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暮春
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1]?;◤嚼镆环L(fēng)雨,一番狼藉[2]。紅粉暗隨流水去[3],園林漸覺清陰密。算年年落盡刺桐花,寒無力[4]?!⊥ピ红o,空相憶[5]。無處說,閑愁極。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6]。尺素如今何處也[7]?彩云依舊無蹤跡[8]。謾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9]。
[1]“家住江南”二句:清明,節(jié)令名,立春之后為雨水、驚蟄、春分、清明。寒食,清明前一日或前二日。《荊楚歲時記》載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為寒食,而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一五稱:“民間以冬至后一百四日始禁火,謂之私寒食,又謂之大寒食?!迸f日民間在寒食日禁生火做飯,相沿成習(xí),為的是紀(jì)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他因隱于綿山中,晉文公燒山相逼,不出,被燒死。作者南歸后,于隆興元年(1163)度過了第一個清明寒食,此年在江陰軍簽判任度過的是第二個清明寒食,因此有“又過了”的話。
[2]“花徑里一番風(fēng)雨”二句:指風(fēng)雨過后,落花滿地,一片零亂不整的景象。符離之戰(zhàn)的潰敗,大出宋孝宗和張浚等朝臣的意外,他們在當(dāng)時惶懼不知所措。張浚在失利之后,乞遣使請和,又自請致仕退休,而孝宗的恢復(fù)之志也從此大為衰退。滿地落花,遭人踐踏,一片凌亂,似暗喻時局。
[3]紅粉:紅白兩色,指落花。暗:無聲息。秦觀《望海潮·洛陽懷古》詞:“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p>
[4]“算年年落盡刺桐花”二句:算,概括之詞,總括最近數(shù)年之事,可作“看來”“歷數(shù)”解釋。刺桐花,韓鄂《歲時紀(jì)麗》卷一:“清明之日,桐始開花?!眳翘幒瘛肚嘞潆s記》卷六:“刺桐花,深紅,每一枝數(shù)十蓓蕾,而葉頗大,類桐,故謂之刺桐?!敝x維新《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別集卷三三:“謂之刺桐,皆夏初始花也?!錁涓叽蠖θ~蔚茂,初夏開花,極鮮紅。如葉先萌芽而其花后發(fā),則五谷豐熟?!薄渡教盟量肌芬≈^詩句:“聞得鄉(xiāng)人說刺桐,花如后發(fā)始年豐。我今至此憂民切,只愛青青不愛紅。”宋人說刺桐在夏初開花,如果先葉后花,則預(yù)示豐年。而辛詞卻說清明寒食日刺桐花已經(jīng)落盡,與上述記載均有不合。而其意大概是說,這幾年都是不到夏日刺桐花便先已落盡,看來是春寒料峭,刺桐花生命力不強(qiáng)所致。作者寫這種反常的季節(jié)現(xiàn)象,應(yīng)當(dāng)是暗喻恢復(fù)大業(yè)所受到的挫折,以及年來諸般令人煩惱之事。
[5]空相憶:空,徒然。言苦憶而無結(jié)果。
[6]“怕流鶯乳燕”二句:流鶯乳燕,飛鶯和哺育幼雛的燕。消息,內(nèi)中情形。這兩句上承“庭院靜,空相憶。無處說,閑愁極”四句,流鶯和乳燕都是棲息庭院的鳥,主人公苦苦的思念和無人可以訴說的寂寞,怕被鶯燕得知而四處張揚(yáng)傳播。
[7]尺素:一尺左右的生絹,指書信。古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有句:“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p>
[8]彩云:詩詞中多喻美好的人或事物。李白《古風(fēng)》:“天空彩云滅,地遠(yuǎn)清風(fēng)來?!卑拙右住逗喓喴鳌罚骸按蠖己梦锊粓岳?,彩云易散琉璃脆。”
[9]“謾教人羞去上層樓”二句:謾,同“漫”,聊且,胡亂的意思,也可以作空、徒然講。羞去,怕去。平蕪,長滿雜草的平原。李白《菩薩蠻》詞有“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句,此詞的主人公怕上層樓,當(dāng)也是因為怕見了平原上的碧草而傷心。
【點(diǎn)評】
據(jù)上片“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句,知此詞是作于作者南歸的第二個暮春之后,即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四月。作者在詞中所寫,雖然都是春末景象,卻與當(dāng)時的政治形勢有關(guān)。宋孝宗是一位頗有志于恢復(fù)失地的皇帝,他即位之后,起用主戰(zhàn)派重臣張浚,并在隆興元年(1163)的夏季發(fā)動了對金符離之戰(zhàn)??上в捎跍?zhǔn)備不夠充分,更由于張浚等人的舉措指揮不當(dāng),宋軍在小勝之后遭到金軍反擊,在符離潰敗。此后,宋廷在對金策略上陷入了和戰(zhàn)不定的被動局面。這首詞的“一番風(fēng)雨,一番狼藉”句,正是以詩中常用的比興手法,暗指符離之戰(zhàn)的慘敗。而下片所寫,更是借夏日景物寫作者心中的彷徨和迷惑,真實地反映了作者在南歸之初的一段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