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自此,作者有意識地搶救性采寫了一些年邁的老作家如冰心、巴金、王映霞、蘇雪林……
10月7日第5版
鮮花映冰心
整個城市都在忙碌著過節(jié)。我們走進了一個小小的花店,為冰心老人買了一束玫瑰?;ǖ甑男±习弪\地說:“我們知道,冰心奶奶愛花……”
愛花的老人正靜靜地躺在北京醫(yī)院的一張病榻上。滿窗的陽光,滿室的芬芳,仿佛撫去了在她眉尖心頭堆積的幾乎整整一個世紀的滄桑,也仿佛在映襯這位世紀老人頑強的生命活力。
這是9月29日的下午。冰心的小女兒吳青將老人從榻上扶起,坐在輪椅上,老人身穿一件撒滿細碎白花的紫色布衫,罩著淡灰色的背心,很家常很潔凈,給人一種暖和的感覺,她的手柔軟而溫涼,握在手中有古玉般的潤澤。她面色慈和,看人的時候,眼睛里是很深的關(guān)切,走近她,如同走進她的《繁星》《春水》……
有客來訪。
海外著名華人作家韓素音和她的丈夫陸文星走進病房。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葛佩琳陪同在側(cè)。
“娘呵,你還記得嗎?去年他們就來看過你的?!鄙泶┘t色運動上衣的吳青喚著媽媽。冰心點著頭,顫顫地用手遞過一只小錦盒:“這個給你的。”
這是一個用陶燒制的冰心的名片。韓素音趕緊用手接過,感激地說:“太珍貴了!”她也遞過一個大花籃:“您的生日快到了,10月5日,我們祝您生日快樂?!?/p>
吳青向客人介紹說:“娘的精神今年比去年好。但有的時候心律不齊,心臟不太好,剛才還不舒服呢?!?/p>
冰心微笑了,自謙般地喃喃:“還可以……”
韓素音俯身對著冰心,貼近她的耳朵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說:“我們1939年在重慶認識,57年的友情啦!”
冰心說:“對對,這太好了!”
怕老人太累,韓素音夫婦依依不舍地告辭:“Good bye, my dear.(再見,我親愛的。)”
葛佩琳又向老人絮絮地敘說不久前冰心獎發(fā)獎的情形:“在釣魚臺,雷潔瓊老師主持……”
冰心和雷潔瓊是當年燕京大學的同事。冰心是燕京大學20年代的學生,韓素音是30年代的,葛佩琳是40年代的。這個秋日,師生三代穿越時空,相聚在這間小小的病房。
吳青開始給媽媽做每天的“功課”——做腳操。她把媽媽的腳捧在懷里,輕輕地揉著:“娘,舒服嗎?”
媽媽的目光依戀地在女兒身上留連,女兒仰著臉,笑得陽光燦爛……
這樣的境界,是冰心一生在作品中營造著、歌詠著的。冰心有福。
作者參與策劃并參與了當年人民日報華東分社舉辦的“華東山海行”大型采訪活動,采訪組由黃河入海口——山東省東營市出發(fā),開始形成逾萬公里的系列采訪,分東西兩路,東線沿海,西線進山,由北向南同時進行,途經(jīng)七省市的一百七十多個縣市。
10月28日第9版
驚看黃河入海處
黃河口好大的風!吹得塵起云亂,蘆花也披靡一片,滔滔黃河卻凝滯不動,波瀾不興,像是沉沉地、緩緩地滲入海里去一般。
10月25日上午10點半,我們車抵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靠近孤東的黃河口。
我們的腳下是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
十來年前,這里還是渤海灣的一片汪洋,如今厚實的土地上已經(jīng)矗立起勝利油田的井架、高壓線,還有平展展的公路。再往東,黃河還在挾帶來自黃土高原的泥沙,以每年沉積出3到5萬畝土地的速度,擴大著黃河三角洲的面積。
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早已富甲一方,“三角洲=經(jīng)濟繁榮”的公式怎么到了黃河入海處卻失靈了呢?東營人告訴我們:一是黃河三角洲還太年輕;二是黃河脾氣大,動不動就胡亂甩尾巴,100年里頭,大規(guī)模的改道就有10次。守著失控的大河,百姓生存已經(jīng)不易,談何發(fā)展?
離開黃河口不遠,有一處小小的院落,掛著“黃河口治理辦公室”的牌子。我們停車張望,迎面碰上一位行色匆匆的老人,聽人稱他“李老頭”。一問,竟是這里的治黃元勛李尚林,70歲了,離了休卻還在為黃河奔忙,腳上沾滿泥的黑布鞋都露了腳趾頭。他扯著地圖數(shù)說黃河,口氣親昵得像數(shù)落終于被調(diào)教好了的野孩子。“以前,我們是不了解黃河,以為動不得、碰不得,由著它胡鬧。其實,黃河才聽人招呼呢!現(xiàn)在我們是手牽黃河跟我們走,叫它咋走它咋走!”人工干預(yù)黃河入海河道的嘗試,在20年中兩次獲得成功。黃河尾巴穩(wěn)住了,聽話了,東營的發(fā)展從此有了無限的可能性。
東營最不缺的就是土地,農(nóng)民人均達10畝地。可惜,大多是大片大片只長蘆草的鹽堿地。不過,走進利津縣羅鎮(zhèn)鄉(xiāng)前邵村卻別是一番景象。在一個方圓4畝的魚塘邊,記者撒下一把粗糠,一群一尺來長的鱸魚立即蜂擁爭食。緊鄰魚塘,是一塊約高出1.8米的“臺田”,田里大白菜、蘿卜、向日葵、蘋果樹長得郁郁蔥蔥。創(chuàng)造出這招“上農(nóng)下漁”的,是村支書邵云震。挖塘墊田,“臺田”中的鹽分被雨水淋洗到低洼處,過1—3年,鹽度能降低一半以上,變成了高產(chǎn)良田。記者沒找到邵云震,他的鄰居指著這塊地說:“第一年收成不好,第二年好多了。今年是第三年,種啥長啥!”
一路行去,紅旗獵獵、農(nóng)人揮鍬的場面觸目皆是,這是東營大地更多的“邵云震”正忙著在鹽堿地上造“臺田”呢??磥?,東營600萬畝荒地有救。
“東營有石油、有鹽鹵、有地熱、有旅游風光,管住了黃河,三角洲的優(yōu)勢出來了?!睎|營市市委書記國家森為我們“華東山海行”活動送行時,信心十足。記者問:“那么,二十世紀看上海,看廣州、深圳,二十一世紀就該看東營嘍?”國家森大笑著說:“正是!”
“切諾基”奔馳在東營寬闊的東港高速公路上,記者議論起“全國的路看山東,山東的路看東營”這句話,覺到了東營的眼光和底氣。
揮別了雖然秋風蕭瑟,卻依然讓人感到熱氣騰騰的黃河入海處,“華東山海行”采訪組兵分兩路,一路向西南,奔沂蒙山而去;一路向東南,走向膠東沿海。
(與徐沖聯(lián)合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