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二
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jīng)冬猶綠林。注07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注08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注09
運命唯所遇,循環(huán)不可尋。注10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注11
評析
本詩的比興意象依然來自屈原,托物喻志之意明顯。橘是嘉木,屈原曾作《橘頌》以自喻高潔之志。
此時張九齡謫居荊州,而荊州州治江陵,是屈原故國楚國的郢都。橘本來產(chǎn)自南國,作者也是南人,與南橘淵源很深,故以江南丹橘自比。桃李與橘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前者媚時,后者傲冬。詩人以丹橘自喻,表示心性上與桃李自有分別。最后兩句為桃李之被寵譽、丹橘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注釋
注07 猶:依然。丹橘地處江南,經(jīng)過寒冬仍然長勢蔥蘢。
注08 伊:是。歲寒心:橘樹耐寒的本性。
注09 可以將丹橘奉獻(xiàn)給尊貴的客人,無奈山嶺阻隔重重。
注10 命運只能順從,隨遇而安,它周而復(fù)始循環(huán)的原因難以推究。
注11 徒言:只說。樹:動詞,種。此木:丹橘。除了桃李難道丹橘就沒有樹蔭可依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