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有才華的“小孩”
啟功曾有一個被叫得很廣的雅稱:“小孩”。這個雅稱的創(chuàng)造者,就是啟功的恩師陳垣先生。
1933年,啟功已經(jīng)21歲了。這時候,他急于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以維持生計。啟功的曾祖父溥良的一個門生名叫傅增湘,曾在北洋軍閥政府教育部擔任過教育總長,正巧那時他是輔仁大學的校董,而陳垣是校長,于是傅先生就打算把啟功推薦給陳垣先生,意在為啟功找一個謀生的機會。
傅增湘先生帶著啟功所寫的文章,專程去找了陳垣校長,結果令人大為振奮。啟功第一次呈給陳垣的習作就立刻博得了這位校長的喜歡,他還不停地夸獎啟功,認為他小小的年紀就寫得這么一手好文章,實在難得。歡喜之余,陳垣先生還將啟功親昵地稱為“小孩”,后來,由陳垣先生首創(chuàng)的這個雅稱,就在啟功的同輩人中流傳開來了,許多人都喜歡用“小孩”這個詞稱呼啟功。
傅增湘從陳垣處回來后,高興地對啟功說,陳校長看了你的作品,說你“寫作俱佳”,他對你的印象不錯,你可以去見他一面了——得到陳垣的肯定,這對啟功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在啟功去見陳垣之前,傅增湘囑咐他說:“無論工作能不能得到安排,你總要勤向陳先生請教。學到做學問的門徑,這比得到一個職業(yè)還要重要,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眴⒐斡浉迪壬膰诟?,去輔仁大學拜見了陳垣。
關于這對有著半個世紀情誼的師生的初次見面,啟功一直有著清晰的回憶。在《夫子循循然善誘人》一文中,啟功回憶說,他與陳垣老先生的初次見面是在輔仁大學的校長辦公室里。第一次看到陳垣,他的感覺是陳垣校長“眉目間肅穆威嚴”,因此“未免有些害怕”,但讓啟功沒有想到的是,看上去很威嚴的這個大學校長卻一把拉住啟功的手,說:“我的祖父陳簡墀和你的祖父溥良,是同年翰林,這樣說起來,我們還算得上師生世交呢!”雖說陳垣早年參加了辛亥革命,接受了進步思想,對科舉制度這一套早就不那么講究了,但是這一席話拉近了陳垣和啟功的距離。用啟功的原話說,陳垣的這番話,在二人之間,就像是“拆了一堵生疏的墻壁”。啟功和陳垣校長的初次見面,就以這樣的方式開始了,這也拉開了啟功——這個有才華的“小孩”,和恩師近半個世紀師生情誼的序幕。在啟功此后漫長的人生中,這個小孩與老師的每次見面,都會為他換去舊思想,灌注新營養(yǎng)。啟功說:“在今天如果說予小子對文化教育事業(yè)有一滴貢獻,那就是這位老園丁辛勤灌溉時的汗珠。”由此可見,陳垣對啟功的影響是多么的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