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編 “底層”與“作家”,主體的分裂還是統(tǒng)合?

“底層文學”在中國與韓國 作者:苑英奕


第三編 “底層”與“作家”,主體的分裂還是統(tǒng)合?

無論是中國還是韓國,“底層文學”都出現了不少的優(yōu)秀作品,例如中國近幾年來出現的劉繼明的《茶雞蛋》、陳應松的《馬嘶嶺血案》、曹征路的《那兒》和《霓虹》、羅偉章的《大嫂謠》三部曲等。韓國被評價為經典民眾文學作品的有方英雄的《活著的故事》、尹興吉的《留下九雙皮鞋的男人》、黃皙暎的《去森浦的路》、李文求的《冠村隨筆》、趙世熙的《矮子射上去的小球》等。本書從小說的形式和內容上綜合考慮,選取了雙方最有代表的四位作家的作品加以比較。從創(chuàng)作手法上來看,本文選取了以非傳統(tǒng)現實主義手法表現的曹征路《那兒》等作品,與之對應的,韓國的趙世熙先生的小說集《矮子射上去的小球》也用獨特的“后現實主義”手法凸顯了底層的生活狀況。而從內容上來看,這一組作家書寫的都是城市底層,曹征路先生的《那兒》系列主要書寫下崗工人的窘境,《矮子射上去的小球》主要寫城市拆遷、工廠罷工等歷史背景下城市流浪者們的困境,并且這一組小說在為底層謀求出路這一點上也是一致的。此外,本文還選取了善于使用傳統(tǒng)的現實主義手法渲染底層真實生活困狀的一組作家作品,他們是中國作家羅偉章先生的《大嫂謠》三部曲和黃皙暎的《去森浦的路》等作品,這一組作品主要書寫的是進城務工的農民的兩難之境——回家還是繼續(xù)務工?因為這一組作家結合了現實主義手法,所以他們的作品在細致入微地刻畫底層舉動方面是不謀而合的。上述四位作家的“底層”文學作品在各自的文學評論界中都獲得了較高的評價,韓國兩位作家的作品距今已有30余年的歷史,因此已經被經典化,黃皙暎的《去森浦的路》已經被載入中學課本,趙世熙的《矮子射上去的小球》也已經被連續(xù)印刷了28版。而同樣,曹征路的《那兒》是近幾年來“底層文學”受到關注的開山之作,而羅偉章的《我們的路》也在評論界被稱為底層“力作”。

在當下的批評界中,評價一部作品或者一個作家已經很少采用陳舊的“歷史傳記批評法”,去細究作家的生平及文本的年度等,但評價底層文學時這卻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兒,因為作家和底層的距離究竟有多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能夠多么真切地表達底層。而且,作家手中的底層究竟是“美學戰(zhàn)略”還是“發(fā)自內心”,是“代言他者”還是“重現自我”,不僅決定了作家筆下文學的意義,也決定了該作品美學價值的高低。因此,本書結合四位作家的生平,去探討中韓底層文學的真正意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