?/p>
[3]“開帆”二句:陸游《入蜀記》四:“泛彭蠡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鏡’之句為妙?!碧扃R,形容湖面光平如鏡。彭湖,即彭蠡湖。
[4]“落影”三句:一本作:“返影照疏雨,輕煙淡遠空。中流得佳興?!?/p>
[5]石鏡:彭蠡湖濱,廬山之東懸崖間的一塊圓形巨石,即《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所云“閑窺石鏡清我心”之石鏡。香爐:指廬山香爐峰。二句一本作:“瀑布灑青壁,遙山掛彩虹?!?/p>
[點評]
寫泛舟彭蠡湖之所見所感,全篇充滿動感,浪動,風動,船動,雨動,云動,景亦動,甚切舟行之狀。“名山發(fā)佳興,清賞亦何窮”,點明題旨,然語似寄情山水,意卻別有懷抱。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1]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2]。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3]。五岳尋仙不辭遠[4],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旁[5],屏風九疊云錦張[6],影落明湖青黛光[7]。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8]。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9]。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10]。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11]。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12]。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13]。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14]。
[注釋]
[1]廬山:在尋陽,今江西九江之南。盧侍御虛舟:盧虛舟,字幼真,范陽人,乾元中任殿中侍御史。曾與李白同游尋陽通塘。太白有《和盧侍御通塘曲》。
[2]“我本”二句:《莊子·人間世》:“孔子適楚,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苯虞浭掠忠姟墩撜Z·微子》。楚狂,指接輿?!陡呤總鳌芬詾榻虞洖殛懲ㄖ郑?。按,或以為“接輿”乃接孔子之輿者,非名非字。
[3]黃鶴樓:在江夏黃鵠磯。故址在今湖北武昌蛇山。
[4]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此泛指名山。
[5]南斗:南斗六星,總稱斗宿。見《星經(jīng)》下“斗宿”。
[6]屏風九疊:指廬山屏風疊。在五老峰下。
[7]明湖:指鄱陽湖。在廬山之南。
[8]“金闕”二句:詠廬山之石門與瀑布。金闕,指石門。晉慧遠《廬山記》:“西南有石門,其形似雙闕,壁立千余仞,而瀑布流焉?!比?,指三疊泉承接瀑布水的三道石梁。位于屏風疊之左。
[9]“香爐”二句:寫自山南望瀑布與眾峰。香爐,峰名。瀑布,指黃崖瀑布,與香爐峰對望?;匮马翅?,指重疊的山峰。
[10]白波九道:指長江九派?!渡袝び碡暋贰熬沤滓蟆保讉鳎骸敖诖酥萁绶譃榫诺??!毖┥剑盒稳萁邪桌恕?/p>
[11]“閑窺”二句:寫謝靈運游蹤石鏡。石鏡,指廬山山間巨石。近鄱陽湖?!端囄念惥邸菲擤栆秾り栍洝罚骸笆R在山東,有一團石懸崖,明凈照人?!敝x公,指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謝靈運《入彭蠡湖口》詩云:“攀崖照石鏡?!?/p>
[12]琴心三疊:道教術(shù)語,謂心神和悅。《黃庭內(nèi)景經(jīng)·上清章》:“琴心三疊舞胎仙?!弊ⅲ骸扒?,和也;三疊,三丹田,謂與諸宮重疊也?!?/p>
[13]玉京:即天闕。道教稱三十二帝都,在無為之天。
[14]“先期”二句:典出《淮南子·道應訓》:盧敖游于北海,見一深目鳶肩豐上殺下的奇士,與約為友,共游太陰。奇士曰:“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焙孤?,不著邊際?;蛑笧橄扇恕>袍?,九天。盧敖,燕人,秦始皇召為博士,使求神仙,亡而不返。此借指盧虛舟。
[點評]
本篇詠廬山之美,寄游仙之意,并邀盧虛舟偕游。其寫廬山,非游山紀實,乃綜觀其山水形勝。故其筆法如天馬行空,變幻莫測。以有登仙之意,故山水之間充滿仙氣。所謂“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正透露此中消息。然太白之寫仙,非真述于仙也,乃所謂以不可求之事耗其壯心,亦事功之志不得伸而借游仙以排遣。此詩亦然。
望廬山五老峰[1]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2]。九江秀色可攬結(jié),吾將此地巢云松[3]。
[注釋]
[1]五老峰:在廬山東南,南康城北。石山骨立,突兀凌霄,如五老駢肩,故名。太白曾隱于五老峰下九疊屏。
[2]芙蓉:蓮花。太白常以芙蓉形容山形。如“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古風》其二十),“太華三芙蓉,明星玉女峰”(《江上答崔宣城》),“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望九華山贈青陽韋仲堪》)等。
[3]巢云松:謂隱居于白云青松之間。宋祝穆《方輿勝覽》一七“江東路南康軍”引《圖經(jīng)》曰:“白性喜名山,飄然有物外志,以廬阜水石佳處,遂往游焉。卜筑五老峰下,有書堂舊基。后北歸,猶不忍去,指廬山曰:‘與君再會,不敢寒盟,丹崖綠壑,神其鑒之?!?/p>
[點評]
自廬山東南望五老峰,煙云繚繞,似五老翁列坐于山巔,亦似五雜蓮花并開于水涯。此詩正以芙蓉狀五老。太白筆下之奇峰,多為芙蓉,華不注一芙蓉,華山三芙蓉,九華九芙蓉,黃山三十二芙蓉,此為五芙蓉,真乃妙筆生花也。太白以絕句擅長,然此非律絕,實屬古調(diào),而音響節(jié)奏有勝于平仄聲律,惟太白有此特色。
望廬山瀑布二首[1]
一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shù)十里。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2],半灑云天里。仰觀勢轉(zhuǎn)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3]。空中亂射[4],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5]。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漱瓊液,且得洗塵顏。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6]。
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7]。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8]。
[注釋]
[1]廬山瀑布:當指山南香爐峰前之黃崖瀑布或馬尾瀑布。即所謂“香爐瀑布遙相望”(《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2]河漢:即銀河。一本作“銀河”。
[3]“海風”二句:在唐即為傳誦名句。任華《雜言寄李白》:“登廬山,觀瀑布。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余愛此兩句?!?/p>
[4]射:眾流匯合噴射而下。
[5]穹石:高大的山石。
[6]“且諧”二句:唐寫本作“愛此腸欲斷,不能歸人間”;又,一本作“集譜宿所好,永不歸人間”。
[7]“日照”二句:一作“廬山上與星斗連,日照香爐生紫煙”。前川,繆本作“長川”。
[8]“飛流”二句:即前首“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之意,狀瀑布之高之長。
[點評]
前篇唐寫本題作《瀑布水》,后篇題一本作《望廬山香爐山瀑布》。任華《雜言寄李白》詩,但提及前,或疑其非一時之作,以其意象重復。無論同時所作或非一時所作,其體裁、其寫法均有明顯差異。其寫瀑布,一以實一以虛,一豪雄一清空,各有特色,亦詩體使然也,古風偏于質(zhì)實,絕句則多空靈,故不可以優(yōu)劣論也。銀河之喻為蘇軾所激賞,其詩云:“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詞?!保ㄒ姼鹆⒎健俄嵳Z陽秋》)
江上望皖公山[1]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清宴皖公山,巉絕稱人意[2]。獨游滄江上,終日淡無味。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3]!默默遙相許,欲往心莫遂。待我還丹成,投跡歸此地[4]。
[注釋]
[1]皖公山:又名皖山,與潛山、天柱山相連,三峰鼎峙?;蜃鳛橐簧剑匀旆Q。在今安徽潛山。
[2]“清宴”二句:寫皖公山之清朗奇險。清宴,清朗無云。《漢書·揚雄傳》“于是天清日晏”,顏師古注:“晏,無云也?!毖?,通晏。巉絕,巉峭,險峻貌。陸游《入蜀記》:于皖口北望,正見皖山。知太白《江上望皖公山》詩“巉絕稱人意”,“巉絕”二字為“不刊之妙”。
[3]靈異:指神仙之類。
[4]投跡:止足,停步。
[點評]
此詩當是作于避地司空原之時?!侗艿厮究赵詰选吩疲骸拔覄t異于是,潛光皖水濱。卜筑司空原,北將天柱鄰。雪霽萬里月,云開九江春?!痹娝蕴熘?,即天柱山,是亦皖公山也,自司空原可望而收入眼底。其時當是永王之案尚未了結(jié),故詩有遁世之意。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1]
張公多逸興,共泛沔城隅[2]。當時秋月好,不減武昌都[3]。四坐醉清光,為歡古來無。郎官愛此水,因號郎官湖。風流若未減,名與此山俱[4]。
[注釋]
[1]沔州:或謂漢陽郡,治所在今湖北漢陽。郎官湖:原稱南湖,原湖已涸,故址在今漢陽城內(nèi)。太白更其名曰“郎官湖”。題下有《序》云:“乾元歲秋八月,白遷于夜郎,遇故人尚書郎張謂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漢陽宰王公觴于江城之南湖,樂天下之再平也。方夜水月如練,清光可掇。張公殊有勝概,四望超然,乃顧白曰:‘此湖古來賢豪游者非一,而枉踐佳景,寂寥無聞。夫子可為我標之嘉名,以傳不朽?!滓蚺e酒酹水,號之曰郎官湖,亦由鄭圃之有仆射陂也。席上文士輔翼、岑靜以為知言,乃命賦詩紀事,刻石湖側(cè),將與大別山共相磨滅焉。”
[2]“張公”二句:謂張謂宴白于沔州城南。張公,張謂,天寶二年進士,奉使長沙,大歷間為禮部侍郎。
[3]武昌都:指江夏。今湖北武昌。
[4]此山:指大別山。在郎官湖上。位于今漢陽龜山之側(cè)。
[點評]
流放途中作此,詩雖寫苦中作樂,而豪興卻不減當年,此太白之所以為太白也。
宿巫山下[1]
昨夜巫山下,猿聲夢里長[2]。桃花飛淥水,三月下瞿塘[3]。雨色風吹去,南行拂楚王[4]。高丘懷宋玉[5],訪古一沾裳。
[注釋]
[1]巫山:在三峽之中,為楚蜀交界,有十二峰,以神女峰最著名。
[2]猿聲:三峽多猿?!端?jīng)注·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3]瞿塘:即瞿塘峽,又稱夔峽,在白帝山下夔門之東。
[4]“雨色”二句:用宋玉《高唐賦》所寫楚襄王夢巫山神女“旦為朝云,暮為行雨”事。
[5]高丘:楚有高丘之山。屈原《離騷》:“哀高丘之無女。”此指巫山。宋玉:楚人,曾為楚襄王大夫。相傳為屈原弟子。
[點評]
本篇寫流夜郎遇赦出峽宿巫山下次日訪古情懷。此前曾作《自巴東舟行經(jīng)瞿塘峽登巫山最高峰晚還題壁》詩,知其晚還即宿巫山下?;蛘f此詩作于初出川,味其意境,蒼涼沉雄,似非青年所作,定為遇赦回舟之作無誤。嚴羽《滄浪詩話·詩體》:“有律詩徹首尾不對者?!保ㄊ⑻浦T公有此體……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從字順,音韻鏗鏘,八句皆無對偶)本篇及《長信宮》、《牛渚夜泊》皆屬無對之律詩,楊慎《升庵詩話》二則以為“乃是平仄穩(wěn)貼古詩也”。太白善古風,故雖聲調(diào)入律,其體猶古也。
我行巫山渚[1](古風其五十八)
我行巫山渚,尋古登陽臺[2]。天空彩云滅,地遠清風來。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荒淫竟淪沒,樵牧徒悲哀[3]。
[注釋]
[1]巫山渚:巫山長江水邊。
[2]陽臺:為巫山神女遺跡。楚襄王夢巫山神女薦枕席,神女去時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币娝斡瘛陡咛瀑x》。臺址在今巫山陽臺山上。
[3]樵牧:樵夫牧豎。句意謂楚襄王以荒淫誤國而今遺跡亦已淪沒,山野之人且為之悲哀。
[點評]
本篇為巫山吊古傷懷之作,不勝感慨。寫景抒情融而為一,前人稱為“雙行”技法。王夫之《唐詩選評》曰:“三、四本情語,而命景正麗,此謂雙行。雙行者,古今文筆之絕技也?!币嗲橐嗑埃视杏嗖槐M。
荊門浮舟望蜀江[1]
春水月峽來[2],浮舟望安極?正是桃花流,依然錦江色[3]。江色綠且明[4],茫茫與天平。逶迤巴山盡[5],遙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鶯。芳洲卻已轉(zhuǎn),碧樹森森迎。流目浦煙夕,揚帆海月生。江陵遙識火[6],應到渚宮城[7]。
[注釋]
[1]荊門:山名,與虎牙相對,在宜都西北。郭璞《江賦》:“虎牙嵥豎以屹崒,荊門闕竦而磐礴?!笔窠洪L江未出峽稱蜀江。出峽后稱楚江,入?yún)呛蠓Q吳江。
[2]月峽:即明月峽。峽首南岸壁高四十丈,有圓孔,形若滿月,故名。在今四川巴縣境內(nèi)。
[3]錦江:又稱濯錦江。岷江支流。流經(jīng)四川成都。
[4]“江色”句:陸游《入蜀記》曰:“與兒輩登堤觀蜀江,乃知太白《荊門望蜀江》詩‘江色綠且明’,為善狀物也?!?/p>
[5]巴山:又名大巴山,為川陜邊界。此泛指巴蜀之山。
[6]江陵:唐為荊州治所。今湖北荊州。
[7]渚宮:楚宮,故址在今荊州沙市。
[點評]
本篇當是夜郎赦還出川過荊門時所作,其情調(diào)頗為深沉,已無初出夔門之輕快。其寫江行所見兩岸景物,非獨善繪其色,如陸游所激賞之“江色綠且明”,且亦善狀其態(tài),如“花飛出谷鶯”。景色空明流動,詩亦圓轉(zhuǎn)多姿。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1]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2]。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3],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釋]
[1]夏十二:夏姓,排行十二,事跡不詳。岳陽樓:岳州西城門樓,下臨洞庭。在今湖南岳陽之西。
[2]洞庭:即洞庭湖。
[3]下榻:用陳蕃為徐穉下榻事。見《后漢書·徐穉傳》。借指留宿處。
[點評]
本篇為太白登岳陽樓詩,與孟浩然、杜甫之作相較,似不及孟杜岳陽樓詩之知名,然自有其韻味。雖無雄豪之概,卻有清遠之致。蓋太白之“遭逢二圣主,前后兩遷逐”,已不復有豪雄之氣,心境已歸淡遠矣,故詩有清遠之致也。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1]
一
洞庭西望楚江分[2],水盡南天不見云。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3]。
二
南湖秋水夜無煙[4],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三
洛陽才子謫湘川[5],元禮同舟月下仙[6]。記得長安還欲笑,不知何處是西天[7]。
四
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醉客滿船歌白苧[8],不知霜露入秋衣。
五
帝子瀟湘去不還[9],空余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10]。
[注釋]
[1]刑部侍郎曄:李曄,為文部侍郎李之弟,任刑部侍郎。以忤宦官李輔國,貶嶺南尉。見《舊唐書·李峴傳》。中書賈舍人至:賈至,曾任中書舍人,出任汝州刺史,以汝州失守,貶岳州司馬。
[2]楚江:指長江。長江入楚稱楚江。
[3]湘君:湘水之神?;蛘f舜妃娥皇、女英死于江湘,俗稱湘君。見《列女傳》。
[4]南湖:指岳州洞庭湖。唐時湖在岳州巴陵縣南一里余。
[5]洛陽才子:指賈誼。借喻賈至,至亦洛陽人。
[6]“元禮”句:用李膺(字元禮)事。《后漢書·郭太傳》載,郭林宗還鄉(xiāng),送者甚眾,林宗惟與李膺同舟,眾望之如神仙。以李膺喻李曄。
[7]“記得”二句:暗用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西向笑?!币猹q思念長安。
[8]白苧:樂府清商調(diào)曲名,為吳人所歌。
[9]帝子:指堯女娥皇、女英。《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
[10]君山:又名湘山,在洞庭湖中?;蛟葡婢梗拭?。見《元和郡縣圖志》江南道岳州。
[點評]
本題五首,寫與李曄,賈至泛舟洞庭事。三人曾榮耀于長安,而今俱為遷客,流落至此,故別具情懷。發(fā)而為詩,雖帶清愁,卻自有瀟灑之態(tài)。即目綴景,托古抒情,境界宏闊,意緒悠揚,有清空淡遠之致。俞陛云謂:“寫景皆空靈之筆,吊湘君亦幽邈之思,可謂神行象外矣?!保ā对娋硿\說續(xù)編》)庶幾得其神韻。或謂“太白《洞庭》五絕,結(jié)句三用‘不知’二字,亦強弩之末也”(《柳亭詩話》),殊不知唐人興之所至,發(fā)言為詩,豈遑斟酌也。誠如楊慎《升庵詩話》所云:“大抵盛唐大家正宗作詩,取其流暢,不似后人之拘耳?!?/p>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1]
一
今日竹林宴[2],我家賢侍郎。三杯容小阮[3],醉后發(fā)清狂。
二
船上齊橈樂,湖心泛月歸。白鷗閑不去,爭拂酒筵飛。
三
刬卻君山好[4],平鋪湘水流。巴陵無限酒[5],醉殺洞庭秋。
[注釋]
[1]侍郎叔:指刑部侍郎李曄。時由刑部貶職嶺南。
[2]竹林宴:晉阮籍、阮咸叔侄預竹林之飲。事見《晉書·阮籍傳》。喻與侍郎叔李曄同醉于洞庭。
[3]小阮:指阮咸。作者自喻。
[4]君山:在洞庭湖中。
[5]巴陵:唐縣名,岳州所在地,今湖南岳陽。
[點評]
本題三首,均五言絕句,寫與李曄泛舟洞庭,語似醉似狂,卻愈奇愈豪,自是太白本色。正所謂“率爾道出,自覺高妙”(明郝敬《批選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