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jié) 典故與中華服飾器物文化

中華典故 作者:張林


第五節(jié) 典故與中華服飾器物文化

1.“被褐懷玉”的典故

典故出于《老子》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本意是指身著粗布衣服而懷抱美玉,用以比喻出身貧寒卻有真才實學(xué)之人。

2.“披裘負(fù)薪”的典故

典故出于《論衡·書虛》:延陵季子出游,見路有遺金。當(dāng)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吾當(dāng)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季之謝之,請問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語姓名!”遂去不顧。

春秋時期,吳王最小的兒子延陵季子季札經(jīng)常出使各國。他出使齊國時在路邊發(fā)現(xiàn)一塊金子,叫路邊砍柴人去揀。沒想砍柴人說我五月天還披著皮襖,背柴禾,像那種揀金子的人嗎?延陵季子感到遇到高人,非常慚愧。披裘負(fù)薪指穿著裘褐,背著柴薪。形容志高行潔的隱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