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 詩律

詩詞格律全集 作者:張小燕,陳佳 著


第二卷 詩律

詩律是詩歌發(fā)展的產(chǎn)物。詩歌屬于韻文,在詩歌發(fā)展的最初階段,一般是依據(jù)語音的自然節(jié)奏和口語的韻律而形成某種音樂性效果。當(dāng)詩歌發(fā)展到高級階段時,人們總結(jié)了語音與詩歌形成的關(guān)系,并將兩者相結(jié)合,從而形成了格律。我們稱這種詩歌為古典格律詩體。

第一章 詩的種類

關(guān)于詩的種類劃分,可謂眾說紛紜。清代蘅塘退士所編《唐詩三百首》中將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三類中均附有樂府一類,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常見的劃分方法。還有一種常見的劃分方法是將詩直接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大類。

從格律上來分,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為古風(fēng)、古詩,通常分為五古、七古、雜言。雜言詩一般不另立一類,通常歸入七古。近體詩又稱為今體詩、格律詩,包括絕句、律詩、排律。

從每句字?jǐn)?shù)上來分,詩可分為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七言詩等。唐代以后,詩歌以五言、七言為主,詩集也只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我們這里將詩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和變體詩三類,下面將這三種分類與其他分類法相互參照,加以論述。

第一節(jié) 古體詩

古體詩是一種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在近體詩形成以前,除楚辭外,其余各種詩歌體裁都稱為古詩,但不可稱為“古風(fēng)”,只有“歌”、“行”、“吟”三種體裁的詩歌可以稱為“古風(fēng)”。

在唐代人眼中,從《詩經(jīng)》到南北朝庾信所著的《庾子山集》、《哀江南賦》,這期間出現(xiàn)的詩歌都算古體詩。這只是一個時間的劃分,而沒有一個固定的標(biāo)準(zhǔn)——何謂古體詩。不過,長久以來,詩人寫作古體詩時,有一點是一致的:不受近體詩格律的限制和束縛。

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且篇幅長短不限。從詩句的字?jǐn)?shù)看,可將古體詩分為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和雜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唐代以后,四言詩很少出現(xiàn)。

雜言詩是古體詩獨有的詩歌形式,其詩句長短不齊,有一字到十字以上不等,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人們習(xí)慣將雜言詩歸入七古一類?!对娊?jīng)》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

唐宋時期的雜言詩形式多樣: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難》;有七言中雜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有七言中雜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jìn)酒》;有以四、六、八言為主,雜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

古體詩押韻較寬,可以押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仄聲韻分為上聲韻、去聲韻、入聲韻。一般來說,不同聲調(diào)不能押韻。古體詩可以一韻獨用,也可通用兩個以上的韻,要注意的是只有鄰韻才能通用。

第二節(jié) 近體詩

唐代以后按照格律寫出來的詩歌都被稱為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近體詩與古體詩不同,它講究平仄、對仗和葉韻,而“近體”之名正是為了與古體詩相區(qū)分而立。近體詩包括絕句、律詩和排律三種。以律詩的格律為基準(zhǔn),其中絕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詩,而排律則是律詩的延長。

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律詩格律嚴(yán)謹(jǐn),故稱為律詩,它有以下四個特點:一、通常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二、只能押平聲韻;三、每句的平仄都有相關(guān)規(guī)定;四、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相應(yīng)的規(guī)定。

絕句只有四句,比律詩的字?jǐn)?shù)少一半。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絕句只有二十八字。絕句實際上可以分為古絕、律絕兩類。

排律又稱長律,全詩十句及以上,一般是五言的,也有七言的。這種長律除尾聯(lián)(或除了首尾兩聯(lián))外,一律用對仗,所以又叫排律。有些排律往往在題目上標(biāo)明韻數(shù),如杜甫《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就是一千字。

第三節(jié) 變體詩

變體詩是指不合格律的詩,又稱為“拗體詩”,如十七字詩、間韻詩、通篇押韻的詩等,由唐代章碣首創(chuàng)。變體詩雖不常見,卻能夠給人以一種特殊的美感。

句句都押韻的變體詩中有一種平仄兩韻詩,一首詩間隔著押兩個韻,單句押仄韻,雙句押平韻。如章碣《變體詩》:

東南路盡吳江畔,正是窮愁暮雨天。

鷗鷺不嫌斜兩岸,波濤欺得逆風(fēng)船。

偶逢島寺停帆看,深羨漁翁下釣眠。

今古若論英達(dá)算,鴟夷高興固無邊。

在律詩中,通常只需偶句押韻,但是章碣所創(chuàng)的變體詩,則要求偶句、單句平仄聲各自為韻。從上面所舉的詩例中,可以看到,全詩仄、平兩韻相間,單句韻腳“畔、岸、看、算”屬“十五翰”仄韻,雙句韻腳“天、船、眠、邊”屬“一先”平韻。

章碣創(chuàng)“變體詩”后,一時眾多詩人競相效仿,但是這種詩體并沒有展現(xiàn)很強的生命力?,F(xiàn)在看來,也許是因為韻腳太過密集,因為如韻腳過于密集,詩歌就會顯得呆板、單調(diào),缺少韻律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