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論語》開智,四書啟蒙

若有詩書藏于心,歲月從不敗美人:葉嘉瑩的詩詞人生 作者:蘇茜茜 著


5.《論語》開智,四書啟蒙

搖搖之年識字,三歲懵懂背詩,四歲《論語》開智。

詩情畫意的葉嘉瑩身上也有幽默細胞,談及古書,她有時會幽默地說:“我是給孔子磕過頭的?!鳖H有以孔門弟子為傲的意味。雖然葉嘉瑩沒有和孔子打過照面,但精神上卻和孔子神交多年。

這和葉嘉瑩的啟蒙教育有關(guān)。

葉嘉瑩的啟蒙教育比較另類,她的父母都是進步知識分子,對于子女教育頗有想法,覺得兒童幼年時記憶力好,應(yīng)該多讀些有久遠價值的古典詩書,而去小學(xué)里學(xué)一些千篇一律淺薄無聊的語文,簡直是浪費時間。于是就沒像我們的父母那樣把孩子送進學(xué)校接受統(tǒng)一教育,而是走了私塾的路子,為孩子們請了一位家庭教師(葉嘉瑩的姨媽),在家里讀書識字學(xué)習(xí)文化知識。

第一天上課,家里舉行了隆重的拜師儀式。不只是拜老師,還設(shè)了一個木頭牌位,上面寫著“至圣先師孔子之位”。葉嘉瑩和弟弟非常認真地給牌位磕了頭。這些禮節(jié)在外人看來真是沒必要,甚至被認為是封建過時了的禮節(jié),但在葉嘉瑩幼小的心靈里,產(chǎn)生了一種莫名的敬畏之情。“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边@是中國的傳統(tǒng),人是應(yīng)該有所敬畏的。有敬畏之心的人就不會妄為,會慎獨。

開蒙的教材,葉嘉瑩用的課本是朱子的《四書集注》,是從《論語》開始學(xué)起的。那時候,葉嘉瑩只有六七歲。姨母對《論語》的講解要言不煩,并不重視文字方面的注釋。葉嘉瑩尚不能全然領(lǐng)會,只管努力背誦。僅僅從字面意思上,葉嘉瑩還是被論語的“圣旨”震撼了。比如,《論語》里孔子說,“朝聞道夕可死矣”。一個人懂得了道就好像死了也沒什么遺憾了。這究竟什么是道呢?孔子又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還可以理解,但是“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又是為什么呢?

這些當(dāng)時不懂但卻能熟讀的古文,在日后的時間里,隨著經(jīng)歷的增多,葉嘉瑩全都懂了,并從中受到了莫大的精神慰藉和生活技術(shù)支持。

背下來就很奇怪了。在我的一生里,每當(dāng)我碰到事情需要做決斷的時候,腦子里就常常無形中跳出一些“論語”來,就會受它的影響。

因為《詩經(jīng)》,她不怕清苦。七七事變后,抗戰(zhàn)中,父親隨著國民政府到后方去了,沒有音信,母親也去世了。一家人的重擔(dān)全壓在葉嘉瑩身上。“有誰從小康之家而陷入困頓的嗎?”是葉家。作為長姐,葉嘉瑩帶著兩個弟弟,大弟弟剛上初中,小弟弟還是稚氣未脫的小學(xué)生。當(dāng)時的生活非常艱苦。那時葉嘉瑩只是一個剛剛畢業(yè)參加工作的女教師,去上班時都是騎腳踏車。那時中國女性正流行長袍,騎起車子來很不方便,袍裙被磨破了一塊。葉嘉瑩只有找相同顏色的布縫補好,繼續(xù)穿著去給學(xué)生上課。

很難想象,一個大戶人家出身的年輕漂亮女孩,穿著打補丁的裙袍站在講臺上,落落大方,沒有一絲一毫的窘迫??墒侨~嘉瑩偏偏就做到了,她說:“當(dāng)時我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顯得非常坦然,這是因為我小時讀的《論語》,那里面有一句說:‘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币馑际钦f一個讀書人,如果你有志于求“道”,可是你卻以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食物不鮮美為羞恥,那么不值得相議論也。

《論語》的教誨也給了她為人處世的智慧。比如遇到有人偶然態(tài)度不好,她會想到孔子說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不管別人怎么對你,你總是按照正直的態(tài)度去對待就對了。

結(jié)婚后,她的人生并未有任何改觀,反而每況愈下。她1948年結(jié)婚,隨先生流落到臺灣,1949年的夏天生下了大女兒。冬天時,女兒還不過半歲,先生就因為白色恐怖被關(guān)入監(jiān)獄。第二年的夏天,女兒還沒有滿周歲,她所在的學(xué)校也由于白色恐怖被封,學(xué)校六位老師一起被關(guān)押,包括葉嘉瑩母女倆。那是一個女人最困難的時候,活不下去,又死不起,因為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她沒有任何人情和物質(zhì)的支撐,沒有錢,沒有愛,沒有居所,沒有健康。這萬般凄苦的日子,多虧了小時候讀過的那些古書,那些飽含人生哲理的艱澀字句,一個個跳出來像和藹睿智的老人,給她溫暖與希望,幫她找到了生活下去的勇氣。

終其一生,葉嘉瑩都將《論語》歸為對她影響最大的一本書,無論談到教學(xué)還是自己的人生體悟,她都喜歡引用其中語句來闡發(fā)。記得有一年葉嘉瑩去新加坡給那些臨近畢業(yè)的大學(xué)生講學(xué),那里有個風(fēng)俗,每個老師都要留下一句給學(xué)生影響最大的,讓學(xué)生覺得終身受用的話。同學(xué)們也要葉老師寫下。葉嘉瑩就說:“影響我的不只是一句話,而是一本書——《論語》,那里面有許多讓你讀了獲益匪淺的名言。”

現(xiàn)在,葉嘉瑩還經(jīng)常以《論語》里面孔子夸獎子路“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這句話來教導(dǎo)學(xué)生們,只因為子路心里有“道”,努力去追求“道”。如果有“道”,那么還可以“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些聽似空言,是教訓(xùn),但是如果你有了體驗,就會明白里面的精妙。

當(dāng)我明白了葉嘉瑩小時候讀過的書,以及她后來走過的路,方才明白了她眼神的篤定和平靜何來。為何她能心如止水入定生慧,而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物質(zhì)極大豐富,錦衣玉食,卻總是心懷焦慮?因為她內(nèi)心有詩、有道、有信,所以她眼睛里有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