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
題中無“枉”字,又無“陪”字,然則先生不與宴集矣,如何又有此詩?及讀“掾曹”“能吏”二聯(lián),而后知劉乃枉駕,鄭乃夤緣。一段幽事,敗于俗物,故不復(fù)書“枉”書“陪”,以明是日身直不在酬酢中。因嘆一起一結(jié)之妙,正不止于傲然不屑而已。
秋水清無底,蕭然凈客心。
掾曹乘逸興,鞍馬到荒林。
秋水不但清,乃至于無底,則是渣滓盡去,更不受人動搖。此句興而比也。夫客心豈能盡無彼我是非?今對此無底清水,不覺蕭然都凈。讀此一起,便知是日有滿眼難看之事,先生一以汪洋之度容之也。三四,先出劉九,看“逸興”“荒林”字,接上“秋水”字,知劉九本不惡。
能吏逢聯(lián)璧,華筵直一金。
晚來橫吹好,泓下亦龍吟。
五六,出鄭瑕丘。“能吏”字下得毒。僻地到一曹官,便又尋蹤躡影,此非“能吏”而何?“逢聯(lián)璧”字,寫盡丑態(tài)。此時但有兩官人相對,彼一老人,竟不知復(fù)置何地矣!“一金”,三十兩也?!爸薄弊置?,便特地與他估算出來,真毒眼毒口。下吏奉承上人,此費(fèi)豈止一次?聊與點(diǎn)破,為民脂民膏一哭。又豈知乘興到荒林者,初心亦不欲爾哉!先生于此不好看,不屑看,亦不忍看,于是據(jù)床橫笛,自出爽致。彼“聯(lián)璧”“一金”,于我何有?“泓下”“龍吟”者,言彼既狐鼠為群,我自與龍吟相應(yīng),不可言是日曾與人為伍也。詩極難看,從看題得之。