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京口即事(二首選一)

顧炎武詩文選譯(修訂版) 作者:章培恒,等 編


京口即事(二首選一)

其二

順治二年(1645)春,顧炎武被薦任弘光朝兵部司務,將入南京,路過京口,寫下了本詩。即事是就眼前所見所感之事作詩。京口,今鎮(zhèn)江市。這時福王初即帝位,史可法在揚州督師,調(diào)兵遣將,部署黃河防務,拱衛(wèi)南京。作者備受鼓舞,希望南明政權勵精圖治,與清軍決戰(zhàn)決勝,并以晉代的祖逖自況,表示恢復明朝河山的決心。

白羽出揚州[1],黃旗下石頭[2]。

六雙歸雁落[3],千里射蛟浮[4]。

河上三軍合[5],神京一戰(zhàn)收[6]。

祖生多意氣,擊楫正中流[7]

【翻譯】

手持白羽扇,指揮若定出揚州,

黃旗隨風揚,王者之師下石頭。

六雙歸雁被射落,

千里射蛟任飄浮。

黃河上下各路大軍會合,

大明的神京將一戰(zhàn)而收。

當年祖逖意氣風發(fā),

擊楫立誓在大江中流。


[1]“白羽”句:東晉裴啟《語林》載有諸葛亮持白羽扇指揮三軍之事,這里借指史可法督師揚州。

[2]黃旗:軍旗。黃旗又是天子的象征。古代方士認為黃旗紫蓋出現(xiàn)在天空斗牛間為天子之氣。石頭:石頭城,故址在今南京市西,這里指南京。

[3]“六雙”句:據(jù)《史記·楚世家》載:楚國有人好用弱弓小箭來射歸雁,楚頃襄王好奇,召見詢問。射獵者于是借題發(fā)揮,勸諫楚王不要因小失大,應當用圣人為弓,用勇士為箭,射得鳥六雙(喻秦、趙等十二國),囊載無遺。作者用這個典故,意在希望南明政權振奮精神,放開眼光,盡復失地。

[4]“千里”句:據(jù)《漢書·武帝紀》載:元封五年(前106),武帝出巡南方,在尋陽縣(今作潯陽,地屬江西九江市)江面航行,遇蛟江中,親自將其射獲。作者用這個典故,暗含希望弘光帝整軍親征,與敵人決戰(zhàn)決勝之意。

[5]三軍:軍隊的統(tǒng)稱。

[6]神京:指明朝的國都北京。

[7]“祖生”二句:西晉末,朝廷內(nèi)部大亂,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北)人祖逖,率領親黨數(shù)百家渡江南移,行至大江中流,祖逖擊楫(jí吉,船槳)立誓,決心恢復中原。見《晉書·祖逖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