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勉
水上勉去世了。
我曾見過他一面,已經(jīng)是大約二十年以前了。那時在關(guān)外之地編輯一個有關(guān)日本文學的雜志,聽說水上勉率日本作家代表團訪問中國,便專程到北京拜訪。不會說日語,也不大知道日本的事情,多虧有中國作協(xié)的陳喜儒引見,中國文聯(lián)的王玉琢陪伴,壯起膽子走進了北京飯店。依稀記得久聞大名的北京飯店不像日后這般富麗堂皇,水上先生下榻的房間不算大,宮本輝也過來聊天,就只好坐在床上。
水上勉生于1919年,跟家父同齡。日本作家中不乏美男子,我尤其欣賞水上先生和五木寬之、椎名誠,而先生更多些紳士和長者的風度。他從各處拿過來五個杯子,包括漱口杯,然后打開一瓶中國烈酒(那年月還沒有低度酒),挨著個斟上。我沒想到酒竟然這么喝,連一點抓頭(日語叫“撮”)都沒有。這是我第一次見識日本人喝酒,當然更沒想到后來會習慣了這種喝法。玉琢、喜儒二兄長年從事中日文化交流,精通日語,我夾在中間也聊得暢快無阻。中國人日譯中,時常把一目了然的句子添枝加葉,好像那才顯出譯筆的高低。我問,日本文學為什么那么簡素呢?水上先生說:好比白色的碟子,陽光照在上面會映出五光十色,日本的作家往往只寫出白碟子。
宮本輝拿著照相機,給我和水上勉照了相。這張合影登在雜志上,突出個人,惹惱了上司,埋下我辭職東渡的前因。玉琢兄跟宮本輝非常熟,叫他“阿輝”,更因為大家歲數(shù)差不多,到他房間里就輕松了。出于職業(yè)好奇,我問他稿費幾何,他故作詭秘:這可是犯忌呀,我的稿費比水上先生還高呢。原來日本并不像中國,作家憑老本拿稿費,而是誰有銷路誰賺得多,當時宮本輝正大紅大紫。多年后讀到他一篇隨筆,寫他和水上勉在避暑勝地輕井澤看見一個家貓走失的招貼,賞金之高讓他們垂涎,想投筆找貓。我忍俊不禁,像得知了老朋友近況。
水上勉本人最得意的作品是《饑餓海峽》,若不是自己寫的,他還要多夸幾句哩。我從稿件中讀過幾篇他的小說,印象最深的是《越前竹偶》。來日本以后,經(jīng)濟擔保人金子先生是文藝春秋出版社老編輯,要領(lǐng)我見水上勉等作家,可我覺得過去有編輯頭銜,而今是自費來日本,不好再招搖,況且我向來討厭見一面就算是“我的朋友”,列入多個朋友多條路的名單,終于沒有去。聽說有一個“若州一滴文庫”,是水上投私財修建的,特意去參觀了一趟。文庫在福井縣,那里是先生的故土,過去東部叫越前,西部叫若狹,又叫若州。文庫旁邊還有竹偶館,制作了許多先生作品中的人物,上演竹偶戲。圖書室里寫著這位出了大名的前輩給家鄉(xiāng)子弟的一段話:“我生長在沒有電燈的家庭,渴望書。九歲出村,讀書揀到了未知的人生和夢想。能當上作家也多虧了書?,F(xiàn)在我把我的藏書向你敞開。書是寶貴的,隨便讀罷,揀到點什么?!?/p>
水上勉的父親是一個窮木匠,為了減少一張嘴吃飯,把九歲的勉送到京都臨濟宗名剎相國寺當小和尚。他討厭寺廟生活,曾只身逃離,最終在十八歲還俗。這一段人生使他寫出了由推理小說回歸純文學的名作《雁寺》,獲得直木獎。后來為一休、良寬等禪僧立傳,也隱隱滲透著自身的宗教經(jīng)歷和思想。七十多歲的時候愛上了燒陶,給自己制作“骨壺”(骨灰罐),恐怕不只是終生不衰的好奇心使然,到底是佛寺長大的。一滴文庫的“一滴”即出自故里禪僧的“曹源一滴水”之語。
二十九歲出版處女作《平底鍋之歌》,這是一部私小說,賣得也不錯,卻到底難以養(yǎng)家,妻也逃之夭夭。此后擱筆近十年,干過三十多種營生。1956年,在倒賣西裝的路上偶然讀到松本清張的推理小說《點與線》,死灰復燃,創(chuàng)作了《霧與影》。第二部推理小說《大海撩牙》獲得偵探作家俱樂部獎,他文學生涯獲得十多個獎項,這是第一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無英雄,且樓臺近水,我也翻譯過日本小說。但1992年7月30日中國加入《世界版權(quán)公約》,以前的擅自翻譯都報廢,倒也免了悔其少作,唯有水上勉先生的這部《大海撩牙》由群眾出版社購買了版權(quán),舊譯又重新上市。
終于沒有再見過水上勉先生,卻時時留意著。十年前先生出版了《心肌梗塞前后》,趕緊買來讀。他在后記中寫道:“1989年6月1日作為作家訪華團的一員訪問北京,4日發(fā)生天安門事件那天,正住在天安門附近的北京飯店,眼見一部分騷亂,身心有變。6日晚搭乘第一駕救援機飛抵羽田機場,但到家兩個小時后發(fā)生心肌梗塞,瀕臨死亡。幸而保住一條命,住院出院折騰了差不多兩年。”
若狹多竹,水上勉愛竹,還會用竹漉紙,揮毫水墨畫。用日本話來說,他的一生七轉(zhuǎn)八起,波瀾萬丈,恰似一竿竹,一節(jié)又一節(jié)向上拔高。高風亮節(jié),綠竹知其心。
享年八十有五,在日本也可算長壽。嗚呼,尚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