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1]
“又是花園去了,不弄得一身綠不回來?!?/p>
我仿佛躲在窗臺下,咬著舌頭聽過這些話,然后輕輕的躡足走進房間里,用一個笑等待被發(fā)現(xiàn)。忽然從背后抽出一支花。我喜歡紅花,但是抽的一枝玉色的,我的頭發(fā)亂了,我得去梳,頭發(fā)軟軟的,說明一切感覺。
我想我開始留意呵,應(yīng)是在我們那個花園里。我記不起甚么時候我第一次走到花園里去。但我覺得我那一身綠。我到花園里去,并非想去得到些甚么,好像我就只為了到那里面去。我知道那是我們的家的一部分,而那邊卻不住人,我就得去,像許多以過程為完成的探險家一樣。我也不知道我在里面做些甚么,可是一進去,就是半天。我們所玩的事物無非還是在家里玩的,但是在家里玩就不會需要那么些時候。
——一身綠,一身綠,那是千真萬確的。小孩子對于草的興趣遠比對于花的大得多。草是床,是凳子,可以從心所欲作為一切的東西。我的肘彎膝蓋,凡是衣服容易破的地方,沾染草汁尤其甚多。巴根草帶紅色的莖很頑強,把我的鞋底磨得很滑,還發(fā)青黑色的光,我老懷疑巴根草里有鐵。但他們不會注視我的鞋底。
我們家里很靜。我很能分辨這種靜與我們小學校課堂里的靜不同,我們小心藏住自己的聲音,就像藏住口袋里一個黃嘴的麻雀一樣。好在這是有限度的。先生說,你們一齊讀罷:“亞洲的東邊……”“紀元前四百七十一年……”我們的聲音里有共同的歡喜,一面讀,一面聽。聽下課鈴就要響了??墒羌依锖蛯W校里不同,靜不為我們所有,我們是屬于靜的,一種沒有起始也不會結(jié)束的靜。我是喜歡這種靜的,它那么溫和,那么精致,又那么憂郁。
甚么都很好。我喜歡父親翻書的聲音,從那聲音里,我覺得書頁極薄,而且像微干的雞蛋殼里的那層膜子那么白。青鐺子鳥在青玉池里洗澡了,一團小霧在陽光里,陽光里有一道淺虹。這些,只如水面上的一個水紋,消失與產(chǎn)生一樣自然。而晚上,燈光把簾子的影子鋪在地上,我常想我在簾影里。似乎我便不在其他之中了。后來我想我至少還在靜的里面。
但是我分不出花園里的靜與家里的靜有甚么不同。雖然我知道,很確信不移,那是不同的。我想找一個理由解釋這個不同,可是除了那里面沒有人之外,我找不出更好的解釋了。
圍墻外面是一個狹長的天井。天井兩端種了一棵桂花和一棵玉蘭。風吹在兩棵樹的葉子上發(fā)出不同的聲音,曾經(jīng)想移到園里去,免得寒天不住掉葉子。祖父說,“老了不行了”,不知哪一年上竟毫無預(yù)備的死了。既在生前,也似乎很少開過花。
這個天井是“站磚”鋪的,顏色比別處深得多。因為狹長風少,夏天我們不到這里乘涼。用人在這里洗衣服,故終年有肥皂氣味。
總之我不喜歡這個地方。不會在這里連繾而把到花園去的念頭消化了。有一陣我在這里捉到好些好些黑蘆蜂,但我愿把這個記憶放在園里。
[1] 本篇原載1943年7月24日《春秋導(dǎo)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