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其十三世祖杜預,乃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故杜甫自稱“杜陵布衣”。曾祖時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杜甫曾居長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開元二十三年(735)舉進士落第,游齊、趙。天寶三載(744)與李白、高適同游梁宋、齊魯間。十載(751),進《三大禮賦》,為唐玄宗稱贊,命待制集賢院。十五載(756)得授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安史之亂中,被困長安。至德二年(757)赴鳳翔,拜左拾遺。乾元元年(758)為華州司功。因饑年,于第二年棄官入蜀,在成都營草堂,后稱“杜甫草堂”。寶應(yīng)元年(762)蜀亂,流亡梓州、閬州,兩年后得歸成都。故人嚴武鎮(zhèn)蜀,表薦杜甫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因稱“杜工部”。大歷五年(770)病死于湘中。
杜甫是古代最偉大的詩人,被稱為“詩圣”;其詩因能全面反映當時的政治、軍事、社會情況,故世稱“詩史”,后人以之與李白并稱“李杜”。韓愈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diào)張籍》)元稹曰:“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今人之所獨專矣……則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保ā短乒蕶z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秦觀曰:“于是杜子美者,窮高妙之格,極豪逸之氣,包沖淡之嗓,兼峻潔之姿,備藻麗之態(tài),而諸家之作所不及焉?!保ā俄n愈論》)胡應(yīng)麟曰:“盛唐一味秀麗雄渾,杜則精粗、巨細、巧拙、新陳、淺深、濃淡、肥瘦靡不畢具,參其格調(diào),實與盛唐大別。其能薈萃前人在此,濫觴后世亦在此。且言理近經(jīng),敘事兼史,尤詩家絕睹?!保ā对娝挕罚├罹S楨曰:“昔人云詩至子美集大成,不為四言,不用樂府舊題,雖唐調(diào)時露,而能得風雅遺意。七言歌行擴漢魏而大之,沉郁瑰琦,巨麗超逸。五言律體裁明密,規(guī)模宏遠,比耦精嚴,音節(jié)調(diào)暢;七言律稱是。至于長律,闔辟馳驟,變化錯綜,未可端倪,冠絕古今矣?!保ā独灼鸩吭娺x序》)今有《杜工部集》二十卷、《補遺》一卷行世,《全唐詩》編其詩十九卷。
望岳(1)
杜甫
岱宗夫如何(2),齊魯青未了(3)。
造化鐘神秀(4),陰陽割昏曉(5)。
蕩胸生層云(6),決眥入歸鳥(7)。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8)。
【注釋】
(1)此詩作于開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游齊、趙時,由望岳而生登臨之想,表現(xiàn)了青年杜甫壯志凌云的氣概和抱負。岳:指東岳泰山。
(2)岱宗:即泰山。因泰山別稱岱山,位居五岳之首,故稱岱宗。
(3)齊魯:春秋時,齊國在泰山之北,魯國在泰山之南。后泛指山東一帶為齊魯。青:指泰山青翠的山色。未了:不盡,無窮無盡之意。
(4)造化:大自然。鐘:聚集。
(5)陰:山北為陰,即山之背陰面。陽:山南為陽,即山之向陽面。割:分割。昏曉:山北背日故曰昏,山南向日故曰曉。
(6)蕩胸生層云:意為山中云氣吞吐,滌蕩胸襟。
(7)決眥(zì):睜大眼睛。決,裂開。眥,眼眶。
(8)“會當”二句:表達了作者昂揚向上,積極進取,欲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豪情。會當,終將,定要。凌,登上。絕頂,即泰山的最高峰。一覽眾山小,此句出自《孟子·盡心上》“登泰山小天下”。這是孔子的理想。
贈衛(wèi)八處士(1)
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2)。
今夕復何夕(3),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fā)各已蒼(4)。
訪舊半為鬼(5),驚呼熱中腸(6)。
焉知二十載(7),重上君子堂(8)。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zhí)(9),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10),兒女羅酒漿(11)。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12)。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13)。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14)。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注釋】
(1)此詩作于乾元二年(759),杜甫為華州司功參軍時。時逢戰(zhàn)亂,又遇荒年,老友相逢,感慨萬千。衛(wèi)八處士:姓衛(wèi),行八,名不詳。處士,隱士。
(2)動如:動不動就像。動,動輒,往往。參(shēn)與商:即參星與商星。參星居西方,商星居東方,天各一方,一星升起,一星落下,永不能相見。
(3)今夕復何夕:語出《詩經(jīng)·唐風·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4)蒼:灰白色。
(5)訪舊:打聽老朋友的消息。半為鬼:多半人已死去。
(6)熱中腸:內(nèi)心激動。
(7)焉知:哪知。
(8)君子:指衛(wèi)八處士。
(9)怡然:和悅的樣子。父執(zhí):父親的好友。
(10)未及已:還沒有說完。
(11)羅酒漿:擺酒設(shè)筵。
(12)新炊:新做的飯。間(jiàn):摻和。黃粱:黃小米。
(13)累:接連。十觴:指好多杯。
(14)子:指衛(wèi)八處士。故意:老友的情意。
佳人(1)
杜甫
絕代有佳人(2),幽居在空谷(3)。
自云良家子(4),零落依草木(5)。
關(guān)中昔喪亂(6),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7)。
世情惡衰歇(8),萬事隨轉(zhuǎn)燭(9)。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10)。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11)。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12)。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13)。
摘花不插發(fā)(14),采柏動盈掬(15)。
天寒翠袖薄(16),日暮倚修竹(17)。
【注釋】
(1)此詩作于乾元二年(759)杜甫寓居秦州時。詩中寫了一位在戰(zhàn)亂中被拋棄的女子,同時也寄寓了詩人懷才不遇之感。
(2)絕代有佳人:語出漢樂府《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絕代,冠絕當代,舉世無雙。
(3)幽居:隱居。
(4)良家子:好人家的子弟。
(5)零落:飄零淪落之意。依草木:指居住在林中。
(6)關(guān)中:函谷關(guān)以西古稱關(guān)中。喪亂:戰(zhàn)亂。此指天寶十五年(756),安祿山攻陷長安事。
(7)收骨肉:指收葬兄弟的尸骨。
(8)世情惡衰歇:謂因家勢衰落而遭世俗的嫌惡。衰歇,衰敗,指母家衰敗失勢。
(9)轉(zhuǎn)燭:燭光隨風而轉(zhuǎn)動,飄搖不定。比喻世事多變無常。
(10)“夫婿”二句:意謂輕薄的丈夫又娶新人入門了。
(11)“合昏”二句:意謂花鳥也有情誼,而丈夫卻薄幸絕情。合昏,即夜合花,又稱合歡樹,其葉朝開夜合,故名。常用它喻夫妻恩愛。
(12)“在山”二句:以山中清潔的泉水自喻其高潔之情操。
(13)“侍婢”二句:寫佳人生活之艱辛。賣珠,指賣珠以謀生。
(14)摘花不插發(fā):謂佳人無心妝飾。
(15)柏:柏樹為常綠不凋之木,此處比喻佳人堅貞不變之心。盈掬:一滿把。掬,雙手捧,此指一捧。
(16)翠袖:綠色的衣服,這里泛指衣衫。
(17)修竹:長竹,比喻佳人高尚的節(jié)操。
夢李白二首(1)
杜甫
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2)。
江南瘴癘地(3),逐客無消息(4)。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5)。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6)。
魂來楓林青(7),魂返關(guān)塞黑(8)。
君今在羅網(wǎng)(9),何以有羽翼(10)?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11)。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12)。
【注釋】
(1)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璘(玄宗第十六子)的軍事行動,系潯陽獄,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第二年遇赦而歸。此二首詩作于乾元二年(759)杜甫流寓秦州時。此時杜甫尚不知李白赦還,憂念成夢,成此二詩。
(2)“死別”二句:意謂生離比死別更讓人傷痛。吞聲,飲泣,泣不成聲之意。已,只,止。惻惻,悲痛的樣子。
(3)瘴癘地:南方濕熱蒸郁,是易于致病之地。瘴癘,指瘴氣瘟疫。
(4)逐客:被放逐的人,這里指李白。
(5)明:知曉。
(6)路遠不可測:意謂擔心李白在途中遭遇不測。
(7)楓林:宋玉《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贝酥咐畎姿诘哪戏降貐^(qū)。楓,指楓香樹。
(8)關(guān)塞:指杜甫所在的秦隴地區(qū)。
(9)在羅網(wǎng):指李白獲罪流放,如鳥在羅網(wǎng)之中。羅網(wǎng),原為捕鳥的工具,此指法網(wǎng)。
(10)何以有羽翼:語出《胡笳十八拍》“焉得羽翼兮將汝歸”句。
(11)猶疑:隱約。顏色:指李白之容顏。
(12)“水深”二句:祝福李白,道路艱險,萬分小心,別再遭人陷害。
其二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1)。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2)。
告歸常侷促(3),苦道來不易(4)。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5)。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6),斯人獨憔悴(7)。
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8)。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9)。
【注釋】
(1)“浮云”二句:語出《古詩十九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詩意。浮云,飄浮不定的云。游子,在此指李白。
(2)情親:情意親厚。
(3)告歸:告辭。侷促:不安的樣子。
(4)苦道:反復誠懇地訴說。
(5)“江湖”二句:化用《漢書·賈誼傳》“若夫經(jīng)制不定,是猶度江河,亡維楫,中流而遇風波,船必覆矣”之意。楫,劃船的用具,此指船??质?,只怕翻船落水。
(6)冠蓋:冠冕與車蓋,在此指達官貴人。
(7)斯人:此人,指李白。憔悴:困苦萎靡的樣子。
(8)“孰云”二句:誰說天道公正,名滿天下的李白到老了卻還被不幸牽累。網(wǎng)恢恢,老子《道德經(jīng)》有“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句,謂天理宏大公正,誰也不能逃脫。
(9)“千秋”二句:李白之名能千古流傳,卻無補于身后寂寞之悲。身后,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