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
虹,在今人看來,雖然美不勝收,但只不過是一種普通的自然現(xiàn)象罷了。相信連小學(xué)生也能有模有樣地說出它的形成原理。但在古代不同,湛藍(lán)的天上平白無故出現(xiàn)一條七色彩帶,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那種震撼,要遠(yuǎn)勝于雷、電、雨、雪等其他自然現(xiàn)象,因而關(guān)于虹的傳說最多。不信看雷、電(繁體字作“電”)、雨、雪等字的古體都是“雨”字打頭,而唯獨虹是一個“蟲”字邊,就知道它在古人心中和其他天氣現(xiàn)象是截然不同的。
距今3000年前的甲骨文,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虹”字,它是個象形字,身形如弓,兩邊有兩個龍頭。這表明在古人看來,“虹”是天上像龍蛇一類的動物。而這類動物是司雨的。每當(dāng)下完雨,它就要下到地上來飲水,為的就是補(bǔ)足下雨時損失的水分,因此雨過天晴時,經(jīng)常有虹出現(xiàn)在水邊飲水。殷墟的卜辭上就有“又出虹,自北飲于河”、“亦又出虹,自北飲于河”。
魏晉時期,人們認(rèn)為“虹”如果到你家來飲水,可以招來財運。東晉義熙初年,一條虹來到晉陵人薛愿家中,虹的一頭直接伸進(jìn)了他家盛有水的鍋里。這條虹發(fā)出了巨大的吸水聲,不一會兒,就把水吸干了。薛愿見到這件怪事,非但不怕,還拿來酒倒進(jìn)鍋里,宴請這位不速之客。虹將酒一飲而盡,不知是喝醉了,還是不愿白白喝人家的酒水,似乎想回饋點什么,它一張嘴,居然吐出了滿滿一鍋的黃金。薛愿因這次奇遇陡然而富。
接下來的這個故事和上面的差不多,不過當(dāng)事人卻是大名鼎鼎的劉義慶。一次他在廣陵養(yǎng)病,正半臥在病床上喝粥,忽然有一條白虹鉆入室內(nèi),去喝他的粥。劉義慶沒有薛愿沉穩(wěn),趕緊把盛粥的碗扔到臺階下。白虹受到驚嚇,發(fā)出風(fēng)雨之聲,轉(zhuǎn)身跑掉了。粥是魏晉時期的時尚飲品,上自達(dá)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以喝粥為樂。三國時曹爽與司馬懿爭權(quán)時,曹爽派李勝到司馬懿府打探虛實,司馬懿假裝病入膏肓,向婢女說口渴,婢女給司馬懿拿來的就是粥。司馬懿持杯飲粥,故意讓粥從口中流出,沾滿前胸,裝出一副老邁無用的樣子。口渴都要喝粥,足見對粥的喜愛。西晉時,石崇與王愷斗富。其中比的一項就是看誰家做粥做得快。石崇作弊,事先將不易煮爛的豆子煮熟,做粥時用熟豆子,勝了王愷。斗富都要比賽做粥,可見粥在當(dāng)時的流行。到劉義慶家造訪的那條白虹估計也是粥的忠實擁躉,在天上看著劉義慶喝粥饞得要命,下界來分一杯,結(jié)果嚇壞了大作家。
虹還被稱為“美人虹”,這個唯美的名字和一則傳說有一定關(guān)系。魏明帝時,有一個叫陽萬的樵夫在首陽山中砍柴,傍晚時分,他見到一條虹伸入一眼溪泉之中。不一會,溪泉中升起一位絕色美女,年方十六七,只是問她什么都不答言。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就傳到了蒲津守將宇文顯的耳朵里。他為了討好皇帝,就把這位女子送到了明帝的宮中。明帝見她容貌嬌美,一下子就迷上了,想要馬上和她親近。這時,這個少女居然開口了:“我本是天上的仙女,暫時落到人間?!鄙倥囊馑际亲屆鞯鄄灰獎邮謩幽_。但“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何況一個進(jìn)了宮苑的女人。明帝還要上去強(qiáng)行無禮,仙女終于忍無可忍,伴隨著鐘磬一樣的響聲,化為一條虹騰空而去,只留下明帝仰望蒼穹呆呆地發(fā)愣。按說魏晉時期仙女下凡和凡夫匹配的傳說不在少數(shù),偏偏貴為九五之尊的皇帝沒有這樣的福分,其中的深意還是值得琢磨一下的。
美麗的虹并不只是女性的象征,它有時也可化為男子。無諸是越王勾踐的十三世孫,大約戰(zhàn)國晚期到漢初的那段時間里占據(jù)福建及周邊地區(qū),自稱閩越王。到三國時期,整整四百年過去了,他的宮殿早已化作了一片斷壁殘垣。在越王無諸舊宮殿的遺址上,長有一棵大杉樹,樹洞中能坐下十多個人。有一個叫夏世隆的隱者,經(jīng)常來這片昔日輝煌的王宮遺址吊古憑今。
一日,下了整整一天的雨,傍晚時分方才雨過天晴,夏世隆又來到越王故宮,不想看到半截彩虹伸向?qū)m池飲水。喝飽之后,彩虹化作一個身著黃紅紫色袍的男子。這男子款款走入樹內(nèi),許久不見出來。夏世隆召喚了十幾個鄰居家的小孩來看熱鬧。只見洞中的男子被一條大紅蛇纏住,發(fā)出像婦人一樣的奇怪哭聲。小孩們遠(yuǎn)遠(yuǎn)地向樹中投擲瓦礫。不一會兒,云霧籠罩了舊王宮,能見度很低,大家誰也看不見誰,又聽到遠(yuǎn)處有隱隱的雷聲。就在此時,一條彩龍和一只紅色的天鵝從樹中飛走了。第二天,夏世隆仗著膽子前去察看,只見樹中有一張紫蛇皮和一張五色的龍皮,原來那個男子是一條龍,來到樹中蛻皮。
以上幾則故事都提到了虹下界來飲水。古人很早就發(fā)現(xiàn)虹總在水邊出現(xiàn),經(jīng)常一頭連著天空,一頭投入水中,就以為虹在飲水。由于虹在天上,卻探下身子到地上飲水,古人就把由低向高處抽水的現(xiàn)象形象地稱之為“虹吸”。今天大家都熟悉的虹吸原理就是這樣命名的。下面這則故事當(dāng)是魏晉時期彩虹傳說中的典型,一位彩虹所化的翩翩郎君下到凡間,他的來意可不是飲水這么簡單。
廬陵巴丘人陳濟(jì),宦游他鄉(xiāng),只留下妻子秦氏空守閨中。這一日,一位身材魁偉,穿著大紅、淺綠兩色袍子的白面書生來到鄉(xiāng)里追求秦氏。這位書生其實是彩虹所化,但秦氏自然是看不出來的。想必秦氏也是心中寂寞,慢慢地也就順從了這個書生。兩人常在一個山澗中相會,一起睡覺時,秦氏發(fā)覺自己并沒有男女交合的感覺。
就這樣過了很多年,村里人看他們所到的地方,總是有虹出現(xiàn)。一次,兩人在水邊耳語,男子用一只金瓶取水給秦氏喝,不久,秦氏有了身孕。《西游記》中女兒國人飲子母河水可懷孕的情節(jié)大概也是受了這個故事的啟發(fā)。轉(zhuǎn)過年來秦氏誕下一子,胖乎乎的,很是可愛??墒悄莻€宦游的陳濟(jì)要回家了,彩衣男子只好離去。然而孩子太小,還不能離開母親,秦氏就將小孩藏在室內(nèi)盆中撫養(yǎng)。秦氏偷偷給孩子喂奶時,天總是刮風(fēng)起雨。孩子稍長了一些,彩衣男子又回到了秦氏家中,把小孩帶走了。他們走時,人們見到兩條彩虹從秦氏家中飛出。數(shù)年后,一次秦氏來到田間,恰巧看見兩條虹出現(xiàn)在山澗中,秦氏害怕,男子說:“是我,不用怕。”原來就是那父子二人。轉(zhuǎn)眼間,又不見了。從此,秦氏再也沒見過他們。
彩虹總是高高懸掛在天際,給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偶爾下界來偷情。
梁祝前傳:合塋
數(shù)千年來,中國民間最理想的婚姻模式便是男女雙方兩情相悅,再經(jīng)“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然而這條路有時并不順利,很多情侶能達(dá)到兩情相悅這一步,卻無法邁過父母之命的門檻,最終勞燕分飛,甚至還以生命為代價。這一悲劇現(xiàn)象反映在魏晉志怪小說中,就出現(xiàn)了本來是人與人相戀,由于強(qiáng)大的外在力量的介入,使得男女主人公一方因愛而死亡,然而愛情卻仍在繼續(xù),人人相戀離奇地轉(zhuǎn)變?yōu)槿斯碇畱佟?/p>
吳王夫差有個叫紫玉的小女兒,年方十八,才貌無雙。有一男子名韓重,長紫玉一歲,粗通些道術(shù)。二人兩情相悅,私下里互通書信,紫玉許諾韓重,非他不嫁,偏巧此時韓重要到齊魯一帶去求學(xué)。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韓重去游學(xué)的地方是齊魯。他去學(xué)習(xí)什么呢?有人說齊魯是孔孟之鄉(xiāng),韓重是不是去學(xué)習(xí)儒學(xué)了呢?答案并非如此。吳王夫差和孔子是同時代的人。當(dāng)時的儒學(xué)還處于草創(chuàng)時代,在本地以外影響并不大。而齊魯文化與道教的淵源由來已久。自春秋時期起,齊魯?shù)貐^(qū)一直是道家的興盛地。鬼神崇拜、神仙方術(shù)、黃老思想、讖緯神學(xué)等早期道教思想都與齊魯?shù)貐^(qū)的文化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齊魯?shù)貐^(qū)還是中國神仙方術(shù)的發(fā)祥地,盛產(chǎn)術(shù)士。說韓重本身就會些道術(shù),他能夠不惜千里迢迢去齊魯?shù)脑蛞矐?yīng)該是去深造道術(shù)。這一點,對故事后來的發(fā)展很重要。
臨走時,韓重把婚事托付給父母。韓重父母去向吳王求婚。吳王聞聽此事勃然大怒,不肯將女兒許配給身為平民的韓重。不久,紫玉憂憤而死,葬在姑蘇閶門外。
這里插一句嘴,吳王家族的女性好像都天生剛烈任性。紫玉的姑姑名叫滕玉,她和紫玉的父親夫差都是闔閭的子女。有一次,闔閭與夫人及女兒滕玉一起吃飯。闔閭吃一盤蒸魚覺得很好吃,就把剩下的半條蒸魚賜給女兒吃。不料滕玉大為惱火,說道:“你吃了一半的魚叫我吃,這不是侮辱我嗎?我不活了?!庇谑蔷妥詺⒘?。這件事在今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這一次紫玉之死比起當(dāng)年她姑姑滕玉來,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言歸正傳。三年后韓重學(xué)成歸家,問起自己與紫玉的婚事,得知父母給自己提親后,吳王根本不同意這樁婚事,紫玉公主也因此氣憤而死,現(xiàn)在下葬都已經(jīng)三年了。韓重痛哭流涕,遂前往紫玉的墓前吊唁。
見到韓重到來,紫玉的靈魂從墳?zāi)怪凶吡顺鰜?,流著眼淚說:“你離開后,你的雙親向父王求親,我滿心歡喜,以為父母能成全你我。不料命運如此弄人,我竟然落得這樣的下場?!弊嫌裾f完又轉(zhuǎn)頭唱道:“南山有烏,北山張羅。烏既高飛,羅將奈何!意欲從君,讒言恐多。悲結(jié)生疾,沒命黃壚。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長,名為鳳凰。一日失雄,三年感傷。雖有眾鳥,不為匹雙。故見鄙姿,逢君輝光。身遠(yuǎn)心近,何當(dāng)暫忘?”唱完后,紫玉抽泣流淚,邀請韓重一起回到墳?zāi)估铩?/p>
接到鬼公主的邀請,韓重本能地有些害怕,想要拒絕紫玉。這時紫玉有些急了,她對韓重說:“我也知道死和生是兩個世界。但是今天一分別,以后就永遠(yuǎn)沒有見面的機(jī)會了。我們這么親密的關(guān)系,你怎么還害怕我呢?我是真誠以身相許,難道你還不相信?”韓重被她的話感動了,就同她一起回到墳?zāi)怪?。紫玉置酒款待,并行夫妻之禮,二人愉快地生活了三天三夜。
臨別之時,紫玉送給韓重一顆直徑一寸的明珠,對他說:“都是父王毀掉了這樁姻緣,但他身為父王,我又有何話可言?你回去之后保重身體,尤其是在換季的時候,更要留心注意。如果有機(jī)會進(jìn)到王宮,還請你代我向父王致敬?!表n重出了墳?zāi)?,專程面見吳王,說了前因后果。吳王根本不信,大發(fā)雷霆說:“我女兒已死多年,你卻造謠生事,玷污死者亡靈。你不過是挖墳掘墓、盜竊寶物罷了?!庇谑且俄n重。韓重僥幸逃脫,來到紫玉墓前訴說了經(jīng)過。紫玉再次出現(xiàn),說:“你不必?fù)?dān)心,我這就去向父王說明?!?/p>
宮中,吳王正在梳洗,忽見女兒紫玉現(xiàn)身,悲喜交加:“女兒怎么會起死回生?”紫玉跪地哀求:“當(dāng)年韓重父母來求婚,父王不許,女兒憂憤而死。如今韓重歸來,到女兒墓前吊唁,我們情深意切,已經(jīng)結(jié)為夫妻,并送寶珠為憑。懇求父王不要再緝拿韓重?!眳峭蹂動嵹s來與女兒相見,她張開臂膀擁抱紫玉,紫玉卻化作輕煙一縷,消失在迷蒙夜色之中。
難道紫玉的鬼魂真的存在嗎?當(dāng)然不可能。韓重作為一個在齊魯學(xué)過專業(yè)道術(shù)的方士,他很可能利用了能使死者身影再現(xiàn)的道法,讓夫差相信確實見到了紫玉的鬼魂。
漢武帝時,得寵的李夫人故去,武帝思念不已,齊魯?shù)貐^(qū)的一個叫少翁的方士就曾經(jīng)為李夫人招魂。而且漢武帝還真的看到了“李夫人”,并且作詩說:“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看來,方士會招魂是有傳承的。就是到了唐朝,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也記載,有方士為唐明皇招過楊貴妃的鬼魂。
紫玉、韓重沒有被人鬼大限所阻隔,通過浪漫的手法,他們倔強(qiáng)地繼續(xù)著戀情。這一命運的巨大悲劇和對悲劇命運的頑強(qiáng)抗?fàn)幱|動了人們內(nèi)心深處最為脆弱的神經(jīng),因而產(chǎn)生了強(qiáng)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紫玉與韓重的曠世奇戀被東晉時期新出現(xiàn)的一個傳說故事所借鑒,并最終使這個新傳奇故事成為中國最重要、最具魅力的民間傳說。這就是梁祝。
梁山伯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按照記載,他出生于352年,卒于373年。在梁山伯去世后,梁祝的傳說開始出現(xiàn)。梁元帝在他的著述《金樓子》中第一次把這個故事記錄下來。而梁祝故事開始出現(xiàn)的時期正是記載有紫玉故事的《搜神記》最為流行的時期。在梁祝故事中,梁祝本是人人相戀,由于父母的反對,男方憂郁而死。女方到死者墓前祭祀,墓洞突然打開,死者邀請生者入墓。早期的梁祝故事只到合墳就結(jié)束了。
至于后來化蝶的情節(jié),究竟是如何產(chǎn)生的,請看下章韓憑夫婦的故事。
梁祝前傳:化蝶
南朝人祖沖之作為推算圓周率的數(shù)學(xué)家聞名于世。其實祖沖之也是重要的志怪小說作家。他所作的志怪小說集《述異記》中,記錄著這樣一件事。三國時東吳孫權(quán)黃龍年間,有個叫陸東美的,與妻子朱氏非常恩愛。夫妻二人常常形影不離,時人稱其為“比肩人”。后來妻子朱氏去世,陸東美也絕食殉情。家人非常悲痛,將其二人合葬在一處。不到一年,二人的墳上長出兩棵梓樹。這兩棵梓樹同根而生,枝干相抱合成一樹。樹上常有兩只鳥,相伴而宿。人們便認(rèn)為這對恩愛的夫妻死后變成了連理的梓樹和不分離的宿鳥?;实蹖O權(quán)聞此奇事,感嘆不已,封其所居里巷為比肩,墓為雙梓。后來陸東美的兒子陸弘與妻子張氏也似父母般恩愛,吳人呼為“小比肩”。
梓樹是古代常見的一種樹木。家鄉(xiāng)的代稱就是“桑梓”。在古人看來,“家鄉(xiāng)”就是房前屋后種滿了桑樹和梓樹的地方。如此多的梓樹自然會有種子摻雜在土壤中。堆砌墳塋,等于是在翻土,有梓樹的種子開始萌芽、生長也不奇怪。由于這兩株梓樹是野生的,無人打理,七扭八扭最終扭在了一起。樹長高、長大了,自然有鳥棲息在上面。這樣分析,“比肩人”的故事實在是無“怪”可言。而真正“怪”的是人們的思想。為什么墳塋上的兩棵樹和樹上的鳥會被看作是墓主人的化身?一定有民族的習(xí)慣心理在里面。
《搜神記》中有一則《韓憑夫婦》的志怪小說。戰(zhàn)國時宋國的暴君宋康王手下有一名舍人名叫韓憑(韓憑在不同的文章、不同的版本中有不同的叫法,如韓朋、韓馮等,都是指一個人),妻何氏貌美如花(何氏在不同的文章、不同的版本中也有不同的叫法,如息氏等)。宋康王是個好色之徒,見到何氏漂亮,一心想要奪過來。韓憑只是一名舍人,宋康王既然敢于射天和射殺重臣,自然不把韓憑放在眼里。很快,何氏就被搶進(jìn)宮中(有的版本還說宋康王封了何氏為王后),而韓憑則被罰去做了苦力,輸邊筑長城。
宋康王本以為此事就此了結(jié),量韓憑區(qū)區(qū)一小卒在王權(quán)面前也無可奈何??善问喜豢狭T休,她暗中送了一封密信給韓憑。不幸的是這封信落到了宋康王的手上,宋康王展卷一看,其辭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dāng)心?!毙诺膬?nèi)容很曲折隱晦,宋康王一時沒看明白什么意思。于是他將這封信拿給左右親信的臣子觀看,左右也莫解其意。只有大臣蘇賀回答說:“‘其雨淫淫’,是說心中愁思不止;‘河大水深’,是說兩人不得往來;‘日出當(dāng)心’,是說內(nèi)心已決意赴死?!彼慰低鯇⑿艑⒁?,但心中卻很窩火。不久,韓憑果然自殺了,似乎正應(yīng)了蘇賀之言。
再說韓妻何氏,聞聽丈夫已經(jīng)自殺,于是“陰腐其衣”。“陰腐其衣”,意即暗中使自己的衣服朽爛但在外表上還看不出來。至于是用了什么腐蝕性的藥物或是其他辦法,今人已經(jīng)很難揣測了。
宋康王自然不知道這一切。
一日,春風(fēng)和煦。宋康王興致頗佳,攜何氏一同登青陵臺游賞。何氏趁人不備,從臺上跳下。左右護(hù)衛(wèi)趕忙伸手拽她,誰知道她的衣服已經(jīng)朽爛,用手一拽即化為灰燼。何氏墜落高臺而亡。有人在何氏的衣帶中搜出遺書:“大王希望我生,而我卻執(zhí)意死去,還望大王將我的尸骨與韓憑合葬?!?/p>
其實仔細(xì)想來,何氏如果只是存心要死,不必費此周折。她既然能“陰腐其衣”,證明在宮中她是有獨立的空間和時間的。只要她有這樣的機(jī)會,有的是死的辦法。看來何氏不僅僅要死,還存心要正大光明地死,死在宋康王面前,死在眾人面前,讓眾人為她與韓憑的愛情做一個見證。真是用心良苦,豪氣沖天!
宋康王自然理解這一切,但他不服。他不承認(rèn)作為縱橫亂世的君王居然不能征服一名庶人之妻。于是暴怒,他當(dāng)然不會讓韓憑夫婦合葬,而是將二人的墳?zāi)狗值眠h(yuǎn)遠(yuǎn)的,還惡狠狠地說:“你們夫婦既然如此相愛,有本事就讓墳?zāi)棺约汉系揭黄鹧?,那我就不再阻擋你們?!?/p>
奇跡發(fā)生了。也就一天工夫,兩座墳?zāi)怪卸几髯蚤L出了一棵梓樹。十天左右,兩棵樹都長成了合抱粗的參天大樹。兩棵樹的樹干逐漸向著對方彎曲,樹根在地下盤結(jié),樹枝在天空交錯。樹上常有一雌一雄兩只鴛鴦,交頸悲鳴,凄慘的聲音感天動地。于是宋國人稱這種樹為“相思樹”,說鴛鴦鳥是韓憑、何氏魂魄所變?!跋嗨肌币徽f,由此誕生。
有情人死后,會幻化為動物與植物,繼續(xù)表達(dá)著愛意。這一思想在民族心理中根深蒂固,更成為后來“梁?!币活惞适碌哪感汀6辽俚教拼衅谄?,有情人所幻化的一般還都是根、葉相連的樹和雙宿雙飛的鳥,并非蝴蝶。如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描寫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仍然會寫:“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p>
那么這類故事“化蝶”的情節(jié)究竟從何而來呢?就目前能見到的資料看,晚唐李商隱詩中有“青陵粉蝶休離恨”之句,似乎已經(jīng)有了“化蝶”情節(jié)的痕跡。但只言片語還很難確定韓憑夫婦和蝴蝶的內(nèi)在關(guān)系到底是什么。北宋早期的《太平寰宇記》記載韓憑妻“自投臺下,左右攬之,著手化為蝶”,這里所說的韓憑妻衣裳破碎化為蝴蝶,而非韓憑夫婦化蝶。到了北宋后期,王安石有一首《蝶》詩:“翅輕于粉薄于繒,長被花牽不自勝。若信莊周尚非夢,豈能投死為韓憑?”這里已經(jīng)清楚地表明,化蝶的是韓憑妻子。因此說至遲到南宋之前,韓憑夫婦死后所化之物已由鴛鴦轉(zhuǎn)化為蝴蝶。這為南宋時期梁?;适碌膹V泛傳播奠定了基礎(chǔ)。
為什么會有這種轉(zhuǎn)化呢?恐怕與如下原因有關(guān)。韓憑夫婦所化之物為鴛鴦,鴛鴦是水禽,怎會雙雙棲息在樹上?這讓善于考究推源的中國文人很難想明白,也是這一凄美故事的一大硬傷。于是唐人劉恂在《嶺表錄異》中干脆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鳥種——韓朋鳥:“有鳥如鴛鴦,恒棲其樹,朝暮悲鳴。南人謂此禽即韓朋夫婦之精魂,故以韓氏名之?!币粋€“如”字表明,這種鳥只是像鴛鴦而已。但這還不能讓人滿意,因為“韓朋鳥”從來沒有一個人見過,太沒有說服力了。
韓憑妻子“陰腐其衣”,跳臺時左右攬之盡成灰燼。那婉轉(zhuǎn)飄揚(yáng)的絲綢碎片給了人們靈感,于是有了碎衣化蝶的情節(jié)。而蝴蝶從毛毛蟲到蝶蛹再到蝴蝶那特殊的生命歷程,以古人的科學(xué)知識水平是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的,于是古人認(rèn)為蝴蝶是可以死后重生的精靈。韓憑夫婦活著時是低賤的庶人,如同毛毛蟲一樣卑微,他們死后進(jìn)入墳?zāi)?,就如同進(jìn)入蝶蛹,最終化蝶重生,自由地飛翔。他們的生命歷程和精神氣質(zhì)同蝴蝶是如此的相似。最終蝴蝶戰(zhàn)勝了鴛鴦,成為有情人幻化之物。
“化蝶”情節(jié)塵埃落定,可其他問題又接踵而至。宋明以降,受理學(xué)影響,“一女不事二夫”的貞節(jié)觀得到了最廣泛的宣揚(yáng)和傳播。中國人對韓憑夫婦故事的關(guān)注點居然轉(zhuǎn)移到韓憑妻是否失身于宋康王。按照《搜神記》記載,韓憑妻在宮中多日,雖未明說,但大體情況可想而知。這令宋朝以后的中國人感到這樣的經(jīng)歷有損烈婦的聲譽(yù)。于是這個故事被改造為韓憑妻在入宮前就自縊而死,隨后韓憑才自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舒舒服服地在心中為這一烈婦堂而皇之地立起貞節(jié)牌坊。這一改動所折射出來的民族心理的變化真是令人欷歔嘆息。
也許韓憑夫婦的故事到此時,才真正成為一場悲劇了吧。
胡粉情緣
從前有戶富裕人家,家中只有一個男孩。老兩口對家里的這棵獨苗,自然從小嬌生慣養(yǎng)、寵愛非常。這天小公子閑來沒事就到集市上溜達(dá),無意間走到一個胡粉小攤前。
說到胡粉,這里得啰嗦幾句。胡粉也就是鉛粉,具體的化學(xué)成分是堿式碳酸鉛,呈白色粉狀。由于它白且細(xì)膩,可以用于傅面,使臉色更加白皙,因此成為古代重要的化妝品。我們常說的一個詞“鉛華”,原就是指這種化妝品。曹植在《洛神賦》中有“芳澤不加,鉛華不御”的名句?!跋慈ャU華”也就引申成不作妝飾的意思了。這種胡粉由來已久。張華在《博物志》里說“紂燒鉛作粉”,在紂王的時候就知道用烈火燒鉛,可以得到這種能夠用于化妝的白色粉末。但此時的鉛粉只流行于宮闈之中,只有妲己那樣的寵妃才可以享用,以此來取悅君王。慢慢地,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年,胡粉逐漸傳出宮去?!豆沤駥嵅伞酚涊d:“婦人傅粉,始于秦時?!钡搅饲爻昂?,一般婦人也逐漸可以用胡粉了。雖然一般人家也可以使用,但售賣權(quán)卻在官府。到了魏晉前期,曹魏的劉放曾奏請停止官方售賣,他說:“今官販粉賣胡粉,與百姓爭錐刀之末利,宜乞停之。”他認(rèn)為賣胡粉為小利,還是讓利于民吧。從此市場上賣胡粉的多了起來,成為魏晉時比較常見的一種商品。
再回到故事。小公子走到胡粉攤前,打動他的不是琳瑯滿目的胡粉,而是賣胡粉的姑娘。這個姑娘生在小商之家,別有小家碧玉的韻味。打這時候起,這姑娘算是長到這位公子的心坎里面去了。小公子不知道該如何向姑娘表達(dá)自己的愛意,無奈使了一招天底下最笨的求愛方法:天天去買胡粉,借此來和姑娘搭訕。
這招最笨,但卻最有效。男女之間的愛情總要先有個由頭來開始。男子借口買東西而與女子接近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早在先秦時代,《詩經(jīng)》中就有“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的詩句。意思是說,那個人呀,一副敦厚老實的樣子,他抱著布來換我的絲。其實他哪里是來和我換絲呀,他是來借此接近我,和我談婚論嫁的。想來這位公子也熟讀《詩經(jīng)》,受到前輩的啟發(fā)了吧。
我們說過,魏晉時期流行女態(tài)的美男子,胡粉是這些愛美男士的日常必備品,一個男人光顧胡粉攤是不稀奇的,所以小公子頭幾次買胡粉并沒引起這位姑娘的懷疑。時間長了,小公子和姑娘自然也就熟絡(luò)了。但作為化妝品,胡粉的消耗量是非常低的。要是每天都買一大包,姑娘可就起疑心了。這一天,小公子又來到這家胡粉攤前,姑娘終于忍不住開口發(fā)問了:“公子,你每天來光顧我的生意,我很感激。但你買這么多胡粉拿去做什么用啊?”小公子一聽此言倒也實誠,索性和姑娘開誠布公地表白:“我愛慕姑娘已久,無奈一直不敢對你說,只想天天能見到你,所以每天來這里買胡粉,借著買胡粉的機(jī)會好接近你。”
姑娘聽了小公子的話怦然心動,見面前的小公子對自己有情有義,沉思半晌之后,終于芳心暗許,答應(yīng)在第二天夜間到公子的家中與他相會。小公子心情有多激動自不必說。在等待幽會的整整一天中,他的精神都處于亢奮狀態(tài)。等啊盼啊,終于等到第二日紅輪西墜、玉兔東升,姑娘果然來了。小公子很欣喜,與姑娘成就了好事。樂極生悲,可能是激動過度,小公子猝死在了床上。姑娘很害怕,一時沒了主意,慌亂之下趕緊把衣服等隨身之物整理好,趁著夜色偷偷離開了小公子家。第二天假裝沒事仍舊去店中繼續(xù)做生意。
姑娘可以假裝沒事,小公子家可亂了套了。第二天,老員外夫妻倆正等著兒子起床一起吃飯,左等不來,右等不到,派人去臥室叫公子,孰料公子已經(jīng)死了。悲痛之余,老兩口給兒子準(zhǔn)備發(fā)喪。在收拾遺物的過程中,仆人打開箱子取衣服,才在公子的箱子里發(fā)現(xiàn)了上百包胡粉。這么多胡粉足夠使上幾十年的,出現(xiàn)在小公子的箱子中,自然是件蹊蹺事。家里人懷疑兒子的死因必和這胡粉有關(guān)系,于是把市場上所有的胡粉都買了個遍。
等到看見那位姑娘賣的胡粉,和小公子存的胡粉不管顏色、質(zhì)地還是包裝樣式都一模一樣。老員外一把抓住姑娘不放,并大聲質(zhì)問為什么殺了自己的兒子。賣胡粉的姑娘把以往經(jīng)過訴說一遍,老員外不相信,于是報了官府。
公堂之上,姑娘已經(jīng)心如死灰,對控訴自己的言辭也不狡辯,看來小公子死后,她也不想再活在世上,她對縣官的唯一要求就是讓自己再看小公子一眼,扶尸大哭一場??h官答應(yīng)了她的要求。姑娘走到小公子的尸體旁,撫摸著小公子的頭痛苦地說道:“我怎么這么不幸啊,如果你的靈魂有知,即使我含冤受屈也沒有什么可以遺憾的!”不料話剛說完,公子突然醒了。原來昨日夜里公子由于太激動,出現(xiàn)了假死,這時緩過來了。公子便當(dāng)著縣官和父母的面,把事情的來龍去脈陳述了一遍,洗刷了姑娘的冤屈??h官當(dāng)場做主,小公子和姑娘結(jié)為夫妻。
一樁奇案以皆大歡喜結(jié)局。
《賣胡粉女子》是魏晉志怪中最動人的章節(jié)之一。其中雖無半點筆墨談及鬼怪,讀來卻令人拍案稱奇,遠(yuǎn)比那些只會描寫某鬼青面獠牙云云的粗制鬼故事高明百倍。該文最奇處便是男女主人公的愛情和命運在悲喜間的快速轉(zhuǎn)換,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最終以大團(tuán)圓收尾。令讀者在倍感欣慰的同時,體悟到世事是如此無常,悲與喜只在轉(zhuǎn)念之間。
在這個故事中,后世民間文學(xué)經(jīng)常運用的大喜——大悲——再大喜的情節(jié)安排已經(jīng)展現(xiàn)無遺。當(dāng)女子答應(yīng)來私會,本來是件好事,但在見面的時候,小公子卻突然死亡,造成了悲劇。接著,女子又被告到官府,人物的命運跌至谷底。在事件不可收拾、萬念俱灰的時候,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出人意料地讓小公子突然復(fù)生,男女主人公終成眷屬。大悲大喜的劇烈反差造成了強(qiáng)烈的戲劇性效果,大團(tuán)圓的結(jié)局也符合民間受眾的心理。
《賣胡粉女子》的離奇情節(jié),被后世很多小說所借鑒。其中最著名的當(dāng)屬《聊齋志異》中的《阿繡》。故事的開頭是海州男子劉子固對雜貨鋪“姣麗無雙”的少女阿繡一見鐘情,就借買扇子和其他雜物親近阿繡。阿繡不肯隨便結(jié)交男子,劉子固只好把他從阿繡那兒買來的扇子、香粉、胭脂、手帕之類,秘密放到一個小箱子里,待沒人的時候,悄悄把玩。故事的情節(jié)和《賣胡粉女子》完全相同,只不過,阿繡雖然容貌美麗卻已經(jīng)沒有了賣胡粉女子那樣大膽、率真、奔放的性格。賣胡粉女子敢于和情郎私會,阿繡卻只能“止乎禮”。這正是魏晉時人與明清時人的差異。精神上的拘泥使得《阿繡》一章雖情節(jié)比《賣胡粉女子》更加跌宕起伏,但那只不過是明清工藝品般的繁縟刻作。至于魏晉時代的古拙與天真,是你很難在字里行間尋到的。
死而復(fù)生
“死而復(fù)生”今天聽來類似笑談,但在魏晉時期是被人們所認(rèn)可的。干寶之所以要創(chuàng)作《搜神記》,就是因為他親眼看到了自己父親的婢女和自己的兄長“死而復(fù)生”,這個故事我們以后還要講。
在魏晉志怪小說中,涉及男女邂逅、偶合、戀愛、婚姻和性關(guān)系的故事非常多,其中有相當(dāng)一部分屬于“死而復(fù)生”情節(jié)的人人相戀的故事。人人相戀本無奇可談,但由于一方或雙方已經(jīng)由人變成鬼,后又由鬼變成人,這種人鬼交互的曲折情節(jié),往往使故事呈現(xiàn)出不可思議的迷離色彩。
《搜神記》記載了王道平掘墳救妻的奇聞。秦始皇時,長安人王道平,年少時與鄰居唐叔偕之女唐父喻青梅竹馬,二人相約日后結(jié)為夫婦。王道平成年后要服兵役,應(yīng)征入伍去打仗,流落南方。一去九年不歸,生不見人,死不見尸。唐叔偕眼見著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兒守了望門寡,心中十分著急,就將父喻許給鄰人劉祥為妻。父喻心有所屬,不肯改嫁。但怎奈父母逼迫不已,一個弱女子哪能抵抗得了,最后只好嫁給了劉祥。婚后三年,父喻終日思念王道平,忿怨至深,悒悒而死。
鄉(xiāng)人原本以為唐父喻的命運就以悲劇落幕了。不想三年后,王道平征戰(zhàn)歸來。他詢問鄉(xiāng)親:“我未婚妻唐父喻現(xiàn)在何處?”聞聽此言,鄉(xiāng)親無不感慨,將以往事情說與王道平。
王道平一聽嚎啕痛哭,來到唐父喻墳?zāi)骨凹腊?。他呼喚未婚妻的名字說:“你我曾經(jīng)立下重誓,今生今世結(jié)為夫妻,不料橫遭禍?zhǔn)?,你我竟落得如今陰陽兩隔,生死永訣,如果你真的在天有靈,就出來見我一見吧!”結(jié)果王道平的精誠感動天地,唐父喻果然顯靈,說自己已經(jīng)起死回生。王道平趕緊掘墳刨墓,撬開棺槨。唐父喻果然生還。劉祥聞聽此事,就去官府申訴。這真是古今少有的奇案,地方官束手無策,官司一直打到秦始皇那里。鐵石心腸的秦始皇也為之動容,御筆親斷,允許王道平、唐父喻結(jié)為夫妻。干寶最后說,他們夫妻二人“實謂精誠貫于天地,而獲感應(yīng)如此”。
這則離奇的故事中,還只是唐父喻一人死而復(fù)生,而且也沒有交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唐父喻死而復(fù)生。思路基本上和先秦韓憑夫婦、紫玉公主的故事類似。這也表明了秦漢時期志怪故事情節(jié)和結(jié)構(gòu)還是比較簡單的。而到了魏晉時期,人們編造故事的能力進(jìn)一步提高,一幕幕死而復(fù)生的故事更加精彩。故事不但有了二人死而復(fù)生的情節(jié),也有了對地獄鬼世界的描寫,還告訴了讀者,主人公為什么會死、又為什么會復(fù)生。而陰間的鬼吏們辦起事來和陽間的官員們居然沒有什么兩樣。那些主人公們死而復(fù)生的原因也一定會讓讀者似曾相識、啞然失笑。
漢獻(xiàn)帝建安年間,南陽人賈偊,字文合,得病亡故。賈偊忽忽悠悠地跟隨一個鬼差來到泰山幽冥界。值班的判官查閱了一下生死簿,便對那個鬼差說:“我讓你召來某某郡的賈文合,誰讓你召來南陽郡的賈文合了?趕快把他送回去!”原來是同名同姓,鬼差抓錯人了,賈文合死里逃生。但那個鬼差是管接不管送,把賈文合轟出幽冥界的大門就不管了。賈文合只好獨自一人在通向陽間的路上走著。這時天色昏暗,賈文合也走乏累了,就靠在路旁的一棵大樹下休息。
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步履踉蹌地走了過來。她看見賈文合便不走了。賈文合便問道:“看你穿著打扮像大戶人家的姑娘,怎么一個人走在這里?”姑娘回答說:“我本是三河人氏,父親現(xiàn)在出任弋陽縣令。昨天我被陰府召來,原來是他們搞錯了,于是今天又放我重返陽間。我一個孤身弱女子,在這陰陽兩世間行走,非常害怕,我見公子舉止文雅,想必是一個有德的賢人,于是想和公子結(jié)伴同行,不知可否?”賈文合對這位姑娘非常愛慕,希望和她私訂終身,但姑娘執(zhí)意要等回到陽間,聽取父母的意見后再作決定,于是,二人約定還陽后再續(xù)前緣。
賈文合死后兩天兩夜,尸體馬上就要入殮了,但家人卻發(fā)現(xiàn)他臉上出現(xiàn)了血色,摸摸心口也有了點溫暖。不一會兒,賈文合居然蘇醒過來了。醒來后,賈文合顧不得和家人慶祝重生,便飛馬來到弋陽縣。拜見了縣令,并說明了經(jīng)過??h令進(jìn)閨房問了女兒,發(fā)現(xiàn)賈文合說的話句句是實情,最后便把這女兒許配給了賈文合。
無獨有偶,南朝宋劉敬叔的《異苑》中,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東晉時臨??钒部h有個護(hù)府軍吏名叫章沉,年僅二十歲便暴病身亡。然而,在家停尸的過程中,他居然死而復(fù)生。他對家人講了自己死后的遭遇:
章沉自言被帶到天曹,在天曹官府門外排隊等候詢問,恰好排在身旁的是一位貌美的姑娘。于是兩人聊天。章沉得知姑娘名叫秋英,還未曾出嫁就暴病而亡,說到傷心處,姑娘開始抽泣。章沉正要勸解她幾句,就被小鬼帶進(jìn)了天曹府。進(jìn)得府門,章沉正身一看,原來正中央端坐的天曹官正是自己早已死去的表哥。經(jīng)表哥審案,章沉被判重返陽間。
章沉興高采烈地出了府門,秋英見章沉被判返回陽間便知道他與天曹官關(guān)系不一般,于是將臂上的金釧摘下來,哭著交給章沉,乞求章沉代為打點天曹官。章沉的表哥收了姑娘的金釧,也判她返回陽世。
二人一同離開天曹府,也不知走了多久,只覺得疲倦得再也走不動了,這時天色已經(jīng)暗了下來,二人便在大道邊幾間無主的小屋中住了下來。不知是共同大悲大喜的遭遇還是秋英對章沉的感激,二人在小屋中共宿燕接,私訂了終身。秋英自言姓徐,家住吳縣烏門鎮(zhèn),房子前面有一條小河,門前還有棵棗樹,希望還陽后章沉能去找她。第二天一早,二人便各自還陽了。
章沉訴說了死后的經(jīng)過,家人都感到又驚又喜。章沉身體恢復(fù)后沒有耽擱,馬上請假離開官府,到吳縣烏門鎮(zhèn)尋找秋英。按照徐秋英所說的地點,章沉果然找到臨河而居,門前有棵棗樹的徐家。章沉見到秋英父母便問道:“秋英在哪里呢?”秋英父母覺得奇怪,便反問一句道:“我女兒從來不出閨房,你怎么知道她的名字?”章沉就把兩人的鬼魂在陰間相遇相知的事說了一遍。其實,秋英復(fù)活時,已經(jīng)向父母說過這件事了。但這件事對于活著的人來講,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為了謹(jǐn)慎起見,秋英父母還是試一試章沉。于是他們便讓家中的丫環(huán)一個一個地出來冒充秋英和章沉見面,章沉都說“這不是秋英”。等到真的秋英出現(xiàn),章沉一眼就認(rèn)出了她。秋英父母這才確信,便將秋英配給章沉為妻。
魏晉時期是“死而復(fù)生”故事的井噴時期,如整部《搜神記》中,干寶就記載了大量“死而復(fù)生”的故事。除上面講到的故事外,還有如平常生多次死而復(fù)生;張璞二女投水身亡后復(fù)活;李娥被埋葬十四天后復(fù)活;西漢宮女在東漢末年復(fù)活;一桓姓人死后月余復(fù)活;陳焦死后七天復(fù)活等。為什么這個時期會有如此眾多的“死而復(fù)生”故事出現(xiàn)呢?
“死而復(fù)生”作為中國原始神話中的重要觀念早就存在。在以《山海經(jīng)》為代表的中國遠(yuǎn)古神話體系中,“死而復(fù)生”就是一個固有模式。如“顓頊死而復(fù)生”、“穴居食土之人死百廿歲乃復(fù)生”等。魏晉時期,佛教徒認(rèn)識到要想贏得普通信眾,必須使佛教教義和中國本土的神話觀念相聯(lián)系。
三世輪回、因果報應(yīng)、極樂世界與地獄等是佛教的基本概念。既然生命主體可以不斷在三世中生死流轉(zhuǎn),那么自然是“靈魂不滅”的。“靈魂不滅”為“死而復(fù)生”創(chuàng)造了可能性,也使佛教的教義和中國遠(yuǎn)古神話觀念找到了契合點。佛教徒當(dāng)然不會放棄這樣的機(jī)會,于是他們在宣傳“死而復(fù)生”的時候也宣傳了“靈魂不滅”,讓人們相信了“三世輪回”。
倩女離魂
過去形容一個人相思常說“掉了魂”,或者“魂讓人勾走了”。一句看似戲謔的俚語,卻是大有來頭,它和中國愛情文學(xué)中一種膾炙人口的“離魂”模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南朝劉義慶的《幽明錄》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鉅鹿人龐阿生得英俊瀟灑,是個十足的美男子。
魏晉時代是個崇尚美男的時代,美男要比美女更有人氣。時代呼喚什么,社會就產(chǎn)生什么,那時候美男子層出不窮,嵇康、潘岳、衛(wèi)玠、王羲之等人都是其中代表。女子也毫不遮掩對美男的喜愛。潘岳年輕時乘車到洛陽城游玩,京城的姑娘們爭相向他的車中扔水果表示愛意,回來時已是滿滿一車,博得了“擲果盈車”的美名。衛(wèi)玠更是厲害。他到東晉都城建業(yè)投奔司馬睿,建業(yè)人聽說大美男衛(wèi)玠來了,圍了個人山人海,爭相觀看,把衛(wèi)玠一下子擠病了,過幾天居然死了,留下了“看殺衛(wèi)玠”的典故。
這些美男子到底什么樣子,一擠就能擠病,估計身體不會很好吧。魏晉時期崇尚男人女性化。能稱之為美男子的都是身材修長、皮膚白皙、單薄無力、弱不禁風(fēng),每日剃須、敷粉、薰香,著女人裝束,作輕盈步態(tài)的一群“偽娘”。
我們故事的主人公龐阿想必就是這個樣子,那時的女人就喜歡男人這個樣子。同郡石氏家有個女兒,偷偷看了龐阿一眼,就暗戀上人家了。不久后,石氏女突然來拜會龐阿,要和龐阿結(jié)秦晉之好。龐阿是有家室的人,他的妻子是絕容不下石家女子的。她命婢女把石氏女捆綁起來送往石家,沒承想走到半路上,石氏女忽地消失了。龐阿的妻子就直接找到石家,向石家人說明了此事。石家的父親勃然大怒:“我的女兒平日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怎容得你們無故來詆毀她的名譽(yù)!”
捉奸要雙,龐阿的妻子手中沒有了石氏女也只好吃一個啞巴虧。但沒想到,當(dāng)天夜里,龐妻又在龐阿的屋里發(fā)現(xiàn)了石氏女。龐妻親自把石氏女綁回石家,看石家人這次還有何話說。石家父親看到女兒后頗感驚愕:“我剛從后堂來,明明見女兒和她母親在一起,怎么會被人從外面綁來了呢?”說罷,他忙喚仆人到后堂叫女兒出來對質(zhì)。這時,被綁的女子突然消失了。石氏女從后堂出來,說出了真相:“我對龐阿一見鐘情,總是想他。后來有一次做夢,夢見我到龐阿家去了,一進(jìn)門,就被龐阿的夫人綁起來了。”
大家這才知道,原來石氏女對龐阿的感情太執(zhí)著,靈魂離開了身體。經(jīng)此之后,石氏女發(fā)誓非龐阿不嫁。事也湊巧,過了一年,龐阿的妻子得病去世。龐阿就正大光明地迎娶了石氏女。
這則故事可以說是“離魂”故事的鼻祖。它首創(chuàng)了人的軀體和靈魂會因某種感情而分離的模式,成為“離魂”構(gòu)思的源頭。不過,《龐阿》構(gòu)思雖奇特,但在情節(jié)上大體還是粗糙的故事,而唐代陳玄祐的傳奇小說《離魂記》就不同了?!峨x魂記》情節(jié)曲折,結(jié)構(gòu)完整,成功塑造了倩娘這一藝術(shù)形象,“倩女離魂”也成為文學(xué)史上不朽的經(jīng)典。
《離魂記》中講述,唐朝天授三年(692),清河人張鎰因在衡州做官,就把家搬到了衡州。張鎰性情好靜,生有兩個女兒。長女早亡,次女倩娘,待字閨中。張鎰的外甥王宙,從小聰明英俊,張鎰對他十分喜歡和器重,常說,“將來你長大了,我把倩娘許你為妻”。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倩娘和王宙長大后,彼此有情有義。但張鎰沒看出兩人的感情,把倩娘另許了別人。倩娘知道后,心里十分痛苦,卻不敢對父親言講。王宙心懷怨恨,負(fù)氣準(zhǔn)備到京城去做官。張鎰勸阻不成,只好贈給王宙豐厚的盤纏,送他赴京。
王宙乘船行了一程,不覺已到午夜時分。因思念倩娘,輾轉(zhuǎn)難寐,這時他忽覺岸上有一人影匆匆追來,轉(zhuǎn)眼間已飄到船上。王宙定睛一看,原來是倩娘!倩娘自述,她是從家中偷跑出來的,愿隨王宙私奔。王宙自然欣喜,遂將倩娘藏在船中。為防止張家追來,王宙與倩娘沒有趕往京城,而是逃奔四川。
二人在蜀中過了五年神仙眷侶的生活,還誕下兩子。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倩娘越來越思念雙親。王宙想,生米已經(jīng)煮成熟飯,也就沒有什么可忌憚的了。于是隨倩娘回衡州省親?;丶也虐l(fā)現(xiàn),原來家中還有個倩娘,已經(jīng)病臥閨中五年了!這時兩個倩娘合為一體,大病痊愈,梳妝更衣,談笑風(fēng)生,宛如從前。
《離魂記》后,元代雜劇名家鄭光祖著有《述青瑣倩女離魂》,劇中王文舉與張倩女本是“指腹為婚”,但張母認(rèn)為王文舉功不成名不就,不允婚事。王文舉后上京趕考,張倩女憂思成疾,靈魂離開軀體追隨王文舉而去。王文舉中狀元后,攜倩女歸家,倩女的魂魄與病臥之身合二為一,皆大歡喜。
此后,明代雜劇作家王驥德的《倩女離魂》、明代擬話本《大姊魂游完宿愿 小姨病起續(xù)前緣》等,都是“離魂”模式的名作。大戲劇家湯顯祖更是利用“離魂”模式寫出了偉大的作品《牡丹亭》。清代蒲松齡的小說《聊齋志異》中的《阿寶》也帶有《龐阿》的影子。
不論是石氏女的插足,還是倩女們的私奔,若是直接寫實,在中國道德至上的文化體系內(nèi),都會不同程度地給人傳遞一種有傷大雅、有玷風(fēng)化的認(rèn)知。而巧妙地借“離魂”的模式加以表現(xiàn),便超越了世俗的倫理的界限,將男女之間的愛情升華到詩化高度。即使再因循守舊的讀者,也會對離魂戲的女主角們靈魂可以擺脫肉體的束縛去自由地追求愛情的情節(jié)怦然心動。在她們身上所反映出的個人意識的覺醒和對于人性自由的追求更是令人瞠目:你大可以禁錮我的軀體,卻絕難禁錮我的靈魂!
當(dāng)然,在魏晉時期,離魂故事的緣起又是為何?難道小說家真的在宣揚(yáng)人性自由嗎?這似乎很難成論。悉心探究下去,會得到一個令人震驚的答案。這類故事的作者大抵是佛教徒。靈魂和肉體可以分離的認(rèn)識,是佛教說教可以存在的基礎(chǔ)。佛陀講經(jīng),即可化為兩身。佛經(jīng)中神形分離的故事也非常之多。而當(dāng)時的許多人,諸如《神滅論》的作者范縝,是信仰神形一體論的:“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睘榱撕瓦@種思想對抗,佛教徒編造了離魂故事。人們在接受一則傳奇的過程中,也無形中接受了靈魂和肉體可以分離的理念,也就為接受佛教教義打下了思想認(rèn)識的基礎(chǔ)。
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的背后隱藏著多少“別有用心”,著實令后人驚嘆。至于今天的我們,只需去好好體味其中的美好就夠了。
還魂
鬼魂的觀念是極其古老的,在人類具有最初的抽象思維時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人們無法解釋在夢中可以見到已經(jīng)死去的親人這一奇妙的現(xiàn)象,久而久之便出現(xiàn)了鬼魂的觀念,認(rèn)為人死后,靈魂可以脫離肉體,成為鬼魂。鬼魂可以進(jìn)入活人的夢境與生者相見。既然靈魂可以脫離肉體,也可以回來“探親”,自然靈魂也可以再次附著到死者的軀體上,使死者復(fù)生。這是一個并不復(fù)雜的推理過程,也是“還魂”這一概念產(chǎn)生的思路。事實上,古人也確實看到有很多重病者深度昏迷,仿佛死亡多日,后又清醒的例證。這也成為“還魂”的現(xiàn)實依據(jù)。
當(dāng)然,我們經(jīng)常夢到已故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人的靈魂,而有人見過死后幾年還有能夠“還魂”的例證嗎?幾乎沒有人有這樣的經(jīng)歷。因此人們認(rèn)為“還魂”要比“托夢”復(fù)雜得多,形成的條件也苛刻得多。到底應(yīng)該有什么樣的條件呢?人們很難理解。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已故者的尸體一定要保存完好。很難想象一堆殘缺不全的白骨起死回生,站立起來和生前親友把酒敘舊。因此,重視保存死者肉體的完好就成為葬俗的重頭。先秦死者的含玉、佩玉,漢代的金縷玉衣,以及后世的其他尸體防腐技術(shù),莫不是如此,都是為了鬼魂脫離肉身游蕩多年后,有朝一日仍能回到體內(nèi)從而重返人世。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那樣幸運,把自己的尸體保存得像馬王堆漢代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妻子辛追一樣。大多數(shù)人的身體都會在故去幾年內(nèi)腐敗。靈魂雖然還在,但身體已經(jīng)腐敗了怎么辦呢?
晉朝時東平人馮孝將做了廣州太守。他有一個兒子,年方二十余,名叫“馬子”。一日,馬子獨臥自家后院馬廄中,迷迷糊糊地睡著了。睡到夜半三更時分,夢見一女子,年十八,飄然來到他的面前,自言是前任廣州太守北海人徐玄方之女。隨父就任期間,不幸未嫁早亡,至今已有四年。馬子現(xiàn)在睡臥的馬廄就是當(dāng)初埋葬徐氏女的地方。徐氏女又說,她到了陰間才知道按照生死簿記載,她本應(yīng)壽活八十余,不想被枉殺。
陰曹地府的官吏對照生死簿知道自己錯招了徐氏女,便允許她還陽。但是,要還陽必須有所依靠。定數(shù)中,徐氏女應(yīng)當(dāng)做馬子的妻子。徐氏女此次前來就是要問問馬子能否施以援手,救她還陽。
一個人睡到半夜時分,突遇這樣一個不速之客,幽幽地敘說這樣一段詭異的姻緣,相信誰都很難把心態(tài)放平和。但馬子的回答卻是簡單到極致的“可爾”,甚至連一絲的心理活動都沒有。對此,我們不得不說,古人寫小說太簡潔了,或者馬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強(qiáng)悍了。
接著說故事。二人相約了婚配的日子,女子就忽而不見了。這段奇遇馬子和誰也沒有透露。到了相約的佳日,掌燈時分,馬子的床前突然出現(xiàn)很多長頭發(fā),垂與地齊。馬子先是讓傭人打掃,結(jié)果愈掃愈多。這時,馬子突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一定是新娘子來了。于是他屏退左右仆從。目不轉(zhuǎn)睛地瞪著那縷秀發(fā)。漸漸地,女子的額頭出現(xiàn)了;漸漸地,女子的顏面也顯露出來了;接著是整個頭和身體。到最后,徐氏女姿容萬方地立在馬子身前。馬子趕快讓她就坐,二人攀談起來。徐氏女講的話非常玄妙,聽得馬子如癡如醉。當(dāng)夜,馬子便與徐氏女合床。在床上,徐氏女總是告誡馬子:“我的身體還很虛弱?!焙唵我痪湓挶愕莱龉湃藢懶≌f的極妙處。古人未寫馬子對徐氏女的態(tài)度,也未寫徐氏女和馬子在床上的動作,但二人的激情卻不言自明。
馬子焦切地問徐氏女什么時候可以還陽,從墳中出來。徐氏女回答說要等到自己生日的那一天。一晃過了許久,徐氏女的生日終于到了。頭天夜里,徐氏女一字一句地告訴馬子如何救活自己。馬子字字入心。天剛放亮,徐氏女忽地隱去。馬子馬上按照妻子昨晚的吩咐,備下一只紅公雞,一盤黃米飯,一升清酒,來到馬廄前,去馬廄十余步,設(shè)擺香案,祭祀徐氏女。祭靈完畢,馬子命家人就地挖掘,果然得一口棺木,開棺一看,一女子身體完好,躺在里面的正是徐氏女。馬子將她小心翼翼地抱出,放入氈帳,但覺心口溫?zé)?,氣息尚在。馬子命四名婢女日夜護(hù)理,并不斷用黑羊乳汁瀝滴雙眼,漸漸地徐氏女睜開了雙眼,進(jìn)而能張嘴咽粥,并開始講話了。二百天后,她可以拄杖行走,一年之后臉色、肌膚、氣力悉復(fù)如常。
直到這時,可以確認(rèn),徐氏女是完全恢復(fù)了。于是馬家派人飛報徐家。徐家人起初根本不相信有這樣的怪事,后來見馬家言之鑿鑿,于是徐家上上下下都來馬家探望重生的小姐。最后,馬子、徐氏女二人終成眷屬。
同樣生活在晉朝的李仲文在任武都郡太守之時,女兒故去,年僅十八歲。李家姑且將其安葬在武都郡城北。后張世之接替李仲文到武都郡來任太守。其子張子長年方二十歲,隨父一同到任。張子長夜間夢見一女子對自己說:“我乃前任太守之女,不幸夭亡,今日與你一見傾心,愿結(jié)為夫婦?!睆埞右贿B五六天都做同樣的夢,后一日白天,那位夢中女子果然衣著華美、薰香殊絕地來到張公子寢室,二人遂成就夫妻歡好。
不久,李仲文派婢女來拜祭女兒的墓地,順道到張世之家中拜訪。婢女無意中見到自家小姐生前的一只繡花鞋在張子長的床下,大吃一驚,以為是張子長盜掘了自家小姐的墓,于是邊哭邊拿出鞋子前去稟報李仲文。李仲文一看此鞋,馬上派人前去質(zhì)問張世之。張世之也被問得啞口無言,遂向張子長了解情況。張子長就把與李家小姐幽會的事說了一遍。大家都覺得非常奇怪,于是一同開墳要看個究竟。
棺槨開啟,果然張家小姐的骨骸上已經(jīng)長出了新肉,連容貌也和過去一模一樣,右腳有鞋,左腳沒有。
這便是魏晉小說中最著名的兩則“還魂”故事。原來女子死后,尸體若已經(jīng)腐爛,可以靠“嫁人”來讓自己的皮肉再次附體。這恐怕和遠(yuǎn)古生殖崇拜中對于男子精液的崇拜有很大關(guān)系。在遠(yuǎn)古長期的生活中,先民逐漸認(rèn)識到,只有男子向女子身體內(nèi)注入了精液,女子才能孕育生命。因而男精被認(rèn)為是至陽之物,是生命之源?!兑捉?jīng)》上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比f物的生成本于氣,精氣形成為魂魄,得魂魄則生,失魂魄則死。女鬼吸納了男精,自然可以起死回生。
莎士比亞一生寫作了大量的優(yōu)秀戲劇,而這些戲劇絕大部分都改編自西方古代的民間傳說。和莎士比亞同年去世的東方戲劇家湯顯祖的“臨川四夢”等優(yōu)秀劇作品也是由先前的小說演化而來。湯顯祖自稱“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曾明確地說:“傳杜太守事者,仿佛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子稍為更而演之?!痹瓉怼赌档ねぁ返墓适戮褪悄7铝宋涠继乩钪傥摹V州太守馮孝將兒女戀愛的傳說。難怪《牡丹亭》又被稱為《還魂記》,不信,就請讀讀《牡丹亭》的情節(jié):
書生柳夢梅出身貧寒,苦讀之時,常夢見一位佳人站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之下,同他訴說著姻緣。后來柳夢梅赴京趕考,借宿梅花庵觀中,于太湖石下拾得一張美人像,畫上美人正是夢中的佳人。正當(dāng)柳夢梅百思不得其解之時,畫上女子趕來和柳夢梅幽會。自言是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十六歲時讀到《詩經(jīng)·關(guān)雎》章而傷春不已。在花園賞花時,麗娘臥眠花下,夢見一書生,手持半枝垂柳前來示愛。二人遂在牡丹亭畔幽會。別離后,麗娘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奄奄一息。臨終前,麗娘乞求母親將其葬在花園梅樹之下,囑咐丫環(huán)把她的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后杜寶升任淮陽安撫使,于是此地空留一座梅花庵觀,至今已經(jīng)三年。柳夢梅聽完杜麗娘的敘述,趕快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jié)為夫妻。后來二人頗費周折,婚事終于得到杜寶的認(rèn)可,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