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頎

唐詩三百首鑒賞大全集 作者:(唐)李白 等著,雅瑟 主編


李頎

詩人名片

李頎(690—751)

籍貫:趙郡(今河北趙縣)

作品風格:奔放豪邁,慷慨悲涼


詩人小傳:少時家富,后傾家破產,李頎隱居潁陽(今河南省登封西)苦讀詩書多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考取進士,曾任新鄉(xiāng)縣尉,后辭官歸隱。

李頎一生交游廣泛,和當時的著名詩人王昌齡、高適、王維等關系密切。李頎擅長五、七言歌行體。詩內容涉及較廣,邊塞詩成就最大,是邊塞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頎還善長用詩歌來描寫音樂和塑造人物形象。《全唐詩》中存李頎詩三卷。

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注】

①古從軍行:“從軍行”是樂府古題。因為此詩內容是當時之事,為避忌諱,所以在題目前加一“古”字。②烽火:是古代邊防軍事通訊的重要手段,燃起烽火表示國家邊防出現戰(zhàn)事。③刁斗:是古代軍隊中一種銅制炊具,容量一斗。白日里它可供人做飯,夜晚時,用它敲擊巡更。④公主琵琶幽怨多:典故出自漢武帝時,江都王劉建女細君嫁烏孫國王昆莫,擔心她途中煩悶,樂工帶上多種樂器供她娛樂,其中就有琵琶。⑤“聞道”:這里有一個典故,據《史記·大宛傳》中記載:“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漢軍攻大宛,攻戰(zhàn)不利,請求罷兵。漢武帝聞之大怒,派人遮斷玉門關,下令:‘軍有敢入者輒斬之?!眱删湟庵^邊戰(zhàn)還在進行,戰(zhàn)士只得隨著將軍去拼命。⑥“蒲桃”句:出自典故,漢武帝為求得天馬(今阿拉伯馬)開通西域,亂起戰(zhàn)端,當時,和馬一起被引進的還有葡萄和苜蓿種子,漢武帝將它們種滿了離宮別館。蒲桃,指現在的葡萄。


本詩以從軍征戰(zhàn)為題材,描寫了邊塞戰(zhàn)士們的艱苦生活,諷刺當權者興師動眾、窮兵黷武,無視戰(zhàn)士們的生死,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痛苦。

alt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本詩首先描寫了白天軍隊中的緊張生活。這句話的意思是,白日里,戰(zhàn)士爬上山觀望四方有沒有燃起的烽火警報;黃昏時候,戰(zhàn)士帶著戰(zhàn)馬去交河邊飲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魯番西,這里泛指邊疆的河流。

白日里的情況寫完后,接著詩人又描繪了夜色下的軍隊生活?!靶腥说蠖凤L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夜晚里,軍隊中風沙暗卷,一片朦朧昏黑,只能聽到軍營中用來打更的刁斗敲擊聲和那悲切幽怨的琵琶聲?!靶腥恕笔侵赋稣鲗⑹?,與下一句中的“公主”呼應,這里詩人引用了“公主琵琶”這個典故,在注釋中我們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女兒遠嫁邊塞,自當非常凄楚,所以,這琵琶彈奏的也是凄涼哀怨的曲調。清冷的刁斗聲和琵琶聲兩相共鳴,奏出了邊塞的蕭瑟和哀怨之聲。

詩文在前四句從時間上描繪邊疆環(huán)境。接著,又從空間上著墨,渲染邊疆的環(huán)境?!耙霸迫f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瘪v軍的營房四周空曠荒涼,一個“萬里”極言邊疆的遼闊。雨雪紛紛,直到與大漠相連,“紛紛”表明了大雪之大,烘托了環(huán)境的寒冷。這兩句給我們描繪了一幅荒涼、孤寂而凄冷的邊陲環(huán)境,讀來讓人產生一種悲壯的凄涼。以上六句縱橫時間和空間,全面展現了邊陲戰(zhàn)士們的艱苦生活。

接著“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意思是胡地的大雁哀鳴,夜夜在空中驚飛不停。胡人個個痛哭,淚流滿面。詩人沒有抒發(fā)從軍戰(zhàn)士們內心的痛苦,而是寫本地大雁和人的哀苦表現,本地的動物和人尚且還日夜哀哭,更何況是遠赴邊陲戍守的唐軍將士們,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凄慘和苦悶?!耙挂埂薄ⅰ半p雙”兩個疊詞,增強了該詩的感情色彩。

邊陲環(huán)境惡劣和從軍戰(zhàn)士們生活艱苦,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士們順其自然,就會想到班師回朝,可是“聞道玉門猶被遮”一句,了斷了他們歸家的愿望,這句是出自漢武帝時下令不得度玉門關的典故(注釋中有詳細的介紹),暗中諷刺了當朝皇帝不體恤邊防戰(zhàn)士,一意孤行。接著,詩人又說既然不能停止戰(zhàn)爭,回歸家園,那么“應將性命逐輕車”,就只能跟隨將領和敵人拼死戰(zhàn)斗。而最后能見到的是“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一個“年年”表明這種慘烈的情況經常能見到,這都是皇帝窮兵黷武造成的,其中的悲憤之情依然見諸筆端。接著詩句節(jié)奏由緊變松,寫到“空見蒲桃入漢家”,年年將士們忠骨埋疆場,換來的是什么,只不過是一些西域的“蒲陶”和“苜宿”的種子罷了,這沉重的代價和區(qū)區(qū)的植物種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多么大的一個諷刺,由此可見,帝王多么輕視將領的性命,多么草菅人命??!

這首七言詩一句緊似一句,步步緊逼,感情色彩也逐漸強烈,句句極力描述邊陲戰(zhàn)士們的艱苦生活,最后一句,輕輕一筆,是對前面將士們付出生命代價的一種巨大的諷刺,使全詩的感情氣氛達到了高潮。詩人巧用疊詞、對句等使整首詩節(jié)奏錯落有致,在節(jié)奏鮮明的詩句中抒發(fā)了強烈悲壯的感情。

后人點評

明人邢昉:音調鏗鏘,風情儋冶,皆真骨獨存,以質勝文,所以高步盛唐,為千秋絕藝。(《唐風定》卷七)

送魏萬之京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alt


【注】

①魏萬:又名顥。詩人,肅宗上元年(760—761)進士。曾隱居王屋山,自號王屋山人。②游子:指魏萬。③河:指黃河。王屋山在黃河的北岸,所以要去長安就必須渡過黃河。④關城:指潼關。⑤御苑:皇宮的庭苑。這里代指京城。砧聲:搗衣聲。


李頎晚年隱居潁陽時,魏萬要去長安,和詩人辭別,詩人寫下了這首情真意切的送別詩,表達了對魏萬的關心和勉勵。

開頭兩句“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寫詩人聽說魏萬在微霜初降的秋夜渡黃河去了長安。魏萬的家在黃河北岸,所以想要去長安就必須渡過黃河。哀婉的離歌、凄寒的秋霜,將離愁別緒渲染得更加凄涼、哀傷。而詩人顛倒兩句的順序,突出離別,也表明了詩人和魏萬之間深厚的友誼。

接下來四句,寫詩人想象魏萬去京城途中看到的景象?!傍櫻悴豢俺罾锫牎保锶ゴ簛?,往返奔徙的大雁就像奔波的游子,大雁凄哀的鳴叫讓人不忍去聽。這一句承接上一句,進一步渲染友人離去的哀愁氣氛?!霸粕經r是客中過”,更何況是身處云霧繚繞的山野中滿腹惆悵的游子呢?他們坐在迷茫的云山中,身居他鄉(xiāng)異常孤寂,前途迷茫,自然黯然神傷,就更不敢聽大雁的鳴叫了。

漫長而孤單的旅途后,魏萬就該到潼關了,“關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意思是友人在黎明的曙光中向前走,越走越冷,好像是曙色把寒氣催來了。長安城里,也許人們都換上了厚衣,家家戶戶忙著搗衣,準備過冬,這樣的情景更容易使人產生思鄉(xiāng)之情?!按摺北砻魈鞖庠絹碓嚼??!罢杪暥唷奔纫r托身處繁華都市的寂寞,又暗示獨居異地他鄉(xiāng)的凄涼。這兩句蘊含了詩人的深沉情感。想當年,詩人曾經在長安歷盡辛酸,追憶往事,不由發(fā)出感慨?!按吆焙汀跋蛲矶唷币舶凳緯r間飛逝、人生苦短,為結尾兩句詩人對友人的勸誡作鋪墊。

最后兩句“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是詩人對魏萬的忠告。他勸勉魏萬到了長安之后,不要只看到城內行樂的地方,沉溺其中,白白地讓大好時光流逝,應該抓緊時間成就一番事業(yè)。一個“莫”字不容友人置疑,表現了詩人的長者風范。一個“易”字體現詩人語重心長,感情真切。這兩句情調沉厚悲涼,但感情真摯。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詩人長于煉句,將敘事、抒情、寫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句與句之間承接自然,層次清晰,語言淳樸懇切,情感深厚細膩。詩人將對友人的惜別之情、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對晚輩的諄諄勸誡表達得淋漓盡致,感人至深,催人奮進。

后人點評

明朝顧璘評:“此篇起語平平,接句便新,初聯優(yōu)柔,次聯奇拔,結蘊可興,含蓄不露,最為佳作?!保ā杜c唐音》卷八)

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沉沉飛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葉驚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竊聽來妖精。

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

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

川為凈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孫部落家鄉(xiāng)遠,邏娑沙塵哀怨生

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

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

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

①董大:盛唐開元、天寶時期的著名琴師,因善彈琴而深受房琯賞識。房給事:指給事中房琯。②蔡女:指蔡文姬。傳說她在匈奴時,聽到胡笳之聲有感,而制作琴曲《胡笳十八拍》,音樂委婉哀傷,撕裂肝腸。③拍:樂曲的段落。④歸客:指蔡文姬。蔡文姬在匈奴十二年,漢末,被曹操贖回。⑤大荒:指曠遠荒涼的塞外之地。⑥商、角、羽:各是五音之一。古代以宮商角徵羽為五音。⑦摵摵(shè):指落葉的聲音。⑧更:更換,轉換。⑨鳥孫:這里指南匈奴。⑩邏娑:今西藏拉薩市。這里指代異國他鄉(xiāng)。?東掖垣:門下省。唐朝門下、中書二省,是中央最高政治機關,在皇宮東西兩邊,因門下省在東,故稱“東掖垣”。?鳳凰池:禁苑中池沼。因中書省掌管機要,接近皇帝,其被設于禁苑,后來用“鳳凰池”指代中書省。青瑣門:指宮門。?脫略:輕視,不以為意。?日夕:天天。


alt

這首詩大概作于天寶六七年間(747—748),是一首用文字描繪音樂效果的詩。詩文既稱贊董大的琴聲優(yōu)美也是在贊美房琯。

該詩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從“蔡女昔造胡笳聲”到“大荒沉沉飛雪白”。題目中已經點明主題是董大彈琴,但是詩人并沒有開始就寫董大彈琴,而是先描述了《胡笳十八拍》這首曲子的由來和它的聲調優(yōu)美,將人們引入了優(yōu)美的藝術氛圍中。第一、二句寫蔡文姬在邊塞創(chuàng)作了《胡笳十八拍》,接著三、四兩句描述了蔡文姬彈奏這首曲子時人們的表情。因為曲子凄婉、優(yōu)美感人,所以,胡人、漢使聽后都紛紛落淚,似有斷腸般痛苦。接著第五、六句寫蔡文姬彈琴時周圍的環(huán)境,古戍蒼蒼,烽火無煙,大漠沉沉,白雪飄飛,可見邊塞的荒涼和凄寂,這些景物交融在一起,烘托出了一片蒼涼黯淡的氛圍,人們在這樣的氛圍里聽這首凄婉的曲子更讓人感覺哀婉幽咽。

第二部分從“先拂商弦后角羽”到“野鹿呦呦走堂下”,詩人才開始著重描述董大琴藝的高超和曲子的優(yōu)美意境?!跋确魃滔液蠼怯稹睂懙氖嵌髲椙贂r開始的動作。董大從商弦到角羽輕輕拂拭而過,古琴發(fā)出緩慢而低沉的聲音,董大的琴聲一出,四郊的秋葉都被驚得瑟瑟而落,他的琴聲竟然能使植物都驚訝,那么更何況人呢。詩人精選一個“驚”字,將董大琴聲的優(yōu)美程度表現得極為形象生動。這優(yōu)美的琴聲不由得讓詩人發(fā)出贊嘆之聲,董夫子的琴聲簡直可以通神明啊。琴聲不僅使人間震驚,連深山里的妖怪也被吸引來聽了。董大琴技高超,或快彈或慢撥都得心應手,往復回旋,抑揚頓挫的琴音中好似帶情,從彈奏者的琴中汩汩流淌。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琴聲就像是空靈的山谷中百鳥散合,一會兒又好似萬里浮云陰晴變幻,接著琴音變得低沉,就像是夜里失去雁群的雛雁的哀鳴,讓人心酸,又好像當年蔡文姬與自己的幼兒絕別時那樣悲切。接著“川為凈其波,鳥亦罷其鳴”,詩人用川水停滯,百鳥罷鳴來表現董大音樂的無窮魅力。琴聲回蕩,世間萬物都被這琴聲深深地吸引著,這就是詩人所贊嘆的曲子可通神明啊。其實,山川不會滯流,鳥兒不會罷鳴,只是詩人自己完全被琴聲吸引住了,所以除了琴聲,聽不到任何聲音了,時間仿佛也在此刻靜止了,“洋洋乎盈耳哉”,只有琴聲充盈雙耳了。這凄婉優(yōu)美的琴音中蘊含著漢朝烏孫公主遠嫁異邦、唐朝文成公主冒著沙塵來到邏娑時身居異地、遠離家鄉(xiāng)的孤寂哀怨之情。

以上八句都是對音樂意境的描寫,接下來詩人開始直接描寫琴聲,“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深沉的琴音忽然改變聲調,開始變得灑脫,一會兒像長風吹林,一會兒又像雨敲屋瓦,一會兒又像是噴出的泉水飛過樹梢然后瑟瑟而下,一會兒又像是野鹿從堂下呦呦地鳴叫而過。這琴音靈動變幻,悠揚輕快。

這部分是整首詩主要著墨的地方,詩人不惜用大量的筆墨,通過或聽或想或正或側等不同角度形象生動地將董大這首曲子所表現的意境完美地描繪了出來,人們仿佛身臨其境,那優(yōu)美的音樂就在耳邊縈繞,美不勝收。詩人聽琴時那如癡如醉的樣子也歷歷在目,字里行間飽含了詩人對董大高超琴技的贊嘆之情。

最后四句從“長安城連東掖垣”到“日夕望君抱琴至”,寫的是題目中所指的第二部分內容“弄兼寄語房給事”,這四句話的意思是,長安城和給事中的庭院相連,皇宮門正對著中書省的宅院。給事中房琯才高不被名譽和利益約束,天天盼望著董大抱琴來奏。詩人在前兩句中描述給事中和中書省表明房琯身居高官顯位,為下邊兩句房琯不爭名逐利做鋪墊,贊美了房琯高潔脫俗的情操。這樣一位身居名利場的達官顯貴卻能日夜盼望著董大抱琴而來,董大能遇到這樣的知音真是幸運啊,讓人羨慕。

這首七言古詩,將董大彈奏的《胡笳十八拍》的來源、琴聲給詩人帶來的感受和董大彈琴時嫻熟的動作都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寫,并運用自己非凡的想象力將這些內容和詩人的親身感受錯落地交織在一起,渾然天成。詩人傳神之筆將抽象的琴曲和始終豐富的音韻勾勒在人們眼前,形象生動,讓人如身臨其境。同時整首詩充滿了塞上風情和歷史的韻味。

后人點評

清人吳瑞榮:真是極其形容,曲盡情態(tài)。昔人于纖小題如此摹擬,一句不茍。(《唐詩箋要續(xù)編》卷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